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房屋买卖合同交房前可否出租
房屋买卖时,出卖人要交付房屋前,不得将房屋出租给其他人,出租给其他人会损害买方的权益,构成合同违约。但当事人协商一致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五百七十七条【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九十五条【买卖合同定义】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二、房产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任何一种违约行为都可能引起合同纠纷,购房、买房过程中也不例外。事实上,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般来说,这些途径可以概括为: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1、和解
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
它是纠纷常见的解决方式。但由于和解协议缺乏的法律约束力,有些人可能会出尔反尔,使和解结果成为一纸空文,延误了纠纷的有效解决。
2、调解
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调解通常是以各方互谅互让为原则进行。
此方法解决纠纷的可能性较和解大一些,但由于调解协议与和解协议一样不具有强制性效力,也使得纠纷的解决难尽人意。
3、仲裁
这是指争议各方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纠纷发生以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法定的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依据仲裁规则居间进行居中调解,依法做出裁定的方式。
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并可根据生效的仲裁协议申请强制执行。
4、诉讼
诉讼是解决合同争议的最后方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争议双方的请求、事实和法律,依法做出裁判,藉此解决争议的方式。
-
民法典已出租的房屋能买卖吗
175人看过
-
民法典租赁合同的规定出租人出卖房屋可以吗?
257人看过
-
房屋买卖合同能否分割?民法典解读
335人看过
-
民法典房屋买卖能否签订行纪合同
239人看过
-
民法典居住房屋出租房可否短租,哪些房屋不能租
483人看过
-
民法典可以不办房产证,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卖吗
265人看过
房产合同纠纷是指因签订、履行房产买卖合同而引起的纠纷。在房产交易中,购房者、开发商等各方当事人之间就房产合同效力、房产权利归属、房产交易价格、违约责任等问题产生的争议,都属于房产合同纠纷的范畴。解决房产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 更多>
-
民法典已出租的房屋能买卖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2已经出租的房屋可以买卖。因为房屋出租的法律关系中,承租人享有的是房屋的使用权,而房屋的所有权依然属于出租人;此外对房屋上设立租赁合同是一个负担行为,而房屋买卖是处分行为,两者同时进行并不冲突。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的定义】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民法典中居住房屋出租房可否短租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30可以,房屋租赁的期限由承租人和出租人自行约定,法律没有规定房屋租赁的最低期限,但规定了租赁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
民法典中交房多久可以房屋买卖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3交房后只要拿到房产证,随时可以买卖,只要没有法律规定的不可买卖的情形。 我国法律规定,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
民法典买卖房屋定金可否退回?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18一般原则是订金可以退,定金不能退,但定金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返还,给付定金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取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双倍返还定金。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
民法典可以不办房产证,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卖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16由于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以下材料,包括房产证,因此不办理房产证不能过户:(一)房产权属证书;(二)买卖、互换、赠与合同;(三)继承或遗赠材料;(四)分割、合并协议;(五)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六)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七)相关税费缴纳凭证;(八)其他必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