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当事人只要不履行合同义务,无论是主观故意还是过失造成的,都会构成合同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但因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一般可免除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五百七十七条【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损害赔偿范围】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一、违约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规定,违约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以实际损失为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违约责任的形态有哪几种
(一)不能履行
又叫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能力,或者法律禁止债务的履行。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工作能力,为不能履行。在以特定物为标的物的合同中,该特定物毁损灭失,构成不能履行。不过,在我国法律上,农户与粮棉收购单位签订的粮棉购销合同等有特殊性,只要粮棉歉收,当年度额产量扣除农户的基本生活所需部分后,无粮棉向收购单位交付,即视为不能履行。
不能履行以订立合同时为标准,可分为自始不能履行和嗣后不能履行。前者可构成合同无效;后者是违约的类型
(二)延迟履行
又称债务人延迟或者逾期履行,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其构成要件为:存在有效的债务;能够履行;债务履行期徒过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人未履行不具有正当事由。是否构成延迟履行,履行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三)不完全履行
是指债务人虽然履行了债务,但其履行不符合债务的本旨,包括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运输的方法、包装方法等不符合合同约定等。不完全履行与否,以何时为确定标准?应以履行期限届满仍未消除缺陷或者另行给付时为准。如果债权人同意给债务人一定的宽限期消除缺陷或者另行给付,那么在该宽限期届满时仍未消除或者令行为给付,则构成不完全履行。
(四)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是债务人对债权人表示不履行合同。这种表示一般为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例如,债务人将应付标的物处分给第三人,即可视为拒绝履行。《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关于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规定,即指此类违约行为。其构成要件为:存在有效的债务;有不履行的意思表示(明示的和默示的);应有履行的能力;违法的(即不属于正当权利的形式,如抗辩权)。
(五)债权人延迟
债权人延迟或者成受领延迟,是指债权人对于以提供的给付,未为受领或者未为其他给付完成所必须的协力的事实。
债权人迟延的构成,需具备以下要件:
1、债务内容的实现以债权人的受领或者其他协助为必要;
2、债务人依债务本旨提供了履行;
3、债权人受领拒绝或者受领不能。所谓拒绝受领,是指对于已提供的给付,债权人无理由地拒绝受领。所谓受领不能,是指债权人不能为给付完成所必需的协助的事实,包括受领行为不能及受领行为以外的协助行为不能,系属债权人于给付提出时不在家或者出外旅行或者患病,无行为能力人因缺法定代理人不能受领,纵令债权人于其他时刻或者在其他条件下得受领该给付,仍不失为不能受领。
-
违约责任是否需要考虑违约方的过错
152人看过
-
违约责任可否要求挂靠公司承担
476人看过
-
开发商是否承担了错误的违约责任
338人看过
-
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是否可以要求赔偿
410人看过
-
要求保险公司承担无过错责任
295人看过
-
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怎么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135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违约责任是否要求违约方有过错(什么为过错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第五百七十八条的规定,违约责任不需要考虑违约方的过错。判定违约责任,并不需要考虑过错的问题,只要存在违约的情形,当事人就需要依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辟谣】 承担违约责任必须以造成损失为前提? 真相:不是 解析: 承担违约责任不是必须以造成损失为前提的。在合同有效的前提下,只要同时具备了以下四个条件,不管是否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违约方
-
违约责任承担无过错原则是否有效福建在线咨询 2022-12-02是的。《民法典》原则上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首先,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即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原则上不考虑其是否有过错。这有利于促使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义务,有利于促使守约方的利益。其次,并不是说当事人对一切不履行合同的行为都要承担责任。有法定或者约定的免责事由的,可免于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
-
主观过错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吗,刑法上的主观过错是什么意思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23主观过错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主要存在于刑法、民法等领域,一般情况下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在刑法上,承担刑事责任通常情况下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着过错。刑法意义上的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其中故意又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
-
判定是否承担违约责任时,需要考虑过错问题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0判定违约责任,并不需要考虑过错的问题,只要存在违约的情形,当事人就需要依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
案件中的过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还是责任?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5婚姻法中对无过错方可以主张损害赔偿金,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在合同责任中,是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所以,过错方承担的责任是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