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一、朋友借钱不还是不是构成诈骗
朋友之间借钱,立有借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不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在借钱(欠钱)时就有欺骗、欺诈的故意,就有不想归还的想法,才可能是诈骗行为。
构成诈骗罪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一)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四)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二、借钱不还可能构成诈骗罪吗
朋友之间借钱,立有借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不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在借钱(欠钱)时就有欺骗、欺诈的故意,就有不想归还的想法,才可能是诈骗行为。
构成诈骗罪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一)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四)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
什么犯罪构成诈骗
138人看过
-
构成犯罪的诈骗金额
241人看过
-
合同诈骗犯罪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217人看过
-
构成诈骗犯罪的要件
72人看过
-
罪犯构成诈骗罪多少入刑?
341人看过
-
诈骗罪是否会构成累犯,构成诈骗罪的情形是什么
307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诈骗罪构成诈骗罪,仅能在犯罪不构成犯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05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
保险诈骗罪(诈骗)会不会构成犯罪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121、保险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2、犯罪的未遂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如果不构成犯罪的话,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
诈骗罪怎么构成诈骗罪怎么构成诈骗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
-
多次诈骗,构成犯罪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11如果多次诈骗未经过处理,累计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构成犯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我国刑法中虽然规定了多次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但是并没有规定多次诈骗构成诈骗罪。刑法的入罪原则为罪刑法定原则,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是不构成犯罪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多次诈骗没有进行处理的,可以进行累计计算,如果达到
-
诈骗银行卡诈骗构成犯罪是什么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4为诈骗提供银行卡帮助构成洗钱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