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动机怎么理解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3 00:38:50 471 人看过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一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

犯罪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

犯罪动机具有反社会的性质。

犯罪动机无论其本身的社会性质如何,在它推动下产生的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刑法》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4: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共同犯罪犯罪中止怎么理解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况区别对待:(一)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
    2023-05-01
    479人看过
  • 手机犯罪作案怎么处理
    手机如果不是作案工具,会退还。如果被认定为作案工具则会被依法没收。看守所在收押犯罪嫌疑人时,会扣押其随身物品、外衣、鞋子,该人只着内衣及号服进入监舍。该人物品会有看守所开具一式三份扣押物品清单,在该人出所时持清单,领回扣押物品。在押人员如携带危险品未被发觉的,违反看守所监规,会被加戴械具、严格监控。进看守手机怎么处理的问题,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手机作为犯罪工具,则会予以没收,经法院判决后上交国库。若手机不作为犯罪工具,将会由办案单位或者看守所代为保管,在合适的时间通知家属领回或者出所时发还。根据《看守所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看守所收押人犯,应当对其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非日常用品应当登记,代为保管,出所时核对发还或者转监狱、劳动改造机关。违禁物品予以没收。发现犯罪证据和可疑物品,要当场制作记录,由人犯签字捺指印后,送案件主管机关处理。一、进看守所能带手机吗进看守所是不能带手机的,被拘
    2023-03-15
    176人看过
  • 犯罪动机浅谈
    犯罪动机
    心理结构和人生观(两者互有联系又有差异)两方面因素的存在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思想根据,但它们各自并不当然与犯罪行为发生直接的联系,它们还须通过犯罪动机的形成才能显示出产生犯罪的原因作用。犯罪动机直接作用于犯罪行为。犯罪动机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推动力,是犯罪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上述两方面个体原因的结晶,是内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纽结点。犯罪动机一旦衍生出罪过,犯罪行为便同时实施。罪过是刑法上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属于刑法学范畴。犯罪动机刑法学虽涉及但一般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基本属于犯罪学(犯罪原因论)范畴。可见,犯罪动机又是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纽结点(临界点)。(一)犯罪动机的形成。1、动机的概念动机一词的原义是引起动作。关于动机的概念,学术界有很多分歧。一般认为,动机是指激起个体活动,使活动按一定目的进行,以达到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心理过程。简言之,动机是推动人去活动的内心动因。心理学
    2023-06-11
    189人看过
  • 过失犯罪有没有犯罪动机,过失犯罪大概会怎么判
    一、过失犯罪有没有犯罪动机过失犯罪一般来讲,是没有犯罪动机的。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因为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危害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具有明确的指向即确定的目标,必然要有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的积极追求行为,而无论是间接故意的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的心理态度,还是过失的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持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都不具备犯罪目的所需求的行为的鲜明的目标性。另外,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密切联系而存在的,行为人因为某种需要而形成犯罪动机,并在犯罪动机的指引和推动下确定犯罪目的,如果说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具有动机却不存在犯罪目的,就违背了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辩证关系。所以,我们说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二、过失犯罪大概会怎么判?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
    2023-03-19
    113人看过
  • 罪犯抓捕后手机怎么处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手机作为犯罪工具,则会予以没收,经法院判决后上交国库。若手机不作为犯罪工具,将会由办案单位或者看守所代为保管,在合适的时间通知家属领回或者出所时发还。一、取保候审手机多久归还看情况:1、如果手机中有关于案件情况的,手机应当属于涉案证据,在取保候审期间是不会给予退还的,等到案件审结后,手机会退还给本人或者其家属。2、如果手机与案件无关,手机内也没有案件的相关情况,可以随时退还。《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
    2023-03-30
    114人看过
  • 电话诈骗的犯罪心理和动机
    可能因为号码的身份证涉及其它业务出现电信诈骗,公安机关将身份证下的手机号码进行停机。按照要求,这些号码的复机需公安部门审核同意。请拨打市公安局96110核实情况。如果不是网络诈骗分子,而且也没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的话,都是可以解决的,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公安局为了保证国民的网络安全、防范诈骗而启用的智能识别系统给误识别导致手机号状态锁死,只是耽误点时间,一般情况都能很快解锁通过电话诈骗的怎么判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023-07-07
    349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动机的基础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犯罪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动机具有反社会的性质。犯罪动机无论其本身的社会性质如何,在它推动下产生的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公司申请破产会不会坐牢的公司申请破产不会坐牢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公司的全部资产已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债务人可向法院申请破产,公司在区工商部门登记的,应向区法院申请。公司破产后,如果法定代表人对破产负有责任的,在三年内不得再担任公司高管。坐牢的构要条件是: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
    2023-03-06
    69人看过
  • 犯罪动机具有什么特征
    法律综合知识
    一、犯罪动机具有什么特征犯罪动机是指由内在需要决定的犯罪动机的特殊性。通常认为,犯罪动机具有反社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二、犯罪构成包括什么犯罪构成包括:主观要件,即故意或过失;客观要件,即犯罪的行为、结果;主体要件,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侵害的客体,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三、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分类1.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这是从形成方式上对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所作的区分。自然身份,是指人因自然因素所赋予而形成的身份,如基于性别形成的男女之别,有的犯罪如强
    2023-11-10
    112人看过
  • 怎么理解共同犯罪中止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从此可以看出,我国设立犯罪中止制度的目的是:鼓励行为人悬崖勒马,放弃正在实施的行为或积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即立法为了更好地完成规范、保护、教育的功能,必然对中止犯大加褒奖,为其建起一座“黄金的回归大桥”,使其迷途知返,从而大大降低犯罪既遂的可能性,大幅度减轻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然而我国刑法24条的规定只考虑到了单个人的犯罪中止问题,而没有明确复杂的共同犯罪中止是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都是刑法的绝望之章,它的复杂程度不亚于探讨生命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犯罪是单个人独自实施的,也有的犯罪是多个人共同故意实施的。相对于单个人的犯罪而言,共同犯罪是一类需要特别重视的复杂的犯罪现象。这不仅是因为共同犯罪的社会危害
    2023-04-28
    80人看过
  • 涉嫌犯罪都是有犯罪动机吗
    一、涉嫌犯罪都是有犯罪动机吗任何犯罪都有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在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目的则是行为人在一定的动机推动下希望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前,犯罪的目的形成于犯罪的动机之后。同一种犯罪的目的相同,而犯罪动机则可能有所不同。同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种不同的犯罪目的二、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是什么1、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区别具体情况如下:(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2)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3)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
    2024-01-15
    467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犯罪动机
    本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对其危害结果的故意、过失的心理态度。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希望或者允许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动机是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如果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就是故意犯罪。犯罪动机的定义、分类犯罪动机,是指推动行为人进行犯罪的内心动力。它说明了犯罪嫌疑人为什么犯罪。犯罪动机可分为单发的、并发的和多发的。所谓单发的,即只有一种犯罪动机;所谓并发的,即两种犯罪动机同时存在;所谓多发的,即犯罪嫌疑人具有两种以上犯罪动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动机直接指向的目标,是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可分为政治型、经济型、性欲型、报复型四大类,具体到每起案件又都有它的具体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
    2023-07-01
    457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否构成犯罪动机
    过失犯罪没有犯罪动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一、过失犯有既遂吗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这个过失犯罪是一种结果犯,没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二、过失犯罪停止形态有哪些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为过失犯罪,因为产生损害后果是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所以不会有停止形态。三、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2023-03-01
    99人看过
  • 怎样理解犯罪所得
    从字面上理解,犯罪所得就是因实施犯罪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这种利益既可以是物质性利益,如常说的“赃物”、“赃款”,豪宅、高档轿车、珠宝,也可以是非物质性利益,如毁损他人名誉、损害他人的精神健康。从广义上说,无论是结果犯、行为犯、举动犯,还是危险犯,只要实施相关的犯罪行为,都会产生犯罪所得,这里的犯罪所得是指因实施犯罪所造成的侵害,给行为人带来的相对利益的减损或灭失,从狭义上说,犯罪所得,或称为犯罪行为所得之物,是指因实施犯罪行为所获得的物质性利益,即财物,或“犯罪行为所得之物,即行为人实施犯罪前原本存在,而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取得了该物”。在理论界,通说认为,刑法把本罪犯罪对象规定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这里的本犯必须构成犯罪,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为,这里的犯罪所得并不要求本犯构成犯罪。有的学者认为,犯罪所得不宜理解为犯罪行为所得,而应理解为用犯罪方法所获得。其理由
    2023-05-31
    306人看过
  • 有犯罪动机可以认定为犯罪吗
    一、有犯罪动机可以认定为犯罪吗不是的。犯罪动机是产生直接故意的源泉,它不仅确定犯罪目的,而且促使危害结果的实现。由于犯罪动机的性质、强弱直接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大小,因而是决定社会危害性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量刑具有重要意义。犯罪目的则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是直接故意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表明行为人对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已有认识,而且反映了行为人对之积极追求的主观愿望。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还是存在于一切故意犯罪中,在理论上存在一定分歧。由于犯罪动机是推动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追求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因此在实施行为时,行为人对行为的非法性质是已有认识的。而间接故意犯罪行为的性质在危害结果发生前并不确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也不是行为人追求的结果,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
    2023-06-02
    47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机动车犯罪预备犯怎么处罚
      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26
      犯罪准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开始实施犯罪的形式。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准备行为3、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预备行为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虽然犯罪预备行为并没有直接侵犯犯罪对象,但已经使犯罪对象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此也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
    • 机动车解押怎么办理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05
      一、机动车解押办理流程: 1、车辆所有权人需要向抵押权人领取解押所需的相关资料; 2、车辆所有权人携带自己的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原件和所需的其他资料,到车管所申请解除抵押,并填写《机动车抵押登记/质押备案申请表》; 3、车管所业务受理窗口办理车辆解押,并签注机动车登记证书。 二、机动车解押需要的证件材料: 1、车辆所有权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机动车抵押登记/质押备案申请表》; 3
    • 有手机犯罪怎么处理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0
      拘留所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和现金由拘留所登记保管。检查中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当事人被刑事拘留时,他们的钱、手机等。会被相关单位扣留,但你不能把手机带进拘留所。手机必须在拘留所上交,除生活必需品外,打电话需要申请。《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被拘留人需要打电话的,应当向警方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使用拘留所内的
    • 什么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与犯罪的区别是什么与犯罪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2
      所谓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形成动机的条件有二: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欲望;二是外在条件,即诱因、刺激。因此,动机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动机是指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它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和意念。一般说来,犯罪动机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结局:⑴依照既定的犯罪动机,实施犯罪,顺利达到犯罪目的。
    • 怎么理解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2-27
      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成立犯罪中止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 根据刑法的规定,理论上一般将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分为: 1.时间性,即是指犯罪中止应当在哪一个时间段内才能成立。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中止的时间界限为在犯罪过程中。 2.自动性,是指犯罪中止必须是行为人在自认为(确信)当时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