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迫交易罪20万判刑多长时间
强迫交易罪价值20万,法院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二、强迫交易罪立案标准
强迫交易罪立案标准如下:
1.强迫他人购买伪劣商品数额五千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一千元以上的;
2.强迫交易数额一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二千元以上的;
3.强迫交易三次以上或者强迫三人以上交易的;
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千元以上的;
5.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其他标准。
三、强迫交易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强迫交易罪的认定标准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等情节严重的行为。其认定标准是:犯罪客体是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与商品交易市场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一)强买强卖商品的;\n(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n(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n(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n(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
最轻判强迫交易罪的时间长度是多少?
88人看过
-
4人强迫交易30万罪判多久
337人看过
-
强迫卖淫罪既遂怎么判刑,强迫卖淫罪能判多长时间
262人看过
-
洗黑钱罪20万判刑时间有多长?
90人看过
-
强迫交易罪立案所需时间
454人看过
-
强迫交易1000万左右判刑大概多少年
75人看过
-
刑法强迫交易罪法理强迫交易最后会被判刑多长时间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31《刑法》第226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
-
4人强迫交易30万罪判多长时间,强迫买卖怎样处罚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28《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强迫交易罪会被判多长时间?强迫交易罪特别严重的标准是?上海在线咨询 2023-05-28根据刑法第22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立案: 1、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情节严重的; 2、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 刑法第226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由此可见,构成本罪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 强迫交易罪判多少年情
-
施工单位强迫我卖房,单位强迫交易罪判多长时间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1强迫交易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不仅侵犯了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而且侵犯了商品交易市场秩序。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构成本罪。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二、强迫交易罪判多少年情节
-
强迫交易50万罪判几年?强迫交易罪数额巨大判多少年刑?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1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