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程序对于涉外婚姻有何影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2 09:35:37
412 人看过
涉外离婚程序:一、协议离婚:1、按照《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出具相应的证件和证明材料。2、双方携带证件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登记机关核查材料后,当场发证。
二、诉讼离婚:1、根据管辖权确定可以提起离婚诉讼的法院。2、携带相关诉讼材料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离婚诉讼。3、法院审核予以立案。4、送达。5、开庭审理并判决。
涉外婚姻离婚程序及准备材料
(一)涉外婚姻离婚需要以下证件:
1、本人的结婚证;
2、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3、本人身份证;
4、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证;
5、华侨、外国人出具本人的有效护照。
(二)在我国涉外婚姻离婚程序:
对于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都在华要求离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出国人员与我国公民之间双方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和财产作了妥善处理的,可共同到当地涉外婚姻登记处申请离婚登记。
一方要求离婚或一方不能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的,可直接向国内(大陆)一方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结婚证遗失对离婚程序有何影响?
459人看过
-
离婚程序中涉外婚姻的规定
429人看过
-
婚姻中的房产分割对于离婚双方有何影响?
201人看过
-
怎样消除涉外婚姻的影响
121人看过
-
离婚答辩: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及法律程序
287人看过
-
对于涉外婚姻的介绍
266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涉外婚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涉外婚姻
词条
#涉外婚姻
最新文章
#涉外婚姻
相关咨询
-
涉外婚姻离婚在哪里办理如何办理涉外离婚程序辽宁在线咨询 2023-02-17涉外自愿离婚可以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 (一)国内结婚定居国外的华侨,在定居国法院办理离婚;定居国不受理,在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办理离婚。 (二)国外结婚定居国外的华侨,在定居国法院办理离婚;定居国不受理,在一方原住所地或国内最后居住地法院办理离婚。 (三)中国公民分居国内外,国内法院有权管辖,双方均可在国内一方住所地法院立案起诉。 涉外离婚程序:
-
我国对涉外婚姻关系的影响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5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涉外婚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涉外婚姻逐年增加。以上海为例,作为远东重要国际都会的上海,外籍人士在沪人数不断增加。根据2002年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公布的数字,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已达19239人,再加上商务停留及其他原因驻沪的外国人,目前在沪外国人数在10万左右。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的人数占据前十位的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马
-
涉外婚姻指的是什么涉外婚姻办理程序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03涉外婚姻是指一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的婚姻,包括涉外结婚和涉外离婚。 办理程序如下: 一、申请。凡证件齐全,符合《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可持相关证件到涉外婚姻管理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结婚登记。 二、审查。婚姻登记机关接受当事人的结婚申请后,应进行认真审查。审查内容主要有三点: 1.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 2.当事人双方是否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 3.双方都是外国人
-
涉外离婚程序,涉外离婚法律流程青海在线咨询 2021-09-291、申请协议离婚时,双方必须共同到市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即使委托律师代理,本人也必须亲自办理手续; 2、双方填写《申请离婚登记声明书》,并亲笔签名或按指印; 3、双方在婚姻登记员面前亲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名; 4、婚姻登记机关自受理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审查。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当事人,发出领取《离婚证》的通知。申请离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接到领证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亲自到市民政局领
-
重婚对于婚姻的影响台湾在线咨询 2021-07-06重婚侵害到婚姻另一方的财产权,如重婚者为第三者提供了生活费用、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和产业以及其他经济开支等,除了将这些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外,还应另外判决重婚者予以相应赔偿,以惩罚重婚者;对于在重婚中有过错的第三者,应判决其与重婚者承担共同赔偿责任;对于因为重婚导致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的,还应判决加害者向受害人作出人身损害赔偿;对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事实的,则应同时判决加害人赔偿精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