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22:03:16 485 人看过

一、对《征求意见稿》违约责任规定的总体评价

高法于今年9月29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与原来2001年的司法解释相比,其中对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规定相当引入注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一直对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少有规定,除《劳动法》第98、102条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保密协议”情形规定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外,就只有原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等规章和一些地方立法中的相应规定。此次《征求意见稿》对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18、19、23、24条,总体来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充实了违约责任制度的内容。《征求意见稿》第19条对当事人就有关培训费用、服务期限约定违约责任作出了规定,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业务培训等提高劳动者技能的事项、服务期限以及违约责任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同时,该条还规定了在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违约责任,劳动者在服务期限届满前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承担退赔培训费用的责任。第24条对竞业限制中约定违约责任作出了规定,同时该条指出,如果“劳动者举证证明未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请求减轻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这样一来,违约责任的内容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充实,在当事人出现违法或违约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保密协议、有关培训费用、服务期限的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形时,非违约方即可明确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了。

第二,明确肯定了“违约金”的责任方式及其性质。劳动合同是否可以约定违约金,其性质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各地在适用范围的规定上也并不一致,如《上海劳动合同条例》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者违约行为设定违约金的,仅限于下列情形:一、违反服务期约定的;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的。”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则在第19条规定,违约金可以适用在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征求意见稿》第18条第一次出现了“违约金”的表述,表明了违约金是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一种承担方式,可以在劳动合同中被事先约定。同时,第18条“当事人以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或者赔偿金过高请求调整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造成的实际损失适当予以调整”的规定,也表明了违约金的补偿性。

二、对《征求意见稿》的几点商榷

1.《征求意见稿》没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内涵

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定义,没有统一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征求意见稿》中涉及到违约责任的几个条文,都只是针对具体情形适用违约责任的规定,而缺乏从总体上的正面规定,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后果。

第一,容易引起误解,认为违约责任只可能发生在条文所列举的几种情形,其他违反劳动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行为不会导致违约责任。

第二,由于没有明确违约责任的概念,也就不易明晰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在对具体条文的理解上出现困难。比如对第18条“劳动合同中约定一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的,从其约定”的理解,难道劳动者依法根据《劳动法》第32条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25条解除劳动合同也要承担违约责任?这样的推导是有问题的。劳动合同违约责任一般是过错责任,依据《劳动法》第25、32条解除劳动合同,过错非在解约方,又如何会让其承担违约责任呢?在部分地方的规章中对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已作出规定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未对此作出规定,值得思考。

第三,没有统一规定违反劳动合同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从《征求意见稿》的条文中,我们能推导出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损害赔偿和违约金两种,至于“继续履行”方式则没有任何规定。而承认继续履行是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并将其适用对象单向限定于用人单位,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2.没有明确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征求意见稿》第18条明确了违约金的适用,但似乎并没有明确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首先,由于劳动者在经济上、身份上从属于用人单位,在合同中编写违约金的自由就可能被用人单位滥用。为此,法律应尽可能避免违约金条款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对其数额和适用范围作出限制。根据这个原则,违约金只有在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才可以适用。而通观《征求意见稿》的全文,“违约金”三字仅仅在第18条中出现,似乎违约金仅仅适用于该条规定的情形,此种规定明显不够周延。

其次,无论是惩罚性还是补偿性的违约金,其都是当事人通过约定而预先确定的、在违约后生效的一种给付。第19条“违约责任有明确约定的”之表述,是否可以被解释为内含有违约金的约定?但如此一来,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就不仅仅是第18条了。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唯独第18条在有“约定……违约责任”的表述之后又出现“违约金”一词呢,是为了强调“独此一家”?笔者认为,《征求意见稿》第18、19、23、24条都应属于可以约定违约金的范围。

3.对调整违约金的规定不够严密

法律应当对违约金的数额和适用范围作出限制,对前者的限制就体现为对违约金的调整上。民法上违约金的调整仅限于当事人自由约定的数额外负担与实际损失之间的差额,但是由于劳动法的社会法性质,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并存其中,劳动法对违约金的调整,就不仅仅限于前面两个维度,即仲裁庭和法院必须在违约金的自由约定、实际损失和强制性规定三者之间作出调整。否则,仅按《征求意见稿》第18条“人民法院可以结合造成的实际损失适当予以调整”的规定,在用人单位违约,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应承担支付相当于损失25%的赔偿费用之“加重责任”的情形下,就会出现矛盾。如果只按实际损失予以调整,上述强制性规范所规定的用人单位的加重责任又如何体现呢?此外,在约定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的时候,应当同样存在违约金的调整问题,即违约金的数额既可以调低,也可以调高。

4.对解除劳动合同承担违约责任的规定较为模糊

《征求意见稿》第18、19条对解除劳动合同承担违约责任作出了规定,但规定的较为模糊,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第18条“劳动合同中约定一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的,从其约定”中的“解除”是否既包括违法解除又包括合法解除?“解除”的主体是否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还是主要针对劳动者呢?如果包括合法解除的情形,则用人单位在依据《劳动法》第26、27条解除劳动合同时,承担的是经济补偿金,并不是违约金。如果主体主要针对的是劳动者,那么劳动者合法行使辞职权与违法“跳槽”,倘若承担同样的违约责任,这就从行为效果上混淆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5.个别条文的表述上存有一定的问题

《征求意见稿》第23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关于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并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法》第102条规定请求劳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条文没有采用第18、19、24条的类似表述:“……违约责任有约定的,从其约定。”现行表述有可能使人产生在保密协议中不可以约定违约金的理解,我疑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2日 23: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违约责任相关文章
  • 对我国减刑制度的完善的相关思考
    我国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是指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三项制度。现有的减刑制度既不具有可撤销性,也没有附加考验期限,这种减刑机制一方面不利于已经被减刑释放的人继续认真改造,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监管人员在减刑当中弄虚作假,收受贿赂。而且,减刑制度名为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实为减少刑期不执行的一项制度,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生效判决的法律威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假释制度作为世界各国通行的一项行刑制度,在不少国家保持了较高的适用率,而在我国历年来却一直适用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多年来全国适用假释的罪犯人数在罪犯中所占比例不超过3%。现实中如此低的假释比例,造成法律资源的闲置,使假释制度的刑罚实践作用微乎其微。笔者认为,鉴于现有减刑、假释制度在运行机制上的严重缺陷,应建立新型的减刑制度以取代现有的减刑制度,以弥补其不足。这样的减刑制度有几大优点:1.能够促使被减刑者在关押期间能保持警惕,继续
    2023-04-22
    217人看过
  • 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单方解除不当,就会损害对方利益,破坏合同的效力和尊严。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合同权包括预告解除权和即时解除权两种。劳动者的预告解除权。《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规定劳动者只需提前一定时间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行使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即辞职权。劳动者即时解除权。即时解除权是指出现法定事由,如试用期内或者在用人单位有过错行为时,劳动者无需向用人单位预告即可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不同,用人单位的解除权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形式,即经济性裁员。我国《劳动法》规定,经济性裁员的法定许可性条件为两种情形,即: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确需裁员;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员。《劳动合同法》明确列举了经济性裁员的四种具体情形,从而使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
    2023-06-09
    80人看过
  • 完善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思考
    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建设的一大进步,但还存在许多立法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不足,与国际上的通行规定和做法尚有距离。一、规范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理由仲裁法对于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理由,而是援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从规定来看,我国法院对涉外仲裁裁决一般只进行程序审查,而不审查裁决的实体问题。但是,在审查范围上完全重复了民事诉讼法“不予执行异议程序”的现成规定,而且许多内容存在不确定和遗漏的地方。1.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这与国外仲裁法相比,缺少了“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没有仲裁协议”与“仲裁协议无效”是两个并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前者属于事实判断,后者属于法律判断。另外,两者举证责任的负担也不同。若要证明前者,应由声称存在仲裁协议的另一方负举证之责;而要证明后者,应由提出撤销裁决的一方证明该项仲裁协议的订立存在
    2023-06-12
    443人看过
  • 完善行政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的思考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通过正确表达其感知以使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更具扎实的依据,为行政审判公正、公平的进行,提供了方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鼓励证人出庭作证。该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然而当前,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提供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证言的证人不能出庭作证,在法治社会中是不能容忍的,也与现代法治原则背道而驰。根本性地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立法上建立健全证人作证制度,但目前的《规定》尚不能完全符合这一要求。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一、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强制机制给予行政诉讼证人保护的前提就是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必须出庭。但《规定》只是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未明确规定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作证的法律责任,缺乏强制证人出庭的措
    2023-06-06
    64人看过
  • 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立法思考
    近来,完善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声音可谓不绝于耳,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目前,我国现行的有关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立法主要有1986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8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及1991年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规定,这些立法基本上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由于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限制,其适用对象、职权范围、组织制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民主管理的需要。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台的一些法律,如《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作了一些规定,但都未设专门的章节,只是在个别条款中作了一些简单的规定,都是局部性、原则性的,不全面、不具体,缺乏操作性。而且,现行的有关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立法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都没有规定明确的执法主体和法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严重制
    2023-06-05
    161人看过
  • 我国劳动者赔偿责任制度的立法思考
    1982年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职工因玩忽职守造成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或违章指挥、不负责任的工作,经常产生废品,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经济损失。本规定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当时,中国公营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不是劳动合同关系,而是行政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允许员工承担赔偿责任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处罚手段,惩罚因素大于弥补损失1986年国务院制定的《国有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规定,如果一方违反劳动合同,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应根据其后果和责任进行赔偿。在这一规定中,中国开始将员工的赔偿责任视为一种民事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赔偿范围根据损失大小确定,这与《民法通则》确定的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相一致。将劳动者的补偿责任与行政责任相分离,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
    2023-05-07
    483人看过
  • 完善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实证思考
    内容提要:我国的房地产登记模式,仍应采取权利登记模式,同时可以吸取契约登记制度的一些优点;登记机关的设立一般以市为基础;在立法上,应明确区分土地权利的总登记和初始登记,在实务中,有必要引入房地产登记专业代理人制度,同时确立登记机关和专业代理人相应的赔偿责任和保险制度。房地产登记制度是房地产立法乃至物权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建设进行了不断的理论和实务探索。无庸置疑,二十余年的探索,促进了我国房地产立法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物权立法及民法典的制订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房地产实务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末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相关问题也未得到充分的探讨。本文从实证的视角出发,针对我国房地产登记实践中存在的且亟须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我国的物权立法提供一些启示。一、关于登记模式的选择考察世界各国房地产登记
    2023-04-22
    220人看过
  • 对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思考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陪审制度作为社会公众监督法官正确行使司法权、遏制司法腐败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被人们视为宪政民主的象征。2005年5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实施后,按照决定的要求,经过考察,南昌市青云谱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命了20名人民陪审员,其中,党政机关7名,事业单位2名,企业9名,其他行业2名,文化程度均较高。3年多来,这些人民陪审员积极参加庭审,共参与合议庭审理各类案件359件,其中刑事案件302件,民事案件55件,行政案件2件,促进了法院审判工作的健康发展。一、陪审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实践,青云谱区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法院对人民陪审员制度进行了
    2023-06-11
    115人看过
  • 新《公司法》下完善财务会计制度的思考
    2005年10月27日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称新《公司法》),并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公司法》针对我国公司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秉持现代公司法理念,增加了一系列新的制度,特别是许多规定更加注重了可操作性。它的实施必将会对企业的财务及审计等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新《公司法》下如何建立完善的与之配套的财务会计制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新《公司法》设计了完善的资本制度,降低了成立公司的门槛,提高了资本运作的效率。但现行会计制度中缺乏与之配套的相关财务规定,急需完善会计准则,增加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新《公司法》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不分行业法定最低资本限额一律降为人民币3万元,股份公司降至人民币500万元。其次,采纳了二元化的公司资本制度双轨制。新《公司法》第2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
    2023-06-09
    472人看过
  • 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若干思考
    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管理人、强化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破产管理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应该结合相关行政法规和刑事法律进行协调,并不是破产法内部能完全解决的。这里侧重探讨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制度构建。民事责任是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因故意或过失损害了当事人利益,通过财产赔偿或补偿的救济制度。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条中规定“管理人未依照本法规定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给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民事责任只有这一条原则性规定远远不够,在具体作法上我们建议借鉴国外经验,设置保证金和执业责任保险。保证金是对于破产管理人在处理破产事务时因故意行为造成损害的赔偿保证风险金,具体作法是在担任破产管理人之后、管理处分破产事务之前,破产管理人须向法院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其在违反义务致使当事人财产遭受损害时的赔
    2023-06-06
    168人看过
  • 劳动部关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
    发布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部)发布文号:劳部发〔1997〕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国务院贯彻实施《劳动法》的部署,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国城镇企业已经基本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非国有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工作也有了重大进展。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为形成新的企业用人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依法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也存在着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履行劳动合同不全面、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为规范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促进劳动合同制度顺利实施,有效发挥新型劳动用人机制的作用,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各级劳动行政部
    2023-06-10
    184人看过
  • 对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伴随着机器化生产的到来,工伤事故已成为当今工业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工伤是职业伤害的简称,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岗位上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或由于劳动条件、作业环境所致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职业病。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后,暂时、部分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由国家或社会给予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首次以法律形式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1994年我国颁布了《劳动法》,把工伤保险作为重大社会保险制度之一。第三阶段,自《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颁布到2004年,建立了工伤保险基金、机构和运行体制。第四阶段,自《工伤保险条例》实施至今。2004
    2023-05-03
    330人看过
  • 完善我国海上保险委付制度的法律思考
    当今世界各国基于航海业的特性及海上保险投保人的合理要求,普遍确认了保险委付制度。委付(AbandonMEnt),文义为委弃而交付之。保险委付制度兴起于十六世纪,最初表现为海上保险合同的一个条款,即船舶航行方向不明而无任何消息时,视同丧失。一般认为,委付是指保险事故发生致使保险标的处于推定全损状态时,被保险人明确表示将保险标的的全部权利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赔偿全部保险金的行为。海上保险委付制度有着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中诸多问题都应当在立法上有所体现。遗憾的是,我国《海商法》对委付制度的规定不仅存有欠缺,且仅用了第249条和第250条两个条文加以规定,难以体现海上保险委付制度复杂的规则体系。事实上,过于简单的法律规定,已经造成了实务操作中的诸多困难。基于对海上保险委付制度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今后我国《海商法》修订过程中,至少应增加或完善以下几方面的规定。一、关于委付通知的
    2023-06-06
    245人看过
  • 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九大思考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CCGNK)2002年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智囊与咨询是独立董事所起的最主要的积极作用,有90.43%的上市公司认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制定公司重要决策,75.31%的上市公司认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主要工作是以专家身份诊断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独立董事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有89.51%的上市公司认为独立董事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对关联交易发表专门意见,另有71.3%的上市公司认为独立董事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对公司重大信息的披露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独立董事制度使上市公司董事会运作更加规范。问卷调查表明,参与制定公司重要决策、对关联交易发表专门意见、对公司重大信息的披露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都已成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主要工作○独立董事制度使决策的民主化得到了体现。调查显示,参与制定公司重要决策、对关联交易发表专门意见是最常见的独立
    2023-06-09
    361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违约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违约责任
    相关咨询
    • 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有哪些,哪个合同违约金制度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7
      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是合法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一)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二)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四)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
    • 完善时效制度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6
      即使员工退休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终止,依然有权利通过仲裁手段申请自己应得的权利。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从原有的60天增加到1年,即自5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而涉及劳动报酬的争议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仍然可以向仲裁部门提出申请,但是需要提醒劳动者的是,一定要注意时效问题,要在终止合同之日起1年之内提出,否则,超出1年时效的,劳动仲裁部门
    •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遵照制度操作。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18
      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严格遵照制度操作。 企业设立专门的法律岗位,对内部的各种合同及外部的各种协议进行预审;建立风险评估岗位,坚持对客户的资信评估,各种岗位互相批审、验证后还需要提交上级领导签字批阅,以此环环相扣、互相牵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也尽最大可能规避了各种债权债务的风险的出现。 同时要加强对于交易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保存各种交易资料和凭证。
    • 如何建立完善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3
      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对企业制定的涉及职工切实利益的规章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从今年劳动仲裁案件的实践看到,因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程序不合法,执行不到位,致使企业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情况。为了合法、有效地保护企业合法权利,特编写此劳动仲裁建议函,望相关企业能得以醒悟,合法应用法律、法规,规范执行好企业的规章制度,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劳动
    • 用人单位制定、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应当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4
      劳动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