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借款人与出借人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因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借款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借贷双方之间因借贷协议形成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其借贷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模式一般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损失。
欺诈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纠纷,罪与非罪之间的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之目的。非法占有的目的,属于行为人主观上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考察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只能从行为人实施的具体客观行为事实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到个案,应当根据行为人与出借人的相互关系、借款的原因、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及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整体判断。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诈骗金额超过多少可以立案
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会被判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标准不一样的,按照当地标准执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相关法律法规,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3000元的,符合诈骗罪的刑罚最低金额限制。价值达到3000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数额较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如何区分借贷式诈骗与民间借贷纠纷
187人看过
-
如何区别诈骗罪与借贷罪
356人看过
-
民法典中民间借贷与诈骗罪如何处理
96人看过
-
区分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关键点在哪里?
309人看过
-
怎样区分集资诈骗罪和民间借贷
288人看过
-
怎么区分借贷案件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
185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诈骗罪与借贷行为如何区分,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28诈骗罪与借贷行为区分的关键就是行为人在获取款项时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他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导致财产损失,行为人获得财产的情形。
-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区别在哪里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5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两者都采用欺骗方法,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
-
在我国诈骗罪与借贷如何区分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11在我国诈骗罪与借贷的区别是在于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款时,是否有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情节; 是否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多数来说诈骗一般是骗人去投资、入股;借贷则是无力偿还而进行的贷款。
-
民间借贷要谨慎,怎样区分民间借贷与借贷型诈骗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7两者的区别在于获取款项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民间借贷一般发生于有信任基础的双方之间,获取款项后需在一定时限内予以归还,否则出借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还款。而诈骗罪通常发生于认识不久的双方之间,采取欺骗手段获得款项,且根本不打算偿还款项,即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综上,民间借贷为正常资金流转方式,而诈骗罪属于违法行为。
-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的区别合同诈骗罪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