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表现形式有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8 14:44:51 267 人看过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表现有两种形式:

1、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商业秘密而故意侵犯;

2、过失,即应当知道于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侵犯行为。

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而实施犯罪,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时可考虑的情节。实践中,该罪的犯罪动机表现为:

(1)为了交换利益而披露商业秘密;

(2)为自己从事不正当竞争而使用商业秘密;

(3)为击败同业竞争对手而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4)为出卖而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二、会计人员泄露商业秘密违反了什么法律

如果没有造成损失的证据,除了刑法,双方应该有保密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来进行约定,通过民事诉讼维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5日 14: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业秘密相关文章
  •  商业秘密侵权的形式
    这段内容描述了商业秘密侵权的四种行为,包括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违反合同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非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以及在明知或应知前述违法行为的情况下,第三人仍然从侵权人那里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这些行为都违反了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权利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商业信誉损害。一、以非法、欺诈、威胁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非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三、违反合同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非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四、在明知或应知前述违法行为的情况下,第三人仍然从侵权人那里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核 心 内 容 一 : 以 不 正 当 手 段 获 取 商 业 秘 密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以不正当手段获取
    2023-09-04
    331人看过
  • 妨害公务罪在主客观方面表现的情形
    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对方是正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便其不能执行职务。行为人的动机,往往多种多样。比如:事关行为人的利益;为了维护他人;与该工作人员有私怨,乘机发泄,进行报复;等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可作为情节在量刑时考虑。但是,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加以阻挠的,不构成犯罪。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代表职务。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一、酒驾被查叫嚣构成妨害公务
    2023-02-28
    228人看过
  •  逃税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哪些表现形式?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应缴纳的税额达到巨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的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行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应缴纳的税额达到巨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扣缴义务人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的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逃税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包括: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应缴纳的税额达到巨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扣缴义务人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的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逃 税 罪 客 观 方 面 表 现 有 哪 些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逃避国家税收的行为。逃税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 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即纳税人有意識地逃避纳税义务,不按照法律规定缴
    2023-09-12
    215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研究与立法完善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对该罪的认定存在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包括过失犯罪。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界定为目的犯。针对这两个问题,结合法学理论和实践,本文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1)各国立法中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法理论和主观方面的理论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侵犯商业秘密罪能否构成过失犯罪是争论的焦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1]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刑法所列的四种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中,除第一种行为只能由故意构成外,第三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原则上是故意的,但取得的结果应当认定为过失犯罪,(二)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包括过失犯罪:不同国家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有两种不同的规定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一是规定本罪只能故意构成,如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如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2023-05-07
    322人看过
  • 窃取商业秘密算犯罪吗,侵犯商业秘密罪是什么?
    窃取商业秘密算犯罪吗侵犯商业秘密罪是什么窃取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披露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
    2023-06-26
    102人看过
  •  商业信誉侵犯的表现形式
    商业信誉侵犯行为包括故意捏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破坏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重大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侵犯商业信誉的犯罪构成包括主体要素、主观要素、对象要素和客观要素。商业信誉侵犯行为主要包括故意捏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破坏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重大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侵犯商业信誉的犯罪构成包括:1、主体要素,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素,主观方面是故意;3、对象要素,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4、客观要素,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和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其他严重情节。 商 业 信 誉 犯 罪 构 成 要 件 是 什 么 ?商业信誉犯罪是指以非法手段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商业信誉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 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2023-09-06
    221人看过
  •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保密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一切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制度。所谓国家保密制度,是指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法规、规章、办法、措施所规定的国家秘密事项、保密范闹以及有关制度的总称,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关于国家秘密的范围、密级,请参见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释解。(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国家保密法,主要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于988年9月5日通过并于989年5月1日施行的《保守秘密法》及国务院990年4月25日颁布的《保守秘密法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如果没有违反国家有关保密法规,而是让应当知道的人知悉或依法公开,自然不可能以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所谓过失泄露,是指过失地使国家秘密让不该知道的人知道。既包括使国家秘密被不应
    2023-02-17
    369人看过
  • 侵占罪的客观方面有何表现
    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一)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侵占罪的重要前提,也是侵占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则不可能构成侵占罪。合法持有,其形式多种多样,如接受他人的馈赠,通过合法交易等,但侵占罪的合法持有,根据刑法的规定,仅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为保管,既包括受他人委托,代为收藏、管理其财物,如寄存、委托暂时照看,又包括未受委托因无因管理而代为保管他人的财物;既包括依照有关规定而由其托管的财物,如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财物依法应由其监护人代为保管,又包括依照某种契约如借贷、租赁、委托、寄托、运送、合伙、抵押等而持有代为保管,但因职务或工作上的关系代为保管本单位的财物的,不属于侵占罪的代为保
    2023-03-31
    456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罪怎么认定,侵犯商业秘密怎么处罚
    认定一、客观要件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且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二、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三、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四、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构成本罪主体。处罚侵犯商业秘密的,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6-12
    308人看过
  •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客现方面存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1、通过发布对比性广告、声明性广告,散发公开信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散布捏造的虚伪事实,恶意贬低、诋毁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对比性广告,是指含有对比内容的广告,即通过选取某一个、某一类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对比,用以说明商品、服务的优点或者特征的广告。2、组织人员以客户或消费者的名义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或新闻单位等虚假投诉,诋毁和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种方式的投诉理由一般为:产品质量低劣,服务质量差,违反法律规定,侵犯消费者权益。3、在业务洽谈等公开场合故意向竞争对手的客户或消费者散布捏造的虚伪事实,贬低和诋毁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散布虚伪事实可以采取书面方式,也可以采取口头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可以通过商业信息发布会、商品交易会议散布虚假言辞,也可以通过单独的商务洽谈、电话交谈等方式实施;既有经营者本人利用言辞实施,也有经营者指使、收买、唆使本单位职工或其他人实施此行为。捏
    2023-03-05
    430人看过
  • 侵犯商业信誉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怎么认定
    侵犯商业信誉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分别是:1、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侵犯商业信誉的具体处罚?侵犯商业信誉既遂的处罚标准为:行为人犯此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自然人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犯本罪的,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三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023-07-29
    300人看过
  • 票据诈骗罪的主观表现形式是什么?
    票据诈骗罪的表现形式: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2、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3、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票据诈骗罪新司法解释是什么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票据诈骗罪。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卫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2023-08-09
    456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的赔偿计算方式
    1、被侵权人因为侵权遭受的损失一般来说,确定侵犯商业秘密的实际损失应当充分的考虑以下因素:(1)研制开发成本,包括花费的时间、金钱和付出的努力等,必须将该部分成本计入实际损失。(2)现实的利益损失。使用商业秘密正在给权利人带来的经济利益,涉及到生产成本的降低、销售额的提高、利润率的增加等。侵犯商业秘密造成权利人现实利益的丧失属于实际损失。(3)将来的竞争优势,即权利人对将来利益的合理预期。在因为披露而使商业秘密丧失的情况下,或者实际情况表明不易于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将来的竞争优势的丧失往往是实际损失的组成部分。确定此种损失应当考虑商业秘密新颖性的程度、经济价值的大小、利用周期的长短、市场竞争的程度、市场前景的预期等。2、侵权人因为侵权获得的利益从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损害赔偿实践来看,计算实际损失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计算利润则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就西安的案例而言,中冶连铸公司与四川川威和山东
    2023-04-16
    184人看过
  • 侵犯他人财产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哪些情形?
    一、侵犯他人财产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哪些情形?表现为以暴力或非暴力、公开或者秘密的方法,攫取公私财物,挪用单位财物,或者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客观表现:其一,采用各种非法方法和手段,将他人控制之下的财物,转移到行为人的控制之下据为已有,如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等犯罪。其二,将业已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应当退还而拒不退还,非法据为已有,如侵占罪。其三,非为据为已有,而擅自动用自己经手、管理的财物的.如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其四,毁坏公私财物,使财物的价值全部或部分丧失的,如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从侵犯财产罪的行为方式上看,大多数犯罪只能以作为的方式实施,例如,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等罪,不可能以不作为方式实施。但是,侵占罪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二、侵犯财产罪的种类有哪些?侵犯财产罪,包括13个具体罪名。依故意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1)占有型。即以非法占
    2023-06-17
    180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更多>

    #商业秘密
    相关咨询
    • 侵犯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8
      商业秘密侵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所谓盗窃商业秘密,包括单位内部人员盗窃、外部人员盗窃、内外勾结盗窃等手段;所谓以利诱手段获取商业秘密,通常指行为人向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优惠条件,诱使其向行为人提供商业秘密;所谓以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
    • 侵犯商业秘密表现形式有哪些?商业秘密侵权赔偿额怎么确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24
      企业发展和成长往往跟企业特色有关,企业特色跟商业秘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2019年侵犯商业秘密表现形式有哪些?商业秘密侵权赔偿额怎么确定?一起来看看吧。广东宏尚律师事务所肖文律师解析。侵犯商业秘密表现形式有哪些?所谓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的方法来获取、泄露或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以盗
    • 商业秘密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3-31
      核心员工跳槽带走技术秘密和客户资源将对高新技术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核心技术员工是指承担研发任务,掌握关键技术秘密的专业技术人员,但许多企业对核心技术员工监管不力。主要表现为未针对其签订竞业限制条款,造成核心技术员工通过跳槽泄露原企业的商业秘密。 对于企业来说,证明商业秘密的存在本身就很困难,要证明企业员工是否利用了这种信息难度更大,尤其是难以区分一般信息与商业秘密信息的差别。所以,应通过竞业限
    • 盗窃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河南在线咨询 2021-07-12
      1、概念不同。前罪是指违反国家商业秘密保护法规,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而后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 2、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同。前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对商业秘密的专有权,对象则是商业秘密,而后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对象则是公私财物。 3、前罪客观方面表现为:①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②披露、使
    •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及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责任承担责任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2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大致如下: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1995年11月23日发布)指出,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根据法律和合同,有义务保守商业秘密的人(包括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