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约定的日期没有还钱就可以起诉,没有时间限制;
2、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的规定,法院就必须受理。
一、抵押担保人可以起诉债权人吗
债权人有合理的理由能起诉抵押担保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二、别人欠我两千块钱可以起诉吗
欠两千块能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三、民间借贷查询起诉需要多长时间
民间借贷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立案。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欠款不还起诉有用吗,欠款不还怎么起诉
361人看过
-
没有欠条欠款三年没起诉就不能起诉了吗
114人看过
-
欠款人有意愿还款还能不能起诉
235人看过
-
起诉欠钱不还能否强制还款
275人看过
-
欠物业费过三年就不能不能起诉
207人看过
-
欠钱起诉后就不还了吗
386人看过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
一直还款就不能起诉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4当事人一直还款,只能说明其具有还款意向。但是,不能成为免诉的的理由。只要有逾期,或者违约的情形发生,就可以成为被起诉的理由。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信用卡欠款4400,不还就起诉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08信用卡透支后逾期不还款是一种违约行为,银行可以要求持卡人偿还本金以及逾期利息、滞纳金、超限费等;如果银行向法院起诉并胜诉了,持卡人还要承担诉讼费用。其次,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达一定数额,逾期不还款,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逾期1万以上,经发卡银行催收2次并超过3个月仍为归还,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最后,逾期不还款会给持卡人留下不良信用记录,会对持卡人今后的贷款等行为的顺利
-
欠款2年内不起诉就不能追讨了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281、可以追讨。欠款三年不起诉不追讨就失效。 2、一般来讲,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通常为3年,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具体的起算时间是不同的,这点是很重要的。当然,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也会适用中断、中止等制度,同时法律规定最长可以是2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
-
欠款不还,已经三年了,还能不能起诉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6最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1、欠钱不还,本身属于民事纠纷,不会涉及到刑事追责。 2、在债权人起诉后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的,而拒不履行的,可能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第三百一十四条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三
-
欠款不还怎么办?欠款不还不还会被起诉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28欠款不还该怎么起诉的回答如下: 一、诉讼费的缴纳 诉讼费先由原告在起诉时预交,待案件审结后根据案件情况再确定诉讼费的承担问题。如果是被告败诉,就由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如果是双方各有胜负,诉讼费由双方分担或是由法院确定如何分担。 二、一般情况,起诉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交副本; (2)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 (3)本院具有管辖权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