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
在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哪些情形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1.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
3.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
4.违背公序良俗签订的合同,以及法律其他规定。
在诉讼中,原告需要举证证明合同存在上述无效情形之一,
1.提供虚假意思表示的证据;
2.证明合同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证明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
二、民法典确认合同无效规定
《民法典》对合同无效的情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则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进一步指出: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2)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也被视为无效。
三、民法典无效合同情形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主体不适格签订的合同,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合同,如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签订违法违规的合同,即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即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即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6.合同中的某些免责条款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造成对方人身损害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
诉讼时效是否适用于确认无效合同的诉讼
246人看过
-
工程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如何确认?
175人看过
-
无效合同诉讼时效有限制吗,通过诉讼确认是无效合同的情况
228人看过
-
合同确认之诉诉讼费标准,合同确认之诉的诉讼时效
114人看过
-
论无效合同确认诉讼时效的实践问题
120人看过
-
诉讼时效的规定适用确认合同无效吗?
262人看过
-
第三人确认无效合同诉讼是怎样的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29对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能否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要求确认合同无效问题要具体分析。只有与无效合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才能以起诉的方式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不能提起诉讼确认合同无效。1、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简称第三人)以起诉的方式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其必须以原告的身份起诉,因此,第三人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特别是原告资格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08条是起诉实质要件的规定,按照这一规定,起诉必
-
合同被确认无效了,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标的是如何去法院确认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0标的指的是标的物,也就是指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品、金钱、义务、均可以成为合同的标的物。标的额也就是案件中物品的价值,金钱的数目。 二、标的额怎么计算 在当事人双方或一方全部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发生纠纷起诉至法院的,如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明确要求全部履行合同的,应以合同总金额加上其他请求额作为诉讼标的额,如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中要求解除合同的,应以其具体的诉讼请求数额来确定诉讼标的额。
-
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适用主合同时效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25确认合同无效的纠纷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即双方可以随时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法院判决合同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
业委会诉讼确认物业合同无效该怎样办?澳门在线咨询 2023-03-28一审法院认为,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属业主大会的职责。业主大会就此作出决定需经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业主大会的决定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由此可见,在选聘和解聘物业管理企业方面,由于涉及的是全体业主的共同利益,因而不应由个别业主自行决定,而应通过业主大会作出决议,从而体现大多数业主的意愿上
-
合同无效是否以诉讼时效的方式确认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17确认合同无效适用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