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向学生揭开五大就业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8:57:20 280 人看过

陷阱一:实习不算试用期

小吴是某高校2010届毕业生,早早就与甲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并按其要求,于2009年12月就开始参与公司日常工作。2010年7月,小吴与甲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填写入职时间上,小吴与甲公司发生了争执。

小吴认为自己从2009年12月就开始上班,参与加班,因此与甲公司的劳动关系应该从2009年12月就开始建立。甲公司则认为小吴当时只是实习,不能视为建立劳动关系。最终,法院判决认定,小吴和甲公司的劳动关系自2010年7月建立。

法官提示:不少单位都要求毕业生提前到岗参加工作,但实习不等同于试用期或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实习待遇与入职后的待遇也不相同。对用人单位要求提前参与公司工作,毕业生须谨慎应对。

陷阱二:三方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

2008年6月,吴某与乙公司及母校长江大学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即三方协议),但三方协议没有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等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吴某多次找到乙公司要求签订劳动合同都被拒绝。

多次协商未果,吴某提起劳动仲裁申请,仲裁委裁决认定乙公司应支付吴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乙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支持吴某。

法官提示:三方协议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虽由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签署,貌似权威,但因其条款存有缺陷,不能维护毕业生的权益。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后,应立即要求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

陷阱三:工资遭拖欠可索赔

万某原系丙公司销售员,在该公司工作至2009年8月25日。双方签订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2009年8月24日,万某向丙公司寄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以公司拖欠工资及奖金为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丙公司称收到该通知书,但认为万某的理由不能成立。双方均不愿续存劳动关系。万某以要求丙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为由提起仲裁并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支持万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示:很多毕业生不了解劳动法规的规定,认为主动辞职就不能再索要赔偿,故而放弃索赔。辞职索赔应确定自己无责任,导致离职的原因在用人单位一方才可能获得赔偿。

陷阱四:违约金不能肆意收取

2008年7月小赵入职丁公司,双方签订了四年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小赵还与丁公司签订了毕业生服务期协议。根据该协议,在四年服务期内,小赵如提出辞职、调离、自费出国留学、考研、擅自离职等,均为违约,小赵应向丁公司缴纳2.5万元的违约金。

2010年4月,小赵考取了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遂向丁公司提出辞职,丁公司以双方签订了服务期协议为由,要求小赵支付违约金,小赵为顺利入学,被迫交纳违约金。研究生入学后,小赵以要求丁公司返还违约金为由提起仲裁并诉至法院。丁公司认为与小赵签订的服务期协议系双方自愿签订,且其为小赵提供了专业技术培训,不同意返还违约金,但未向法院证明其为小赵进行培训所支付的费用。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小赵的请求。

法官提示:服务期约定往往带有不平等的特点,毕业生应慎签这类协议。根据规定,服务期内因参军等要求离职的,用人单位不得阻挠。用人单位索取赔偿金,须提出提供的服务或培训支出清单。

陷阱五:原单位无权扣留档案

2008年7月,小王与戊公司签订了三年劳动合同。2009年2月,小王向公司提出辞职。离职后,未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小王要求原公司为其出具离职证明并将其个人档案转出。但戊公司以小王已不是该公司的员工为由,拒绝转出档案。无奈之下,小王诉至法院,法院判决戊公司为小王出具离职证明并转移档案。

法官提示:任何人都无权非法扣留劳动者的档案,在办理离职手续后原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将劳动者档案转出。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以拒绝转移档案为手段要挟劳动者,这类事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通过诉讼解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7: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期限相关文章
  • 消费陷阱大揭秘
    购物买200元送100元,你想不想买?花600元到泰国玩8天,你想不想去?免费美容你想不想做?某一天,你突然被告知中大奖了,你想不想要?眼下,诸如此类的好事似乎越来越多,但实际上,这些好事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消委会将近年来受理的有关投诉中涉及好事陷阱分析后发现,这些陷阱主要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陷阱一:放长线,掉大鱼。相关实例:前不久,成都市消费者王女士反映,她在成都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场购物时得到了200元礼金券。当她再次前去消费时才发现,礼金券的使用有很多的限制,其中一条就是每消费50元才能抵扣5元的礼金券。近年来,不少商场推出买100送100或者类似的促销活动。采取赠送或返还礼金券、代币券等手段钓住消费者,其动机就是想将冲动的消费者引入循环消费的圈套。陷阱二:赔本赚吆喝。相关实例:一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额而实行特价销售,让利消费者,但有相当一部分商家却滥用特价招牌,欺骗顾
    2023-06-07
    381人看过
  • 法官揭秘房屋买卖四陷阱
    多家法院审理经适房诈骗案自2007年开始,海淀、石景山等区县法院陆续审理以出售经济适用房或两限房为由头的诈骗案件,经济适用房比较集中的昌平区这几年共受理了12起案件。这些案件的被告人,动辄诈骗百万元以上,多的甚至骗了上千万元,张某涛一案就颇为典型。30岁的张某涛从安徽来京找工作,凭着能说会道的口才,在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站稳了脚跟。他谎称能买到三环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天通苑、芍药居、翠城馨园等地的经济适用房,骗取他人手续费、好处费等,人均被骗走近7万元。四种类型涉房骗局须警惕法官分析这两年的涉房刑事案件,有4种类型骗局须警惕。实力人物托关系买房。骗子声称认识开发商或政府领导,有关系能买到紧俏的经济适用房或两限房等,骗取事主交纳定金,或者以假的预售房合同进行低价抛售、重复销售,诱骗事主签订购房合同,骗取首付款等。中
    2023-04-22
    134人看过
  • 四大陷阱让大学生求职被骗
    四大陷阱黑洞幽深■no.1找工作却当了“替罪羊”某高校毕业生王某按报纸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去某公司应聘,该公司要求她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及照片后回家等通知。几个月过去了,王丽仍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她以为自己落选了。可没料到,现已工作的她竟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公司投资100万元的“股东”,而且还被人告上法庭,并被法院一审判决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未出校门却先摔了“跟斗”。专家建议:学生在打工前应先了解应聘公司的背景,事先确认用工单位是否有法人资格。在签订合同前应先核实公司身份:是否有工商颁发的营业执照;是否合法;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招工单位是否有招工权等,以免使自己处于弱势。另外,应多学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no.2合同成了“卖身契”?据了解,现在还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某单位声明给你高工资,但是以不给职工上社会保险为条件。企业的负责人解释说,钱又没少一分,
    2023-06-10
    182人看过
  • 毕业生求职留心五陷阱
    眼下正是大中专毕业生开始求职的日子,但是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和用人过程中不够正规,甚至还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毕业生该如何发现并绕过这些求职陷阱?记者今天专程采访了省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陷阱一:招聘单位不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招聘毕业生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忽然出现在她面前,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一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还主动索取了小张的简历及联系电话。结果小张被骗了。省人才交流中心提醒: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单位一般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进行招聘。对于小张遇到的这种情况,毕业生要提高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别人。陷阱二:说工资很高,但要先向毕业生收取费用小李在参加某公司面试时,人事主管很快就决定录用他,且承诺给予很高的薪水,但对方要求先交2000元押金,工作满一年后再退还。省人才交流中心提醒:在当前比较严峻的
    2023-06-05
    406人看过
  • 大学生兼职谨防陷阱欺诈
    很多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会想着出去兼职,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体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赚取额外的生活费,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在抱怨兼职的廉价,而且一些大学生通过中介找兼职还需要交一定的费用,面对复杂的兼职信息,大学生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成了廉价劳动力广州大学生暑期打工最低5.5元、厦门大学生兼职98天,每小时工资5元等关于学生兼职低薪的消息近来频频曝出。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许多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来说,则是见怪不怪了。我兼职的工作是给一家音频制作公司制作音频,有时候一天需要作50多条,干了一个月工资就200多元。要是正式员工,我制作的音频至少可以拿到5000元。陕西师范大学的黄同学说起她的兼职经历,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兼职中不仅存在低工资,还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的现象,大部分兼职学生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航天技术学院的胡杨通过朋友介绍,到上海一家零件加工厂工作了三个月。我们每天从早
    2023-06-10
    130人看过
  • 大学生应警惕试用期三大陷阱
    高校应届毕业生即将毕业,不少毕业生拿到毕业证之后就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了。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屡屡设下试用期陷阱,一些大学生在试用期快到期的时候就莫名其妙遭到解聘。番禺人才李先生表示,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小心试用期陷阱。陷阱一先试用后签劳动合同目前从事行政工作的小江告诉记者,去年她刚毕业的时候什么都不懂,那时通过网络求职找到一份文员的工作,单位跟她说要先签试用期合同,然后根据她在试用期的表现再决定是否与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她说,那时她对劳动合同的签订一点都不了解就签了试用期合同,后来签了之后才知道没有这种所谓的试用期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不论劳动合同是无固定期限的、有固定期限的,还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当最迟在员工开始为其工作时就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之后,双方才可以约定试用期,而不是在试用期满后再
    2023-04-22
    156人看过
  • 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1.假打折,价格明降暗升在众多的价格陷阱中,虚假打折是一些商家惯用的伎俩。陷阱揭底:一商场销售的某种“全棉宽幅空调被”,标价为“原价400元,现价160元”,经查,其原价本来就是160元。2.标签内容模糊不清陷阱揭底:某服装店,一些标签的内容相当简单:“风衣,惊爆价128元”,而消费者应该知道的产地、规格等却被忽略掉了。当要求提供原价时,商家却不能提供降价前的交易票据。3.购物返券限制多多陷阱揭底:某商场前不久推出购物“满百送20元”活动,但消费者得到的20元不是现金,而是仅限在该商场使用的购物券。另一商场搞类似促销时还规定,购物券需和一定的现金同时使用,事实上,这是诱导消费者进行循环滚动式消费。4.“买一送一”实为搭售从今年元旦起,国家对模棱两可的“买一送一”等涉嫌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纠正,但商家又有了新的应对招术。陷阱揭底:在不少超市的洗护用品专区,均能见到两袋洗衣粉或者两瓶清洁剂
    2023-04-30
    54人看过
  • 装修合同之五大陷阱
    (一)在设计的时候故意增加一些装修项目,相对而言装修的报价也就高出了许多。(二)业主在装修房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居住需求。比如在装修设计的中发现造价较高,又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的项目。(三)某些建材商家会与设计师私下约定,只要装修设计中使用了建材商家的材料,那么建材商家就会给设计师一定的回扣。(四)业主在装修时要对目前的建材市场有个大致的了解。哪种材料合适我们的房屋,这些材料的零售价等等,做到心中有数。(五)存在测量时,有意多报、谎报,加大工程量来增加装修预算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业主可以在合同中注明,装修费以实际发生金额来计算,多退少补。在工程验收时,可将工程实际发生面积再仔细丈量一次,并依据这个数据来付工程款。装修合同之价款为了避免风险,应特别注意在装修合同中对价款支付时间、方式、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约定。1、明确约定款项的支付方式,如以现金、汇票或是支票,分期支付制。2、明确约定款项
    2023-08-16
    474人看过
  • 大学生求职宝典之招聘陷阱
    据悉,2007年北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20万,为近年来人数较多的一年。面对庞大的就业群体和人才群体,求职者的压力都很大,而一些骗术则越来越精明。据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过招聘陷阱。可见,大部分求职者都不同程度地被招聘陷阱坑害过,在此提醒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以防上当。收费陷阱伪装方式: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苛捐杂税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这个招数对于很多应聘者来说都是温柔的陷阱。对方往往以已经招聘录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证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职培训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费用。识别方法这类诈骗的面试过程往往特别简单,对于你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的条件几乎都没有要求,只是派个人和你进行简单的几句闲聊或者鼓动,然后就非常激动迫切地告诉你已经被录用;而对于公司的具体情况,要么就是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瞎编乱造。同时,还会对你以后的工作许以高薪、工作环境和内容非常轻松等诺言。在
    2023-06-05
    191人看过
  • 职业顾问提醒毕业生五大常见的求职陷阱
    2006届毕业生的求职大战已经开始,求职陷阱也随之而来。昨天,省人才市场的职业顾问曝光了目前常见的五大求职陷阱,并教你如何应对。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2006届毕业生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一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留给小张一份岗位要求及联系电话,同时主动要小张将简历及联系电话给他。职业顾问点评: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像小张遇到的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这样的单位。因为这样的单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问题,甚至还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陷阱二: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2005届毕业生小李通过网上求职发现一家公司要招人,与公司面谈后,人事主管当即决定录用小李,并承诺了相当高的月薪待遇,但要
    2023-06-10
    256人看过
  • 大学生求职常见的“求职陷阱”
    ■关键词——求职陷阱进入11月,又到了大学生们求职的高峰时期。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接踵而来,这里面鱼龙混杂。据一项针对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显示,有70%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求职陷阱”,还有不少学生称有过“二次受骗”的经历。那么,怎样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规避“求职陷阱”呢?——案例分析——案例1:“招而不聘”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
    2023-05-03
    441人看过
  • 数百大学生栽进职介黑陷阱
    数百大学生栽进职介黑陷阱其中不乏研究生“本公司现推荐某工作,待遇优厚:工资700元+奖励+50%提成+岗前培训(只须交xx元报名费)”、“本公司招聘某工作人员,待遇从优”……一到假期,大街小巷的墙上就会有很多这样的“牛皮癣”。花两三百元租间平房,再贴上几张证照的复印件,就做起了学生职业介绍的“生意”,随意提供一些虚假的职介信息,轻而易举赚到“服务费”后,便玩起人去楼空的“游戏”。昨日上午,在麓山南路248号的一学生职业介绍所门前,聚集了10多名想拿回“服务费”的大学生,而职介所只剩下了几张破旧的桌椅。据了解,这两天上门投诉的大学生有上百人之多。现场目击:十余学子苦守“全优家教”“我们是被‘全优家教’诈骗的学生,我们对他们这种做法感到无比气愤……”昨日上午,湖南某高校一名姓胡的同学拨打新报热线4445000反映,前段时间一家名为“全优家教”的中介公司收取了他和许多同学的中介费后跑得无影无踪。
    2023-06-07
    356人看过
  • 赠送面积的五大陷阱
    那么,真正的赠送面积是啥样的?专业人士表示:实际上真正赠送面积,就是在产权证上实际面积上收钱打折,比如产权证上120㎡的房子,开发商只收110㎡的钱,那10㎡才能算是赠送,否则就不能算作赠送面积。陷阱1:大定小定多少都收:购房者只要表现出一点点购房的意向,销售人员就会告诉你说这个户型就只有几套了,如果不交付定金可能就卖完了,要求客户马上交付定金。如果客户说没有带够定金,销售人员就会要求客户先交小定,然后要求客户次日交齐大定。如果购房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未能前来,所付定金就不予退还。陷阱2:随意虚构赠送面积:“33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变身“55平方米的小复式”、“买一送一”、“两房变三房”……赠送面积成为时下部分楼盘诱人上钩的重要营销手段。陷阱3:无中生有引人入彀案例:日前,某楼盘5位业主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业主们发现当初卖房的时候建设的漂亮花园到了入住时竟然消失,地上停车场又被开发商擅自更
    2023-06-14
    166人看过
  • 吉林政协委员:揭秘非法医疗广告的“五大陷阱”
    一些医疗机构以广告形式误导消费者择医购药,这种现象的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正在召开的政协吉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吉林省政协委员刘忠宝表示,非法医疗广告蒙骗消费者主要是设置了五大陷阱。陷阱一:夸大疗效。夸大疗效的广告对许多病情较重、多方求医无效的患者来说,具有极强的诱导性。这类广告打着专家旗号,对一些常见的、病程漫长的疾病,肆意吹嘘疗效。比如乙肝指标保证全部转阴糖尿病保证治愈,病人想吃啥就吃啥等,就是最常见的夸大术语。而事实上,乙肝指标全部转阴是不可能的,糖尿病人如果想吃啥就吃啥,最终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于肾衰。陷阱二:利用明星诱导患者。用明星诱导消费者是比较流行的做法。名人知名度不等于广告可信度,他们虽然有号召力,却不懂医学。这是利用了消费者对明星的盲从心理。陷阱三:打着专治疑难杂症的幌子。许多私立小医疗机构日子不好过,只好别出心裁地抢市场,往往采取把科室租出去,请来一些专家,摆出专治
    2023-06-07
    118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不影响合同生效的,合同自依法成立的时候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未办理上述手续会影响合同生效的,则手续办理完成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终止期限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确定,并且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有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开始时生... 更多>

    #合同期限
    相关咨询
    • 大学生不还,到底是陷阱还是学生失信,法官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2
      明知是陷阱也要往里跳r谁都不赖r愿打愿挨的事情
    • 大学生如何防传销陷阱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1
      防范传销还需要了解另一个法规《禁止传销条例》。这个法规有对于传销的定义、处罚流程和主管受理部门等的权威说明,有助于判断自己是否面对传销陷阱,也指出了求助和举报部门,面对亲友陷入传销能知道该找哪些有关执法部门。
    • 常见的大学生贷款有哪些陷阱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25
      一、常见的大学生贷款有哪些陷阱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金融贷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平时的消费还是毕业时的创业,大学生都习惯用贷款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虽然贷款能让大学生满足消费的需求,或者获得创业的启动资金,不过,因为大学生经济来源薄弱、社会阅历少,经常会遭遇贷款陷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背负巨额债务,对自己的一生都会造成影响。根据目前贷款领域的现象,小编总结了五种大学生可能会遭遇的贷款陷阱
    • 大学生校园网贷的陷阱有哪些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26
      P2P投资高收益、校园贷助你完成学业、你中奖了先交付手续费等等。大学生金融消费已越来越频繁,也成为新的消费陷阱。 如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种类繁多,市场庞大,“校园贷”就是其中发展比较迅猛的网贷产品,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 校园贷通常分三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大学生购物的分期付款平台,一种是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的P2P贷款平台,还有一种是传统电商
    • 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非法校园贷的陷阱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6
      大学生应该如何科学应对非法“校园贷”呢?首先,作为学生应把学习放在首位,减少不必要开销,多学习金融知识一眼识破骗子骗局。其次,谨慎使用个人身份信息,尤其不要替陌生人担保,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最后,学生应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百态,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正确辨别优质合法的金融服务,谨防陷入高利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