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应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
2、主观要件。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
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二是明知的程度。行为人明知的程度必须达到知道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不能是一般违法所得。
3、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4、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一、掩饰隐瞒罪怎么认定
掩饰隐瞒罪应该是指《刑法》中规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其犯罪客体为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明知的内容。二是明知的程度。
犯本罪的基本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无意收赃罪怎么立
无意收赃一般是不违法的。我国已经没有收赃罪,将该罪名变更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该罪在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明知。明知”包括“确知”与“可能知道”两种认识状态。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什么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隐藏犯罪所得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73人看过
-
犯罪所得的隐瞒策略
114人看过
-
盗窃罪隐瞒犯罪所得吗
189人看过
-
犯罪所得罪中,掩饰隐瞒罪行的主体是谁?
489人看过
-
不知情隐瞒犯罪所得算犯罪吗
415人看过
-
构成隐瞒 犯罪及犯罪所得条件
107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中的明知、明知、隐瞒犯罪所得的认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41、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中罪的”明知“,应当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两个方面。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1项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或者代为销售的,就可以认定。“据此,应当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的”明知“,包括知道和
-
隐瞒犯罪所得6200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71、可以委托律师争取缓刑,就是在家服刑,不用坐牢。2、量刑要根据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情节,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3、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提供帮助,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减少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以免错过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隐瞒犯罪所得是哪种罪行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8按实际情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犯罪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关系联系是什么司法解释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1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其对于构成下游罪名的犯罪要求必须是触犯具体罪名,而不仅仅是实施了犯罪行为。根据其司法解释的精神,那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犯罪嫌疑人要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则必须是他人构成犯罪行为的所得或收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21日出台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
-
隐瞒丈夫犯罪,问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律规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19“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源于2007年5月1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针对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这一犯罪行为,将刑法第312条规定的关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解决了实践中比较常见又容易引起争议的几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盗机动车行为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