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誉权纠纷算犯罪吗
名誉权纠纷本身并不属于犯法,名誉权纠纷多半都属于侵权纠纷,按照法律的规定案件应该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这里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二、人身损害以名誉权被侵犯为由起诉可以吗
人身损害以名誉权被侵犯为由起诉是不可以的,具体理由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三、发生人身损害事件之后怎么办
(一)积极抢救伤员。发生人身损害事件后,可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向医生求助;当然也可以自己采取正确的方式,如包扎、人工呼吸等急救。但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做到几个程序:
1、应当用粉笔、砖头、土或其它杂物对现场进行标记。
2、用照相机拍下现场照片。
3、寻找愿意做见证的在场目击的人,留下联系方式或者电话。告知因作证的费用,包括误工费、交通费等由事故当事人承担。
(二)报警。发生人身损害的事件,尤其是故意伤害、道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及其悬挂物、搁置物、抛掷物、堆积物等地上物致人损害、地下工作物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案件,在抢救伤员时,还应当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或交通事故电话122或者消防电话119。报警内容,应当告知事故地点、原因、有无危险物品,人员伤亡情况,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交通事故中肇事车辆逃逸的,应当告知车辆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三)保护现场。发生人身损害事件后,要注意保护好现场,以便查明造成损害的原因、确定赔偿责任是否存在。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应当拍摄现场照片,保留证据。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找止击证人,留下联系电话,告知作证的费用。
(四)看管财物。在收集证据时,要看管现场财物。因为发生人身损害时,当事人往往急于抢救伤员,疏于对随身携带的财物看管,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造成被偷或损害,这与人身损害事件没有必然联系,只能自己负担,不能要求行为人承担。
-
名誉权侵权纠纷之侵犯名誉权有什么样的责任
367人看过
-
名誉权纠纷怎么处理,名誉权纠纷在哪里诉讼
173人看过
-
名誉权纠纷是过错侵权吗
390人看过
-
什么叫名誉权纠纷
378人看过
-
著作权纠纷之后的名誉权纠纷
433人看过
-
因误诊引发的侵犯名誉权纠纷
391人看过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
怎样区别侵犯名誉权和名誉权的纠纷?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281、性质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
-
名誉纠纷与名誉权纠纷的区别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08侵害名誉权的最基本要件是看受害人的社会评价是否降低。侵权人用语言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或者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致使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应认定属于侵害名誉权行为。
-
名誉权纠纷与侵犯名誉权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71、性质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
-
如何处理侵犯名誉权纠纷案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201、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 2、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 3、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
-
因情感纠纷引起的侵犯名誉权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04因名誉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多为侵权之诉,根据《民事诉讼法》1第29条的原则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一、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