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疫情究竟涉及哪些处罚,依据如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6 10:00:13 85 人看过

如果明知自身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故意传播,危害公共安全,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误以为自己没有感染该病毒,并且在主观上没有故意传播传染病的,但不服从政府管制,则会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如果患者不配合隔离治疗,拒不执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其行为涉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如果未按要求预防、控制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不当、隐报瞒报、不执行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等行为,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灾情加重的,根据我国刑法第四百零九条的规定,应当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若情节特别严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的规定,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最高可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零九条 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3日 11: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个人隐瞒疫情应该怎么处罚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故意隐瞒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另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也会受到刑法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3-04-15
    392人看过
  • 故意隐瞒疫情会受到什么处罚?
    一、故意隐瞒疫情会受到什么处罚?从疫情严重区域返乡和与此类人员有无防护密切接触的个人、单位不如实报告或隐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之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故意传播新冠肺炎病原体的确诊患者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二、相关情况认定聚会聚餐、聚众赌博、操办宴席等违规聚集;应当关闭歇业的公共场所不执行关闭歇业规定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和第七十条的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不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进入公共场所,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
    2023-04-16
    55人看过
  • 个人隐瞒故意隐瞒疫情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个人故意隐瞒疫情的,情节严重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2023-06-12
    84人看过
  • 诈骗犯罪究竟涉及哪些经济活动
    一、诈骗犯罪究竟涉及哪些经济活动经济诈骗罪的性质:经济犯罪主要涉及的是与经济以及财产有关的犯罪,都是属于刑事犯罪。诈骗罪的种类:具体种类有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二、诈骗罪属于自诉还是公诉案件类型诈骗属于公诉案件。诈骗案件属于刑事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并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一经报警,除法定程序,报案人不得撤诉。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并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11-11
    294人看过
  • 隐瞒证据的法律依据
    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没有隐匿证据罪,按照比对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进行立案。(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其行为往往使当事人逃避法律制裁,或者冤枉无辜,使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受到侵犯。(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是: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提供帮助。(3)本罪行为人在主观上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心理状态。(4)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一、毁灭国家机关公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毁灭国家机关公文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二、伪证的特征及民事诉讼做伪证处罚是什么?伪证的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023-03-26
    498人看过
  •  涉及犯罪所得的隐瞒行为及刑罚
    这段内容讲述了两种可以逃避拘留和判刑的情况,即一般期间和延长期间。在一般期间,拘役期限为14天,从进入看守所算起。机关应该在14天内向检察机关报告,检察机关的批准期限为7天。在批准期限内,检察机关可以批准释放或者变更等行为。在延长期间,拘役期限为37天,其中检察机关批准的期限为7天。在此期间,侦查机关需要报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如核逮捕,否则需要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有两种情况可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并逃避拘留和判刑,主要是两种期间:一般期间和延长期间。在一般期间,拘役的期限为14天,一般从进入看守所算起。机关应该在14天内向检察机关报告,检察机关的批准期限为7天。在批准期限内,检察机关可以批准释放或者变更等行为。在延长期间,拘役的期限为37天,其中检察机关批准的期限为7天。在此期间,侦查机关报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如核逮捕,否则解除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期 间 种 类 : 包 括
    2023-09-02
    93人看过
  • 疫情期间隐瞒疫区接触史的处罚措施
    隐瞒疫区接触史的处罚标准如下:第一,对于明知但隐瞒疫区接触史的,那么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第二,对于不知自己是否传染新冠肺炎,而隐瞒疫区接触史的,情节严重的,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此,如果一旦是从疫区回来的,必须即刻如实向有关防控部门上报。隐瞒安全事故如何处罚不报、谎报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耽误事故抢救,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触犯不报、谎报事故罪的犯罪嫌疑人,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会被判处拘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
    2023-06-30
    169人看过
  • 瞒报疫情可能受到哪些处罚
    瞒报疫情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情况状态下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因瞒报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6-12
    148人看过
  • 隐瞒病情出入公共场所如何处罚?
    一、隐瞒病情出入公共场所如何处罚?可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十个)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
    2023-04-29
    426人看过
  • 抢劫罪的依据及如何处罚
    犯抢劫罪的处罚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加重情形的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的法律规定及量刑标准(一)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基准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基准抢劫一次,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四年。抢劫二次,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年。抢劫取得财物,数额超过20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每增加数额1500元,基准刑增加六个月。(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量刑基准根据《刑法》的相关内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一年: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伤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多
    2023-08-09
    301人看过
  • 企业隐瞒收入如何处罚
    法律综合知识
    若企业存在隐匿收入、提供虚假税务申报资料乃至故意不申报等违法行为,且所涉及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到巨大标准(即超过了应纳税款总额的百分之十),那么这样的行为将被认定为逃税犯罪,相应地,法院会依法对该单位判处严厉的罚金刑罚,同时也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附加罚金刑。《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
    2024-05-21
    414人看过
  • 医疗事故责任范围究竟涉及哪些因素
    一、医疗事故责任范围究竟涉及哪些因素医疗事故责任范围涉及的因素是:1.责任主体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3.存在主观过失;4.违规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二、医疗事故后应该如何处理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处理:1.和解: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3.诉讼:在诉讼之前,当事人可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
    2023-07-07
    134人看过
  • 检察官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的,如何处罚
    一、检察官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的,如何处罚1、检察官隐瞒证据或伪造证据一般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犯罪。检察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的情形;隐瞒、伪造、变造、故意损毁证据、案件材料的情形;法定其他情形。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四十七条检察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的;(二)隐瞒、伪造、变造、故意损毁证据、案件材料的;(三)泄露国家秘密、检察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四)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办理案件的;(五)因重大过失导致案件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六)拖延办案,贻误工作的;(七)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八)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利益输送,或者违反有关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九)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
    2023-11-29
    114人看过
  • 法官隐瞒证据怎么处罚
    我国人民法院的法官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的,可以按照《刑法》中的如下规定进行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对隐瞒犯罪所得罪既遂怎么处罚法院对隐瞒犯罪所得罪既遂的,处罚如下:1、一般情况下,情节一般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2、如果存在严重情节,判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同时并处罚金;3、单位构成该罪时,采取双罚制,对单位判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个人犯相应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2023-07-31
    48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婚前隐瞒隐瞒病情究竟如何判?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2
      主要看是否是法律规定的不允许结婚的病,例如性病,严重的精神病,智力严重低下,传染病等
    • 隐瞒疫情的处罚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20
      从疫情严重区域返乡和与此类人员有无防护密切接触的个人、单位不如实报告或隐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之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故意传播新冠肺炎病原体的确诊患者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 2022年隐瞒疫情怎么处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20
      1、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故意隐瞒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另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也会受到刑法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
    • 怎样处罚被人隐瞒疫情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4
      1、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故意隐瞒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另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也会受到刑法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
    • 行政处罚中涉及隐瞒会计分为哪些条件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2
      违反本法规定,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扩大查封、扣押、冻结范围的;(二)使用或者损毁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三)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间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查封、扣押的;(四)在冻结存款、汇款法定期间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