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而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有许多离婚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为保护这部分人群的权益,反家暴法在附则中特别指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因此,未婚同居的情况下遭遇暴力也同样可以使用《反家庭暴力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做出相关的裁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在失效之前可以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一、家庭暴力的形式包括哪些
1、身体暴力。最常见的暴力,包括所有加害人对受害者身体各部位的攻击行为。39%的女性称曾遭受过来自伴侣的身体或性方面的暴力。
2、精神暴力。包括侮辱谩骂、限制人身自由等。38%的女性称遭受过精神暴力。
3、性暴力。加害人攻击受害者性别部位,强迫受害者发生性关系或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等。停止或敷衍性生活等隐性暴力问题。
4、经济控制。加害人限制或控制受害者的财产决定权和使用权,包括限制或控制受害者用钱的时间、方式、数量,限制受害者对物品、住房等的使用。
二、被恐吓报复怎么办
如果后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对方采取行政拘留的措施,情节严重者会按照寻衅滋事罪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第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第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第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同居暴力是不是属于家庭暴力
352人看过
-
未婚同居和婚外情投诉首次超过家庭暴力
372人看过
-
同居被打是家庭暴力吗
425人看过
-
家庭暴力想离婚怎么办,家庭暴力离婚证据如何收集
349人看过
-
未成年遭受家庭暴力怎么换家庭
482人看过
-
被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怎么应对
210人看过
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时,受害人及其亲属应当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情况。 对家庭成员实施家暴行为,受害方或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应当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其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及时将受害者送至医院治疗;对于实施家暴者,... 更多>
-
未婚同居暴力是家庭暴力吗?求帮助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2遭遇暴力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做出相关的裁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在失效之前可以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同居期间遭遇暴力,首先要及时报警、及时就医,留存报警记录和相应的就医病例资料等作为证据第二,如果伤害情节严重的,构成轻
-
家庭暴力和同居暴力有区别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30遭遇暴力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做出相关的裁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在失效之前可以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同居期间遭遇暴力,首先要及时报警、及时就医,留存报警记录和相应的就医病例资料等作为证据; 第二,如果伤害情节严重的
-
同居暴力是不是属于家庭暴力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1无论是否结婚,实施暴力行为都属于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涉嫌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同居属于家庭暴力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03同居期间实施的暴力属于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怎么办暴力家庭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3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