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司法解散新程序在实践中的焦点和难点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5:41:43 484 人看过

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生命的终结既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非自愿的。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确立了由法院宣告公司法人生命终结的司法解散程序。

因此,司法解散对公司而言具有类似于安乐死的作用。

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表述是这样的。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的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司法解散的实际操作难度之大,让很多人想不到就像有结婚也有离婚一样,司法解散这一公力救济的确立,无疑为解决公司经营中出现僵局时的股东退出问题,提供了除自行解散、行政解散之外的又一条救济渠道。

可尽管这一条款的每一个字大家都认识,实际操作的难度之大,还是让很多人想不到。

由此,公司司法解散也就成为新公司法自2006年实施以来,诸多公司法律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法官、学者、律师以及公司股东、债权人等等,均对此高度关注。

就在不久前,成都一起小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的案件,未获一审法院支持。

而另一起公司股东内讧要求司法解散的官司,则在北京法院获得了支持。

上海法院目前受理的此类案件大概有七八件,有判决的,也有调解的,但目前还没有判决解散的。

输输赢赢,涉案各方自有想法,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判决结果,大家对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过于笼统的不足,恐怕都有感受。

笼统的规定,导致在公司司法解散实践中产生难以解决的争议比如,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规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前置条件,但它是起诉受理的前置条件还是司法判决的前置条件,就有不同看法。

尽管大家都认为公力救济的适用,应当以用尽内部救济为前提,这体现的是对公司自治立法精神的贯彻,即尽量扩大公司自治、缩小公司管制的空间。

但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只要内部救济没有用尽,法院就不能够受理。

而更多的意见则认为,它是判决能不能解散公司的实质要件。

再比如,关于诉讼主体的问题,争议主要在被告。

被告到底应该是其他股东还是公司本身?以前大部分的看法认为应列公司本身,有些西方国家也规定公司解散之诉的被告是公司,但现实挑战了这一看法,因为实践中出现大股东起诉要求解散公司的案件,而同时大股东又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多数人认为应将公司和其他股东列为共同被告。

也有人认为解散公司之权在股东,公司无需列为被告。

还有人认为应将公司列为第一被告,其他股东作为被告或者第三人较好。

据悉,上海法院现在普遍是以公司的其他股东作为被告,考虑的是公司强制解散实际是强制解除股东间成立公司的合意。

总之,被告的适格问题争议颇大

还有,怎样理解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由此引发的问题包括,发生严重困难或股东僵持达到多长时间方符合司法解散条件?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是一种现实性还是可能性?等等问题都需要具体明确。

对界定经营管理发生困难,也需要进行一些列举式的规定,如公司已经无法经营,连续两年未召开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公司的经理无法正常行使权力达到两年或三年,并且由此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或应得利益的重大损失等。

司法解散后的公司清算问题也是一个焦点新公司法规定,请求法院清算的只能是公司债权人,没有规定股东可以请求法院清算,只规定股东可以请求法院强制解散。

但从实践来看,很多人都认为公司发生僵局如果仅仅判决到解散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有人提出法院应当一并裁决公司解散与清算,或在判决公司解散之后征求一下当事人意思,如果股东可以进行清算,则法院就没必要进行清算,如果双方当事人达不成成立清算组的意见,那么法院就应该组织清算,使司法解散判决真正得以履行。

此外,法院组织清算从理论上说是没问题的,但实际操作可能就成问题。

据上海法院的法官介绍,上海法院1995年到2005年案件数量从15万到30万,而法官人数才增加了150多人。

假如判决公司解散的案件比较多的话,法院的工作量就会很难完成,因为要求法院对解散的公司再进行清算,无异于要求法官再解决一个破产案件。

对此,有专家指出,可以成立专门的清算公司,从根本上解决法官不足的问题。

但如果股东没有权利请求法院进行清算,公司就可能走出一个困境又陷入另一个困境,如此司法解散的立法目的又何在呢?司法解散的审慎运用,到底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非提不可的重要问题,除上述提到的内部救济(主要指私力救济)用尽是一个原则之外,不少人还提到了应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即不能让公司司法解散这一救济方式,成为小股东威胁大股东的一个手段,动不动和大股东意见不和,就闹着解散公司。

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让大股东来压制小股东。

尽量维持企业续存,也是提到的审慎原则的一项要求。

一个企业的维持,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通常是有利的。

企业的破坏会带来很多的问题,首先是股东利益的损失,还有很多社会问题,像债权人的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等。

因此,一些法官都觉得有必要在判案时尽量把握维持企业存续的原则。

然而,不同立场就有不同观点。

有学者就提出,审慎解散从总体上来说是没有错,但审慎的解散必须要有背景。

如果实践中存在任意解散公司的现象,那么才需要坚持谨慎解散的原则。

但事实上,我们相当多的股东利益受到损害要求法院解散,却没有办法解散,这与立法本身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非常清楚地讲公司经营管理发生困难,公司继续存在股东利益会遭受损失,这时候股东有权提起解散的诉讼,通常情况下提起诉讼就是在其他途径没有办法解决的情况下才发生,难道这种情况下还不能解散吗?为什么一定要把不合的股东放在一起呢?所以,解散公司的审慎原则,还要从立法目的上去考虑,需要审慎,但要有度。

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非常原则的规定,引发了诸多既棘手又敏感的争议。

这种法律规定的缺陷,无疑尚需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加以丰富与完善。

但不管怎么说,公司司法解散肯定不是一个口袋,公司股东动辄就想寻求司法解散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有专家认为,公司股东如果想直接诉请公司解散,至少应先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具有起诉资格的主体,应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并且其已连续持有该股权一年以上。

第二,作为原告起诉的股东应承担证明公司僵局已形成的举证责任,其提交的证据应足以证明已发生公司僵局,如董事坚持不参加会议而使法定的或章程规定的董事会无法召开等。

第三,其他救济途径用尽,如公司自力救济、行政救济都无法解决僵局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6日 16: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任意解散相关文章
  • 公司法实践难题
    今年1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增加了许多“承担赔偿责任”、“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等内容,大大增强了公司类纠纷的可诉性。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抓紧调研,适时将制定相关的司法解释。这是记者从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法院立案审判实务座谈会上了解到的。据了解,今年以来起诉到法院的公司诉讼明显增多。公司诉讼新类型案件主要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引发的诉讼;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引发的诉讼;股东请求撤销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确认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无效引发的诉讼;异议股东行使股份回购权引发的诉讼;董事、高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损害股东或公司利益引发的诉讼;债权人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引发的诉讼;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诉讼;股东知情权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公司逾期不依法清算引发的组织清算申请,等等。据介绍,新的公司法一定程度上
    2023-06-05
    79人看过
  • 督促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一、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能申请支付令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申请支付令的债权必须是债的履行期限已经届满,而不能是未届债的履行期限的债权。但对于债的履行期限已满而又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可否申请支付令在实践中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申请,即人民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审查只能从形式上审查,只要债的履行期限已经届满就符合受理条件,而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或诉讼时效是否有中断、中止的情形不属于形式审查的范围。如果债务人有异议可以在收到支付令之后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如果债务人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就可以生效并执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民法院在受理支付令申请时,应当审查债权人所申请的债权是否超过诉讼时效,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能受理。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即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能申请支付令。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限内不行使权利,权利就失去了受法律保护的一种法律制度。也就是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是有时间限制
    2023-06-05
    238人看过
  • 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刑事和解在下列情况下适用:(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三)自诉案件。交通肇事罪中刑事和解适用于哪几种情况下因此笔者建议,刑事和解制度在交通肇事罪的运用中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轻刑情况下。《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为交通肇事罪划分为三个量刑档次。第一个档次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档次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致使二人以上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直接损失数额巨大的,或者符合“重大事故”标准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发生以后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嫁祸于人的;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
    2023-07-06
    238人看过
  • 合同诈骗行为在最新司法实践中的审判趋势和特点
    司法实践对合同诈骗的认定:(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哪些情况下属于合同诈骗?属于合同诈骗的情况如下: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2023-07-07
    189人看过
  • 公司兼并重组的原则、实践与难点问题
    公司的兼并重组应当如期完善。企业依法进行兼并重组后,因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重大事项或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履行兼并协议的,各级政府有权通过仲裁终止兼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合并方行使投资者权利入世后过渡期结束后,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进一步严峻。在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世界钢铁产业并购浪潮的推动下,我国钢铁产业并购再次提速。这些企业的兼并重组究竟是政府强力干预的结果,还是自愿“联姻”,重组后的文化融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这是因为企业兼并重组后的文化整合不是双方原有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新文化的重构。这种重组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操作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兼并重组的成败。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加强制度设计和整体推进工作,企业在并购之初,应统筹安排文化整合,建立精干高效的执行机构,专门负责组织,规划和推进企业文化整合的运作过程目
    2023-05-07
    482人看过
  • 新公司法实施中的六大争点
    新《公司法》修改的任务已完,摆在面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公司法的解释论。公司法的修改给解释论提出了很多难题。新公司法在公司的法人性理论、营利性理论、社团性理论、自治性理论、资合性理论与社会性理论上有六大突破。但六大理论创新论背后都隐含着争点,需要进一步解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称,新《公司法》的六大理论创新带来的争点问题主要有六点。首先,新公司法对公司法人性理论的创新带来了争点问题。新公司法引进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删除了旧公司法中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规定。那么,揭开公司面纱里面所讲的股东,仅仅是指名义股东还是包括实际控制人在内?仅仅是指显名股东还是包括隐名股东在内?这都值得讨论。姊妹公司相互间滥用人格是不是构成揭开面纱的情况?有没有母子公司人格高度混同的时候,让子公司为母公司买单的逆向揭开公司面纱问题?新公司法删除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
    2023-06-05
    344人看过
  • 我国公司解散的实践经验
    依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可以解散公司的条件只有四个: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2、股东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公司解散流程是什么?公司进行任意解散的流程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成立清算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应当在15天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解散时,清算组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解散时,清算组由股东大会确定,清算组成员即可以是股东、董事,也可以是其他人。2、通知债权人清算组应当在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3、注销登记清算组结束工作之后,将股东会及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4、公告公司终止公司注销登记后,在本公司所在地发布公司解散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
    2023-07-03
    252人看过
  • 在司法实践中公司陷入僵局的强制解散标准究竟如何
    2004年,中天公司成立,股东之一的王某任总经理管理公司事务。2007年,该公司股东变更为王某、马某、马一某、邹某,持股比例分别为21.43%、54.63%、22.48%、1.46%,由马某担任公司董事长。2013年3月16日,中天公司正式投入生产。马某作为占公司股份半数以上的股东,逐渐掌握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并与王某在公司的股东分红和管理问题上产生分歧。王某于2013年4月23日提起诉讼,称鉴于公司董事长期冲突已经陷入僵局,三年都未能召开股东会,股东之间相互无法信任,失去了有限责任公司人合的基本特征,股东之间已丧失合作基础,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不能通过召开股东会形成有效决议打破僵局,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请求法院判决解散公司。【以案释法】本案的争议焦点:公司是否已经陷入公司僵局。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基于一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公司法人人格发生消灭的行为和程序。公司解
    2023-06-09
    480人看过
  • 遗产税的争议焦点和实施难题
    《遗产税法》尚未由国务院正式提交全国人大讨论,但综合对该法草案几次讨论修改和其他税法的制定情况,刘佐认为未来的争议焦点会集中在扣除项、起征额和税率的界定等几方面,一些国家遗产税的税率较低,同时扣除项也较少,当然也有相反情况,因此扣除项、起征额和税率等几个因素是互相牵制的,需要认真权衡。但因《遗产税法》直接约束的人群很少,估计讨论时争论的激烈程度不会太高。具体到《遗产税法》未来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刘佐认为应该和我国目前的个人财产评估制度不够健全有关,但这些不应该成为开征遗产税的障碍。刘佐举例说,1980年开始实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年只征收了500万元,而去年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已达400亿,这一方面说明公民纳税意识在提高,一方面也说明了各项制度在不断健全。而遗产税的征收面相对较窄,应该更容易监控。现在购房、买车都有相应的登记,继承也要有相应的法律程序,这些都可以作为监控的切入点。美国遗产税
    2023-06-08
    300人看过
  • 股东诉讼中的公司解散关注点
    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需注意的问题:一、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的法律依据。二、对于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的理解。三、股东请求公司解散的情形。四、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诉讼主体的选择。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分析股东请求公司解散之诉是实体法上的形成之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其法定性,即只有在法律特别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始得提起。股东解散公司之诉应当由法律明文规定,且一般规定在公司法中,其目的在于维持法律的安定性。诉讼的当事人及其形成权,诉讼提起的情形(诉的理由)等都须法律作出规定,当事人不可自行设定,无论章程规定,亦或事后协议,均不能构成向法院诉请的依据,同时章程或协议也不能剥夺或限制股东请求公司解散的权利。形成之诉,是改变法律关系之诉。股东请求公司解散的目的是追求实体法上的公司解散的效果。法院作出公司解散的判决是形成判决,具有创造性效力。当出现数个诉讼请求时,法院应
    2023-07-12
    261人看过
  •  离婚诉讼中存在的难题与焦点
    常见的离婚纠纷问题包括:因封建思想而引起的离婚纠纷,因喜新厌旧,第三者插足引起的离婚纠纷,因草率结婚引起的离婚纠纷,因个性不合,志趣不投引起的离婚纠纷,因一方患病或有生理缺陷而引起的离婚纠纷,因一方服刑,被劳教引起的离婚纠纷。常见的离婚纠纷问题包括:因封建思想而引起的离婚纠纷。(二)因喜新厌旧,第三者插足引起的离婚纠纷。(三)因草率结婚引起的离婚纠纷。(四)因个性不合,志趣不投引起的离婚纠纷。((五)因一方患病或有生理缺陷而引起的离婚纠纷。(六)因一方服刑,被劳教引起的离婚纠纷。 因新旧观念差异导致的离婚问题离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然而,离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新旧观念差异也是导致离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观念中,婚姻是一种社会、经济和道德责任,离婚被视为一种严重的道德败坏。因此,离婚往往需要经过慎重考虑,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
    2023-08-20
    364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自首的司法实践:最新观点与趋势"
    本文主要探讨了单独实行犯、共同实行犯、组织犯和教唆犯、帮助犯的自首问题。单独实行犯需要自首时,不仅需要供述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还需要交代教唆犯和帮助犯的犯罪行为。而共同实行犯、组织犯和教唆犯、帮助犯的自首,则需要供述本人及其所组织、策划、指挥或唆使他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单独实行犯和共同实行犯在实行犯罪时有所区别。单独实行犯是指只有一个犯罪人单独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其他共同犯罪人可能是教唆犯或者是帮助犯。在这种情况下,单独实行犯自首时,不仅需要供述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还需要交代教唆犯和帮助犯的犯罪行为。否则这种交待就是不彻底、不如实的,就不能构成自首。共同实行犯,是指共同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犯罪行为。在共同实行犯的情况下,由于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了某一犯罪行为,因而其中一个实行犯的自首,在交代本人罪行的时候,必然要将其他实行犯的犯罪行为予以供述。否则,只供述本人的犯罪行
    2023-11-20
    362人看过
  • 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变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组织形式有简易程序(独任审理)和普通程序(合议庭审理)两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不得延长。审理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简易程序规定》)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或者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从规定中可以得出,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情形有三种,第一种是适用简易程序后在三个月的期限内不能结案的;第二种是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三种就是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或者人民法院在审理
    2023-06-11
    51人看过
  • 了解公司解散与清算的最佳实践
    股东可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清算的程序:(1)公司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2)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3)有下列情形之一,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公司解散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故意拖延清算的;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股东利益的。公司解散与清算的联系和区别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基于一定的原因而消灭其独立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清算是指是指公司解散或者宣告破产后,依照一定的程序了结公司事务,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并分配财产,最终使公司终止消灭的程序。公司解散与公司清算的联系表现为:公司解散,只有经过清算程序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基于一定的原因而消灭其独立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清算是指是指公司解散或者宣告破产后,依照一定的程序了结公司事务,收回债权、清
    2023-07-16
    212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清算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任意解散是指依公司章程或股东决议而解散。这种解散与外在意志无关,而取决于公司股东的意志,股东可以选择解散或者不解公司。 任意解散原因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 更多>

    #任意解散
    相关咨询
    •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焦点问题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8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焦点问题有: 一、关于管辖和案件受理费 二、关于请求解散公司诉讼 三、关于公司清算及相关责任 四、关于法院指定清算组清算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全文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目录 一、关于管辖和案件受理费 二、关于请求解散公司诉讼 三、关于公司清算及相关责任 四、关于法院指定清算组清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征求意见稿)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 公司新法中的解散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20
      根据公司解散的原因,可以将公司解散方式分为任意解散和强制解散。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 公司法解散公司的条件是什么, 解散公司的程序和程序是怎么样进行的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5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解散程序: 《公司法》规定,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是股东大会的专属职权。董事会应当于股东
    • 公司很难解散公司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3
      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就你所讲,很难解散公司,建议协商解决。
    • 经济犯罪侦查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主要有哪些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12
      经济犯罪侦查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建设; 2、经济犯罪侦查基础业务建设; 3、经济犯罪侦查工作规范化建设; 4、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涉及的法律问题; 5、经济犯罪案件初查及侦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