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形成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08:43:18 479 人看过

27日刊登了国务院新近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专家认为,办法将社会救助上升为根本性、稳定性的法律制度,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解决急难问题构建起完整严密的安全网。

告别碎片化,救助制度走向规范统一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保底性制度安排,一旦出现缺漏即意味着会有人马上陷入生存危机,因此是关乎社会底线公正的客观标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某说。

我国社会救助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制度碎片化等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守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安全底线已成为社会共识,必须作出制度性安排。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基本内容,分别设专章予以规范。

郑认为,办法体现了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特点,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从长期改革试验状态向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迈进了一大步,是全面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办法对社会救助进行了全面规范,兼顾群众困难的各个方面,覆盖群众关切的各个领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贾某说,办法把已有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使各项社会救助有法可依,首次形成完整清晰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理顺机制畅通渠道,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

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能不能落到实处,困难群众能不能及时获得救助,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办法对这些问题都有所考虑。贾指出,办法明确了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制定了多项方便求助措施,畅通申请、受理渠道,以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及时受助,能够有效防止救助不力的冷漠病。

她举例说,比如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明确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在特困人员供养方面,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在医疗救助方面,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便捷服务。在临时救助方面,明确对情况紧急的临时救助申请,可以按照规定简化审批手续等。

郑表示,办法从理论上免除了群众生存危机的风险,特别是在专项救助中又考虑了低保对象之外的其他低收入群体,覆盖范围更广,编牢了社会救助体系的网底。

堵住漏、错、骗坚守底线公正

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在于能否真正守住底线公正。而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损公肥私、人情保、关系保等各种错助、骗助行为,饱受群众诟病。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某表示,实施社会救助,要杜绝养懒汉现象,防止漏助、错助、骗助行为,确保宝贵的社会救助资源真正用于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

对此,办法专设监督管理一章,从申请人、救助机关、相关单位三个角度,规定了相关权利义务。

——受助人有报告义务,应当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

——民政部门有查核职责,可以根据请求、委托,通过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

——相关单位有配合义务,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对有关查询、核对予以配合。

厦门大学副教授朱某指出,办法弥补了以往制度的缺失,如过去低保制度只以收入为申请标准,这次将申请者的财产状况纳入其中,开宝马领低保、住多套房领低保等现象将难以再现。

此外,办法还对在履行社会救助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行为,明确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某认为,问责制的推出将有效遏制社会救助工作中损公肥私等诸多乱象,但除此之外,还需有更严密科学的制度设计以及不断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查核机制等,以确保社会救助资源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

凝聚社会力量提升救助质量

随着《办法》公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也首次以政府规章形式提出。《办法》明确,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将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某认为,《办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来确定救助是全社会的事,不由政府一方面承担,把大门向社会敞开,这是根本性的转变。

《办法》使社会工作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有了一席之地。在实际工作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发挥其提供多样专业化帮扶服务的优势,弥补政府物质救助的不足,真正做到送温暖,送到家。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某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07: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社会救助相关文章
  • 我国设立社会救助基金
    明年1月1日起,《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在全国范围施行。按照这一新规定,救助基金可以垫付交通事故中受害人自接受抢救之时起72小时内的抢救费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后,应当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进行追偿。■基金来源:交强险、财政等多方筹资根据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地方政府按照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缴纳营业税数额给予的财政补助;对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救助基金孳息;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社会捐款和其他资金。■垫付条件
    2023-06-07
    160人看过
  • 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体系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重整制度承担过多防止职工失业的制度压力
    一般认为重整制度防止经济组织的解体与倒闭的目的在于减轻工人大量失业造成的社会压力,因此有人认为重整制度的重要功能在于解决工人的失业问题。诚然,减少工人的失业是重整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以通过企业的复苏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首先要保住企业才能谈得上保证就业,准确地说,重整制度在挽救措施的使用上以保“营业”而非“企业”为目的。申言之,将债务人的人格与债务人从事的营业分离,挽救的是债务人的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活的整体”,而不是为保住法律人格层面上的债务人企业,因此挽救措施在追加投资、租赁经营之外,还可以将企业整体出让、合并或分立等形式皆无不可,但企业形式的变更,职工的失业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保住企业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职工要下岗而进入社会的。如果将重整制度理解为保证就业的制度将会使重整制度背上沉重的包袱,不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手段积极挽救困难企业。
    2023-06-05
    303人看过
  • 我国现行强制保险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我国《保险法》中有关强制保险的规定我国《保险法》第11条第2款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以外,保险公司和其他单位不得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这一规定明确了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确定强制保险。同时,对强制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管理实行审批制。《保险法》第107条规定,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二)我国行政法规中有关强制保险的规定现行有效的关于强制保险的行政法规主要有2006年3月21日发布,2006年7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1951年4月24日发布,1951年6月24日实施的《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条例》明确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2023-06-05
    165人看过
  •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待完善
    对于这两个年轻人的遭遇,我们虽然深表同情,但是他们因为没有钱而去抢劫、绑架则是错误的。不能因为穷就去犯罪,现在法院已经判刑了,他们可以在服刑中好好表现,争取减刑。但是这也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尚未建立覆盖全部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在我国农村还存在较大的空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姜向群就这两个案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姜向群分析说,出现这样的悲剧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这些弱势群体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不知道可以向哪个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所以采取了一种极端措施———犯罪。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并不健全。我国在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是广大农村很多地方都没有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覆盖面、资金规模和保障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说来,我国公共财政对于救助弱势群体的
    2023-06-07
    117人看过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
    从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角度看问题,我国需要建立的是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即建立包括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是将农村居民纳入其中,但是又不能导致全民高福利弊端,另外就是在社会保障内部实现系统整合。当前,在这些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明显的断裂。第一,制度性断裂。制度性断裂也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某些重要环节上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户籍制为基础的原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的排斥。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为了促进国家工业化不得不对农村实行超经济剥夺的话,那么,当今天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但农村还相当贫困时,我们就必要对农民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从发展的角度看就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问题,政府基本上是以二元社会结构的思路来考虑的,尤其是社会保障工作被纳入部门利益之后,这一现象就更加明显。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所涉及的依然是城镇居民,占全国人
    2023-06-06
    459人看过
  •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可以考虑,将我国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目标设定为:到2010年,即十一五末,在全国基本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主体,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水平适中、制度统一、待遇有别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整合现有救助资源,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现有的农村救灾、低保、特困户补助、医疗救助等制度性救助项目,以及临时帮困、送温暖等各种临时应急性救助项目,适当加以整合归并,使整体制度更加简约
    2023-06-07
    135人看过
换一批
#社会保障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社会救助
    相关咨询
    • 社会救助制度涵盖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31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八项制度在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并辅之以社会力量的参与。该《办法》还对各项社会救助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定,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针政策纳入了法制安排。
    • 社会救助主要实行什么制度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6
      鼓励依法设立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按照其章程参与社会救助。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设立、主办、承办、协办、冠名帮扶项目,或者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鼓励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公益性宣传,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
    •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07
      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Social Ins rance)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项
    • 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制度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27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我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是怎样的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4
      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险政策和措施体系。社会保险属于社会性事业。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社会保险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要保证,它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安定;社会保险还能够增进劳动者的体质,促进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社会保险还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它能够服务于基层和社会,方便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