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发放贷款罪应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违法发放贷款罪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
(二)、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
1、行为人有违反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纪律的行为;
2、有违法发放贷款造成国家重大损失的后果发生;
3、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人是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才能构成本罪主体外,单位也能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主观上的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是在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反国家金融及贷款管理制度故意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综合上面所说的,违法的放放贷款就是严重的扰乱了社会的秩序,而且这种行为只要一旦犯罪的条件构成必定就会承担法律的责任,而且,但对于此罪的审理一般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执法人员也一定要在时间之内找到相关的证据才能进行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
单位违规发放贷款罪犯罪范围有哪些
101人看过
-
我国关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刑罚如何规定?
114人看过
-
2023贷款诈骗罪、违法发放贷款罪怎么规定的
328人看过
-
刑法关于违法发放贷款罪怎样规定
254人看过
-
违规发放贷款担保人有哪些责任
117人看过
-
银行职工违法发放贷款,被判违法发放贷款罪
367人看过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特征有哪些,有没有法律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6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特征有: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
的法律特征有哪些有没有法律规定发放贷款罪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13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特征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
-
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罪怎么判刑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29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
-
我国刑法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特点有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0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
国防法规有哪些特有特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19(一)国防法规有以下特有属性: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内容公开的相对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适用法律规定。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