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收购的九大法律风险提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1:44:18 268 人看过

风险一:拟收购股权本身存在权利瑕疵

收购行为的直接对象,就是出让方持有的目标公司的股权。如果出让方出让的股权存在权利瑕疵,将导致收购交易出现本质上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收购方也对出让方出让的股权做一定的调查核实,例如在收购前通过工商档案记录对出让股权查询。但是,在具体交易过程中,曾经出现股权有重大权利瑕疵,但在工商并未办理登记手续的实际案例。

因此,除工商档案查询外,还可以通过对目标公司内部文件查阅(如重大决策文件、利润分配凭证等)及向公司其他股东、高管调查等各种手段予以核实,并通过律师完善相应法律手续,锁定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最大程度的使真相浮出水面。

风险二:出让方原始出资行为存在瑕疵

在股权收购后,收购方将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向出让方支付收购款,进而获取股权、享有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因为收购方不是目标公司的原始股东,有理论认为收购方并不应当承担目标公司在出资设立时的相关法律责任。因此,股权收购中,收购方往往对此类风险容易忽视。

但是,根据《公司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的相关规定,如出让方存在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的情况,受让方有可能基于此种情况而与出让方承担连带责任。在股权收购中,受让方应当特别注意出让方是否全面履行完毕出资义务,同时可以通过就相关风险及责任分担与出让方进行明确的约定,以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风险三:主体资格瑕疵

目标公司主体资格瑕疵主要是指目标公司因设立或存续期间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而导致其主体资格方面可能存在的障碍。如目标公司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不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其设立行为或经营项目未经有权部门审批同意、其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不合法合规、目标公司未依法存续等。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是否存在其经营资质被吊销、其营业执照被吊销、目标公司被强制清算等情形均可能导致目标公司主体资格存在障碍。

风险四:主要财产和财产权利风险

股权收购的常见动因之一,往往是处于直接经营目标公司资产税收成本过高的考虑而采用股权收购这一方式,进行变相的资产收购。在此种情况下,目标公司的主要资产及财产权利就成为收购方尤为关注的问题。对于目标公司财产所涉及的收购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公司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房产、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特许经营权、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等是否存在产权纠纷或潜在纠纷;目标公司以何种方式取得上述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是否已取得完备的权属证书,若未取得,则取得这些权属证书是否存在法律障碍;目标公司对其主要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使有无限制,是否存在担保或其他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况;目标公司有无租赁房屋、土地使用权等情况以及租赁的合法有效性等等。

风险五:重大债权债务风险

目标公司重大债权债务是影响股权价值及收购后公司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相关收购风险主要包括:出让方是否对目标公司全部债权债务进行如实披露并纳入股权价值评估范围;重大应收、应付款和其他应收、应付款是否合法有效,债权有无无法实现的风险;目标公司对外担保情况,是否有代为清偿的风险以及代为清偿后的追偿风险;目标公司是否有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人身权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等等。

股权收购中,对于目标公司担保的风险、应收款诉讼时效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应予以特别关注,通常还应当要求出让方对目标公司债权债务特别是或有债权债务的情形作出承诺和担保。

风险六: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风险

这方面的风险为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如存在此类情况,可能会对目标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进而直接导致股权价值的降低。股权收购中,除需要对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上述情况予以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之外,还可以通过与出让方就收购价款的确定及支付方式的约定以及就上述风险的责任分担作出明确划分予以规避。

风险七:税务、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技术等标准风险

对于某些特定的目标公司而言,这部分风险也是收购风险的易发地带。此类风险一般与目标公司享受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政策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目标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目标公司的产品是否符合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标准,目标公司近年有否因违反环境保护方面以及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而被处罚等情况密切相关。如不能充分掌握情况,则可能在收购后爆发风险,导致股权权益受损。

风险八:劳动用工风险

随着中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在劳动用工方面,立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在此种立法倾向之下,用工企业承担相应用工义务也就更加严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目标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用人单位义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设立时间已久、用工人数众多、劳动合同年限较长的目标公司,此类风险尤为值得关注。针对此类风险,收购方可以采取要求出让方就依法用工情况作出承诺与担保、与出让方就相关风险发生后的责任承担进行明确约定或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求出让方在收购前清退目标公司相关用工的方式予以规避。

风险九:受让方控制力风险

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种人合为主、资合为辅的公司形式,决定了其权力机关主要由相互了解、友好信任的各方股东而构成,同时也决定了一般情况下,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股东权利。基于以上特征,收购方在收购目标股权时,既需要注意与出让方达成两厢情愿的交易合意外,还应当充分了解己方在收购后的合作方即其他股东的合作意向,以避免因不了解其他股东无意合作的情况而误陷泥潭;同时还应当充分关注出让方对于目标企业的实际控制力,避免出现误以为出让方基于相对控股地位而对目标企业拥有控制权,而实际上,公司其他小股东均为某一主体所控制,出让方根本无控制权的情况。针对此类风险,除通过一般沟通访谈了解其他股东合作意向外,还可以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对其他股东的背景情况予以详细调查的方式予以防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2日 10: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股权收购相关文章
  • 买房,5大购房风险提示你要知道!
    对购房者规避购房风险的提示:1、宣传资料上的广告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不可轻信。风险提示:购房者不可轻信房地产开发商的宣传资料上的广告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如果宣传资料上载明的广告及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是你购买房屋的重要条件的话,一定要将相关优惠和承诺记载到合同中。2、房地产开发公司超过合同约定的期限没有给购房者交房房屋,应承担违约责任。风险提示:房地产开发公司超过合同约定的期限给购房者交房房屋,购房者可依照合同约定要求开发公司支付违约金或解除合同。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要求开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3、房地产开发商超过合同约定的期限没有给购房者办理房地产权证书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风险提示:办理房地产权证的期限通常为交付房屋后90天内,通常按已付购房款为基数,日息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计算逾期办证的违约金,但具体内容以购房合同约定为
    2023-06-10
    449人看过
  • 股权收购风险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
    在股权收购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可预知及不可预知的风险,可谓是危机重重,股权并购是项复杂的法律工程,并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众多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股权收购是步履艰难甚至于不可操作的。只要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充分了解,就能安全并且平稳的推进股权收购的进程,从而达到投资者预期的目的。因此,投资者必须对目标公司进行必要的调查,做足准备工作以了解目标公司各方面的情况。这样的调查工作往往不是投资者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比如委托律师调查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目标公司经营管理的合法性、目标公司资产、债权债务等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等等,委托资产评估公司对目标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委托财务咨询公司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对目标公司的经营能力、经营状况、竞争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委托专业机构对目标公司的技术能力进行调查、评估,委托环境评估机构对目标公司所涉及的环境保护事项进行评价,等等。在实践中
    2023-06-09
    78人看过
  • 试用期十大风险提示
    1不能口头约定试用期也不能超期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也就是说,没有劳动合同就不存在试用期,所以,口头约定的试用期等于无试用期。试用期期限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约定,超期约定属违法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相当于每月要支付双倍工资。2不能重复试用。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重复试用亦属违法约定试用期,同样面临每月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3不订单独试用合同。单独的试用合同是会被认定为一份正式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4试用期需参加社保。千万不要以为试用期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万一试用期发生工伤事故,或者员工患重大疾病,单位可能得自掏腰包了。特别提醒:人身伤害商业保险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的工
    2023-04-22
    338人看过
  •  新装修房屋的法律风险提示
    精装修房交付时需要注意以下法律风险:1. 避免虚假宣传和恶意引导消费者,确保消费者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2. 防止对方提供虚假的销控表,以避免消费者被引导选择指定户型产品,或者趁机提价。3. 警惕房屋装修与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以避免出现材料使用问题或工程质量问题。精装修房交付时需要警惕以下法律风险:1.避免虚假宣传和恶意引导消费者,确保消费者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2.防止对方提供虚假的销控表,以避免消费者被引导选择指定户型产品,或者趁机提价。3.警惕房屋装修与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以避免出现材料使用问题或工程质量问题。 防范销控表陷阱,维护自身权益防范销控表陷阱,维护自身权益是金融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销控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填写的一份表格,用于记录贷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等信息。然而,一些不良分子可能会利用销控表上的信息,采取各种手段来欺骗金融机构,从而达到自己
    2023-08-21
    108人看过
  •  土地使用权房屋购买的风险提示
    本文介绍了拥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屋实际上只有使用权,不能上市交易且私下签定交易协议不受法律保护。使用权房是计划经济和住房分配体制下的产物,俗称公房。房地产商在卖商品房时必须具备主体资格,必须具备齐全的“五证”和“二书”。五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而二书则是指《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由于只有拥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子,实际上意味着只有使用权利,而非房屋的所有权。未经审批同意,此类房屋不能上市交易,私下签定交易协议不受法律保护。2、使用权房是计划经济和住房分配体制下的产物,俗称公房。该房屋的产权属于国家或集体,不过,这项使用权是从所有权分离出来的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允许使用权人(公房承租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方式转让或交换房屋使用权,所获收益扣除应缴税费后归使用权人所有。3、房地产发展商
    2023-11-18
    361人看过
  • 【风险提示】
    房产证
    实践中如遇到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想解除劳动合同,是以“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还是以“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从举证角度考虑,前者的举证难度远高于后者,“严重影响”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易于举证,实践中用人单位很难提供相应的书面证据证明“严重影响”。因此,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可限期要求劳动者改正,比如,要求劳动者3日内提交其他用人单位出具的已经的书面证据,劳动者拒不提交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方式更易于操作,且举证更容易。关于购房面积的相关法律风险提示1、陷阱条款:“该房地产建筑面积91.5平方米,以房产证为准。”对买受人而言,通常会认为该房的建筑面积系出于房产证,且明确“以房产证为准”,不会存在任何风险。司法实务中,可能会认为,该条暗含着购买方已就房屋建筑面积与房产证做了核对,已对房产证原件做了审核
    2023-08-17
    186人看过
  • 婚前财产法律风险提示:保护您的权益
    一方的婚前财产有:一、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二、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三、婚前财产的孳息等。一方婚前财产离婚怎么办婚前财产离婚分割方式如下:1、双方协商分割但一般婚前财产属于一方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分割。但以下情况可以要求赔偿或多分财产:2、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3、人民法院在分割财产时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
    2023-07-17
    332人看过
  • 货物所有权转移方面的法律风险提示
    订立买卖合同的目的在于转移物的所有权,为了避免在转移所有权时的法律风险,特提示几点在货物所有权转移方面存在的风险:一、存在买卖合同,出卖物的所有权并不当然归买方所有;二、出卖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给买方;三、买卖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买方没有付清全部款项时,出卖物所有权仍然由卖方享有,此时,即使出卖物已交付给买方,买方也不享有所有权;四、出卖人交付出卖物时应当将相关单证与资料一并交付;五、约定交付时间的,出卖人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交付,没有约定交付时间的,买方可以要求随时交付,卖方也可以随时进行交付;六、出卖物在买卖合同成立前已由买方占有,买卖合同生效,即意味着交付完成;七、卖方应当在约定的地点交付出卖物,没有约定地点的,如果需要运输,货交第一承运人,如果不需要运输,在卖方经营地交付;八、对于房屋等不动产尚需要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方能取得所有权;九、对于不动产买卖,买方为保障将来取得产权,可以
    2023-06-09
    256人看过
  • 股权收购风险怎么防范
    一、股权收购风险:1、法律风险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目标公司经营管理的合法性、目标公司资产、债权债务等;2、财务风险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经营状况、竞争能力等;3、其他风险目标公司的技术能力、目标公司所涉及环境保护事项等。(一)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这方面的法律风险在于目标公司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如果涉及须经批准才能成立的公司,如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项目涉及经批准方可经营的等等,以及其是否得到有权部门的批准。同时目标公司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特别是涉及国有资产时更须特别小心。此外,目标公司是否依法存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等等也是股权收购的风险所在。(二)目标公司的主要财产和财产权利这一点
    2023-06-09
    89人看过
  • 股份转让风险投资提示
    鉴于代办股份转让投资风险较大,根据《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等有关规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特提醒投资者仔细阅读以下内容,确认充分了解代办股份转让投资风险:一、重要提示1、代办股份转让业务中的“股份转让公司”并非是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而是根据《试点办法》的规定,委托具有从事代办股份转让主办券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以下简称“主办券商”)进行股份转让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2、投资者在从事股份转让业务之前,请认真阅读《试点办法》等有关的法规和规则。代办股份转让的业务规则与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存在很大差别,请您务必认真阅读代办股份转让有关业务规则。3、股份转让公司的挂牌条件与公司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别。公司申请其股票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必须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公司委托股份进行代办转让,须
    2023-03-16
    203人看过
  • 股东之间股权转让的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
    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股份。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争取其他股东的同意,股东转让其股权,应当以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其同意,其他股东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应及时答复,起过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同意。如果有一半以上的股东不同意转让,同意的股东需要购买所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股权转让在公司内部股东之间进行的流程依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公司法》对股东之间的转让并无其他规定,但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司内部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的流程主要是:(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二)公司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该项修改无需股东会表决);(三)缴纳税款,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基本规则,即股权在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将股
    2023-07-01
    386人看过
  •  解除婚姻关系中的法律风险提示
    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合法配偶,要求“双方自愿”离婚并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且必须真实、自愿。同时,双方需具备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的法定要件。然而,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常常留有瑕疵,且在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此外,当事人从诉讼程序上有反悔的权利。要求:1、主体要件: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合法配偶。2、合意要件:要求“双方自愿”即配偶双方就离婚问题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并且这种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3、其他要件:必须具备“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的法定要件。风险:1、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常常留有瑕疵;2、在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3、对于离婚协议书的内容,当事人从诉讼程序上有反悔的权利。 离 婚 协 议 的 的 法 律 效 力离婚协议书是离婚登记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法律效力。在书写离婚协议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双方必须明确是自愿离婚,
    2023-09-29
    241人看过
  • 技术投资的法律风险提示与防范
    一项技术成果完成后,技术权利人依此获取经济利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制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其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的侵权行为,并获得经济赔偿;二是许可他人实施其技术,获得许可使用费;三是自己实施技术独得利益。技术入股作为技术实施的一种变通方式,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法律纷争。因此,技术权利人和资金投资方在进行技术入股合作时,应当着重注意以下两点,以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一、识别入股技术的权利瑕疵实践中,入股技术可能存在的权利瑕疵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技术出资人并非拟入股技术的合法权利人,不是适格的技术出资人。产生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出资人未正确理解职务技术成果的界定,错误地将单位的技术成果作为自己的技术成果出资入股。关于职务技术成果的权利界定,已有众多的详尽的论述和解释,笔者在此不再重复。第二类权利瑕疵,是指拟入股技术没有确定的财产属性,因此不具备作为公司出资财产的资格。从民法及公
    2023-06-09
    124人看过
  • 建设部提示注意购房风险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
    今天,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就人们在房地产市场购买新建商品房发出风险提示。该发言人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特别是购买新建商品房过程中,开发商利用虚假广告、违规预售、签订存有缺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或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房屋违法销售,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建设部提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新建商品房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建设部发言人特别提示广大消费者,不能轻信开发商的口头宣传和承诺,买房前,须查验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具备销售房屋的主体资格,查验商品房项目的建设手续,城市居民不要购买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决定买房时,须审慎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建设部发言人说,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不允许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销售。目前,有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本村集体土地上集中建设农民住宅楼,用于安置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在安置过程中,擅自扩大销售
    2023-05-03
    294人看过
换一批
#兼并收购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股权收购是指以目标公司股东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为收购标的的收购。控股式收购的结果是公司持有足以控制其他公司绝对优势的股份,并不影响其他公司的继续存在,其组织形式仍然保持不变,法律上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其他公司持有的商品条码,仍由其他公司持有... 更多>

    #股权收购
    相关咨询
    • 【法律风险提示与防范】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0
      法律界网站提示:房屋地理上的相邻决定了所有人和使用人特殊的法律关系,所以在各方行使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时应依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适当限制自己的所有权,尊重对方的相邻权,达到团结友邻,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程度。【法条链接】
    • 不开赔偿法律风险提示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3
      公司不给开离职证明劳动法赔偿法律风险提示《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通常称为离职证明。离职证明中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信息的证明书。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为了避免用工风险,很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时要求劳动者提供原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这样,劳动者才能获得和新
    • 货物所有权转移方面的法律风险提示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8
      订立买卖合同的目的在于转移物的所有权,为了避免在转移所有权时的法律风险,特提示:一、存在买卖合同,出卖物的所有权并不当然归买方所有;二、出卖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转移给买方;三、买卖双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买方没有付清全部款项时,出卖物所有权仍然由卖方享有,此时,即使出卖物已交付给买方,买方也不享有所有权;四、出卖人交付出卖物时应当将相关单证与资料一并交付;五、约定交付时间的,出卖人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
    • 股权收购风险是怎么防范的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8
      1、主体资格风险防范:作为主体资格的尽职调查,主要通过考察目标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注册文件来了解;同时还要查证是否有批准文件,批准和授权的内容是否明确、肯定,内容对此次并购可能造成的影响。 2、财产和财产权利风险防范:土地与房产的价值主要查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其权利状况决定了土地和房产的价值,机器设备要查看其原始采购凭证,扣除适当折旧后,评估其净值,对于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获得的机械设备,在未
    • 股权收益权转让风险有多大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03
      只要是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股权收益权转让相对来说算是一种靠谱的投资,收益权转让类产品则有未来可预期的稳定的收益,甚至会有相关的收益权回购协议来降低风险。 《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