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适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但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案件,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已经完成的程序事项,仍然有效。
第二条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管辖规定的,人民法院对该案件继续审理。
第三条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或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送达规定的,人民法院已经完成的送达,仍然有效。
第四条在2013年1月1日未结案件中,人民法院对2013年1月1日前发生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尚未处理的,适用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但下列情形应当适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
(一)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情形;
(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情形在2013年1月1日以后仍在进行的。
第五条2013年1月1日前,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措施的,适用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但人民法院2013年1月1日尚未作出保全裁定的,适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确定解除保全措施的期限。
第六条当事人对2013年1月1日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审查确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间,但该期间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届满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
前款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的,仍适用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三)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七条人民法院对2013年1月1日前已经受理、2013年1月1日尚未审查完毕的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适用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
第八条本规定所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指根据《决定》作相应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是指《决定》施行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若干规定》中举证期限问题
297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
126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法定代理人的认定及范围问题
172人看过
-
申请法院调取证据:民事诉讼中的法律问题
397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中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理解和完善
252人看过
-
解决诉讼合同中标成立问题的方法
176人看过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对于案件的胜负至关重要,因此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多种类型。这些证据需要真实、客观、合法,才能确保证据... 更多>
-
民事诉讼中涉及刑事问题的处理方式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28离婚起诉书是诉讼离婚时必不可少的文件。当夫妻一方愿意离婚,另一方不愿离婚,或双方均愿意离婚,但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等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夫或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应提交离婚起诉状。离婚起诉状的名称可以是离婚起诉状、离婚起诉书、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书。离婚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身份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离婚诉讼管辖等内容。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
-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怎么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9-04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1、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3、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
确定行政诉讼主体的法律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17原告权益遭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或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法律利益关系;被告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政诉讼案件中,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若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为
-
钱包贷款逾期的诉讼问题及解决方法江西在线咨询 2025-01-03通常情况下,贷款机构对于短期内的贷款逾期行为会视为非恶意逾期。只要贷款人立即偿还欠款,就不会再追究其责任,也不会将其记录在征信上。不过,不同的贷款机构对于贷款逾期时间的把握有所不同。银行通常将贷款逾期三天内偿还欠款视为非恶意逾期,而小贷A可能会要求更长的时间来追回欠款,甚至可能将其记录在征信上。 对于长期逾期的行为,贷款机构会将其分类为恶意逾期贷款,并将其列为“坏账”。此时,贷款机构会采取各种方
-
民事诉讼中法院立案的审查依据与证据问题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04目前,我国实行立案登记制作为民事诉讼的立案方式。与立案审查制不同,这种制度不对立案所需的条件进行实体性审查。下面是两种制度的具体体现: 在立案审查制下,法院会对诉讼要件进行深入的实质性审查,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和管辖权等方面。审查过程中,法院还会涉及到证据的审查,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和证人证言等。只有在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并且经过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