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约定结算方式的工程款怎样确定
承包合同未约定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补充约定,不能协商的,可以参照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或者计价标准结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当事人对建设工程的计价标准或者计价方法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结算工程价款。因设计变更导致建设工程的工程量或者质量标准发生变化,当事人对该部分工程价款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参照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或者计价标准结算工程价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依照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
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二、建筑工程价款包括哪些
1、预付款。
预付款指开工前发包人应预付给承包人用于为合同工程施工准备的款项。
施工准备事项包括购置材料、工程设备、施工设备、修建临时设施以及组织施工队伍进场等。
预付款比例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
2、进度款。
进度款指施工期间发包人根据工程完成情况应支付给承包人的一种工程价款。
在工程实践中,发包人同意支付进度一般为合同价的70%,进度款有三种支付方式:
一是按形象进度分阶段支付;
二是按照已完工程量分期间支付;
三是按照阶段及期间混合支付。
3、结算款。
结算款,即竣工结算款,指工程竣工结算后发包人应该支付给承包人的除质保金外的剩余工程价款。
竣工结算款等于竣工结算价减去质保金和已付款后的金额。
竣工结算款支付的前提条件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当事人可以补充约定。
不能补充约定的,可以参照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或者计价标准结算工程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章 租赁合同 第七百零九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
-
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合同价款的约定方式
171人看过
-
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可以通过结算价款方法进行确定。
184人看过
-
工程款未结算双方主张违约如何认定
253人看过
-
工程结算的结算定价由谁确定
411人看过
-
应当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内容、方式结算工程价款
365人看过
-
约定二手房付款方式的正确方式
197人看过
-
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可以通过结算价款方法进行确定。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20工程价款是指建筑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和工程结算的规定,向发包单位结算已完成工程或竣工工程取得的价款。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月定期结算。按月定期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每月提出已完成工程的月报,结合工程价款结算账单,经建设单位签证,交建设银行结算工程价款的方法。2、分段结算。分段结算是指以单项工程为对象,根据正确的形象进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施工阶段,按阶段结算工程价格。分阶段结算的一般方法是根据
-
工程中未结算未确认的工程款可以作为约定债权执行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11、合同约定的结算时间已经到期或者结算条件已经满足的,未结算的工程款可以说是到期债权; 二、合同约定的结算时间尚未到期或结算条件尚未完成的,未结算工程款仅为未到期债权; 3、如果合同没有约定的结算时间或条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未结算的工程款属于未到期债权。
-
工程价款结算的方式有几种,工程价款结算有哪些方式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5从事工程造价行业,就离不开工程结算,它是指施工企业(承包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承包合同中付款条款的规定和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建设单位(业主)收取工程价款的一项经济活动。那么工程价款结算的方式有几种,工程价款结算有哪些方式?
-
对工程造价确定方式的确定有几种方式河北在线咨询 2021-10-27建筑工程成本确定方式的规定如下:1、承包公司和承包公司在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建筑工程成本应理解为承包方支付的工程价格。对工程实施从调查、设计到施工等全过程总承包的,承包合同约定的承包价格大致相当于该建筑工程总成本的建筑工程分项承包的,各承包合同约定的承包价格之和构成该建筑工程总成本。2、建筑工程造价,应由承包方和承包方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商品和劳务价格。包括建
-
未结算的建设工程款如何确定诉讼时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12工程款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