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之后,已有方向光电、健特生物、ST鑫光的国有股股权协议转让获得财政部批准通过,使非国有企业通过受让国有股权而执掌上市公司。这不仅意味着,自2000年8月以来暂停的国有股权向非国有股单位的转让正式恢复,同时,也开启了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大门,为国有企业实施经营者持股增添了有利因素。
应当看到,民营上市公司一直是MBO管理层收购、建立职工持股会等股权激励方式的主要运用者和受益者。如粤美的、深圳方大等民营上市公司在前几年就实施并完成了MBO。由于民营企业涉及的股权转让无须报财政部审批,不会牵扯到国有资产的流失等问题,因此,实施MBO的程序比国有上市公司相对简单。民营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方面自然而然地走在了前面,并成为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的先行者。
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来说,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提出了各种股权激励的方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是一波三折,就是想尽办法打擦边球,最终由于没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引,不少方案往往成了泡影。如亚泰集团曾在去年6月尝试将国有股用于个人激励,当时,该公司称按预定进度实施认股权激励方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共90人授予了3676500股认股权,其中国家股2285400股,社会流通股1391100股。但其后,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等原因,该公司暂缓了这一方案的实施。再如宇通客车大股东宇通集团的所有者郑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已于去年6月与上海宇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有关转让协议,将所持有的宇通集团89.8%的股份转让给上海宇通。然而时隔一年多,这一转让仍处于待批过程中。若此次转让获准,由经营者持股的上海宇通将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国家股2350万股,并将在国有上市公司实施MBO的进程中写下重要的一笔。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国有企业股权向民营企业协议转让不断获准,以及股权激励法律法规的出台,将有更多的国有上市公司走上MBO的道路,促进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国有资本的经营风险,从而使上市公司有效建立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调动广大产权所有者的积极性,彻底改善资产总体素质。
-
mbo收购主体
112人看过
-
杠杆收购与MBO
229人看过
-
MBO与杠杆收购
215人看过
-
MBO收购概念定义
100人看过
-
MBO系列谈之一:管理层收购(MBO)的内涵
299人看过
-
MBO系列谈之四:MBO的收购客体要求
414人看过
MBO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与经理层利用所融资本对公司股份的购买,以实现对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改变,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更多>
-
MBO收购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四川在线咨询 2023-02-24MBO收购的一般程序是: (1)检查和确认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若干年财务和现金流情况;; (2)对供应商、客户和分销商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目标公司现存经营管理和制度上的问题及改进潜力进行研究; (3)收购存在的法律障碍和解决途径,收购有关的税收入事项及安排。
-
网上立案能否尝试解决离婚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5-01-25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目前没有网上起诉离婚的途径。若夫妻一方提出离婚请求,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准许离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进行调解。但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则应准许离婚。具体情形包括: 1. 重婚或与他人同居; 2. 实施家
-
网络欺诈分子尝试冻结QQ账户,但能否成功?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07如果您的好友知道您的保密措施,甚至熟悉您的QQ账号并申请申诉,他们也可以修改您的密码。如果这种情况是由于您的账户被盗而引起的,我建议您立即修改密码。目前,腾讯在QQ和微信方面提供的人工服务非常有限。即使存在这些服务,也可能因为响应缓慢而受到用户的指责和投诉。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客服”大多是机器人自动回复系统,您需要等待三天才能得知申诉处理的进展。然而,通常情况下,申诉请求也无法及时得到解决。除非您
-
十级伤残赔尝另外能否向提出赔尝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3按现行法律,是不能的哈,因为工伤保险基金已经给你赔付过了,工伤属于无过错赔偿!如果公司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你上班以后,或者是受伤前,还可以酌情扣你的工资款,不是扣你的一次性工伤伤残补偿金。
-
被收购公司能否拒绝收购要约天津在线咨询 2025-01-16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进行强制收购。 一是当股份公司由于股份转让导致控制权的转换时,可能会导致该公司的经营者和经营策略的改变,这对小股东是不利的。因此,应给予他们退出的机会。 二是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具有对公司的控制价值,并不应只属于持有该股份的大股东,而是属于公司的全体股东,因此收购者为获得公司的控制权而付出的溢价应归公司的全体股东平均享有。 强制要约收购是指投资者持有目标公司股份或投票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