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团不买,无团不购”的团购,成为网民日常消费时,对团购商家的监管似乎显得软弱无力,虽然有关部门近三年不断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意见,但这些规定几乎没有团购网“照办”;武汉市率先推出的团购格式合同,也没多少网站响应。
而与此对应的是,各地工商部门每月接到的团购网投诉量,不断刷新纪录。在实体店人人喊打的假冒品牌,在团购网站却大行其道。行政监管,怎么就管不住团购网站的乱象?
第一招:面对国内的网络团购崛起,2010年,我国实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对网络交易相关行为进行约束。但监管部门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不熟悉,一时“无从下手”。
依相关规定,工商部门和通信部门是团购网站监管的主体。目前通信部门仅限于颁发ICP证时的审查准入管理,缺乏对网站经过审批投入运营后的监管。
而工商部门对电子商务行业领域的知识不足,管理知识掌握少,专业管理人员不够,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对网络团购经营活动监管缺位。
第二招:针对团购投诉量猛增,2011年6月,武汉推出网络团购格式合同,合同首先在武汉江团网络公司试行,这也是国内推出的首份网络团购合同。
合同共有10条,规范网上商品基本情况、商品质量、违约责任等。合同刊在团购网站主页,消费者仅需1分钟填完。
然而,合同出台至今已一年多,推行效果不佳,据武汉工商部门透露,虽然向多家知名团购网站宣传、推广,这份合同的使用面仍未扩大。“据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仅当时试用的那家公司在用,其他团购网站都置若罔闻”。
第三招:针对团购消费者的多种意见,今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再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团购经营活动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团购网站要对合作商家的资质把关,要对产品质量负责,同时,禁止不退款、不开发票等行为。
但记者在团购网站上发现,绝大多数网站推出的活动要么不退款,要么在规定时间内,款项只退到消费者在团购网上开的账户;团购券所消费的场所不提供发票更是比比皆是。
-
消费者如何维权网购
123人看过
-
网购到假货怎么打消费者投诉
410人看过
-
消费者可以向网购平台投诉索赔
174人看过
-
消费者网上购物投诉渠道有哪些
317人看过
-
团购买到问题货消费者如何索赔
451人看过
-
消费者如何避免网购纠纷
363人看过
网购是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然后填上私人支票帐号或信用卡的号码,厂商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消费者因网购与商家产生纠纷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拨打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工商管理部门... 更多>
-
消费者网购如何防骗?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1消费者进行网网络购物,(1)要尽量选择知名度大的网站。大型网站有专人受理投诉及监控网络交易,遇到骗子会封店甚至报警。且等级高的卖家更值得信赖,而骗子注册时间一般不会很长。(2)要当心超低价诱惑,超过正常范围的低价,往往意味着陷阱。(3)要尽量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该模式可预防网络交易中常出现的“收款不发货”、“收货不付款”等欺诈行为,在收到货物不满意时,也有退换的可能。(4)选择网络购物后,
-
网购消费者不满意如何网络维权?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10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保留好商品照片和与网店的沟通等有关的证据,在情节严重无法解除纠纷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平台客服或者工商局投诉,具体可以拨打12315咨询,寻求投诉帮助。
-
网购后商家迟迟不给维权, 消费者如何维权及投诉, 有何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27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在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中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投诉要及时: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受理产品质量问题部门投诉。及时投诉有利于正确判断商品损坏程度与正常磨损的区别,能够比较准确地说明情况,特别是有关服务质量等问题尤其重要。 2、要实事求是: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无论与责任人——生产单位
-
网购盛行时代,消费者如何维权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05消费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维权:(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如何保护网购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网购购物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13保护网购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修订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体系。除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专设网络消费维权章节之外,尽快出台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和网购消费维权的具体细则和规定,重点补充、完善网络消费维权的管辖权、网络商品经营者责任、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责任等条款,并将其纳入法律法规监管之中,建立健全网络市场监管体系。 2、引导自我保护,积极防范风险。工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