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故报告制度有何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17:31:17 292 人看过

一、环境事故报告制度有何规定

1、环境事故报告制度,是指环境法中规定的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时,事故设施所有人、占用人或事故肇事人依法定程序、方式与期限,向法定级别的环境保护主管当局和其他行政当局呈报环境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危害范围和已采取的防治或防范对策等项内容的法律制度。

2、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恶臭、电磁波辐射、有害光、地面沉降以及有害宇宙射线等污染与公害因子的总称。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全部外延对象。

3、各国均以立法明文确定防治对象即污染与公害因子,防治对象为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二、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无申请则无许可。

2、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具有授益性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对方的一种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外部行为。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法律手段。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1: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主体相关文章
  •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
    环境管理起源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主要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表明了国家干预及国家环境管理权存在的必要性;而政府失灵”显现了国家环境管理政策和环境管理体制的缺陷与不足。分析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明确政府环境管理的目标、政府环境管理的制度选择并积极进行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下环境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写作年份】2009年【正文】一、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环境管理的产生源于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资源耗竭、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已成为各国政府有效处理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几个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从产生到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程度在不断加深。为什么长期以来人类没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遏制环境问题的蔓延呢?经济学家认为,当决定使用资源的人忽视或低估环境破
    2023-04-21
    471人看过
  • 分部报告的制度规定
    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提供的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报告。分部报告通常是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披露的。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分部报告的披露以该合并会计报表为基础列报;而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中仅披露个别会计报表的情况下,则其分部报告的披露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列报。分部报告通常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一个组成部分予以披露。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1年8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的会计信息》,并于1997年在其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分部报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FASB第14号《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并于1997年修订。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也相继发布了分部报告准则。我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及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分部报告作了相应规定,但尚未颁布专门的会计准则。证监会〈公开发行
    2023-04-24
    257人看过
  • 工地环境卫生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市环境卫生保护条例》。2.施工现场无积水,污废水不准乱排放。3.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消灭病毒传染体。4.不食不洁食物,预防食物中毒。5.宿舍区整洁美观,寝室干净有防蝇装置。6.饮食工作人员须进行体检,并持证上岗。7.不燃烧杂物,不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不污染环境。8.厕所应符合卫生要求。9.宿舍区设立淋浴室。10.高温季节施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寒冷季节施工,做好防冻保暖工作。11.做好施工人员有效健康卫生防护工作,防止各种职业病发生。
    2023-04-24
    420人看过
  • 构建环境合同制度
    合同制度本是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但近代合同制度在其沿革中,已经超出民商法范畴,扩展到法律的各部门和法学各领域。合同涵盖的关系日益复杂,其外延扩大而导致内涵减少,合同已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法律制度.环境法在协调环境资源的公共性所要求的国家管理意志与私人性所要求的个人意志时,可以借助合同这一外在形式,建立统一的环境合同制度,以实现环境法的目标价值。在环境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环境使用权交易、旅游资源利用、水权转让等利用合同制度的作法。对这些法律现象的研究如果能够整合合同制度理论和环境法理论并加以抽象、深化,无疑将极大的完善环境法理论和制度体系,也将促进环境法的实践发展。一、合同形式:环境合同的外观罗-马市民法要求契约有严格的形式,当事人合意的因素反而显得无足轻重.而之后的罗-马万民法上的诺成契约,与市民法上的要式契约完全不同,契约的成立无须任何形式,仅以当事人的意思为要件,契约也只有在当事人均同意时
    2023-04-21
    370人看过
  • 传染病报告制度的规定
    传染病报告的执行制度:1、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2、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3、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并接受有关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4、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传染病报告卡保存几年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对有网上直接报告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片和报告记录,并在3年内保存。无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向疾控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办理登记备案,并将登记备案记录保存3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农场、林场、煤矿、劳教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疫情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
    2023-07-04
    456人看过
  • 环境法律制度有哪些特征?
    环境法律制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环境法律制度在适用对象上具有特定性。环境法律制度不像环境法基本原则那样具有适用的广泛性,而是只适用于环境保护管理的某一个别方面,只调整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过程中发生的某一特定部分或方面的社会关系。因此其适用的对象、范围、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法律后果都是特定的、具体的,其灵活性较小,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适用法律的随意性。第二,环境法律制度在规范的组成上具有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环境法律制度通常不是由某一个法律条文或某一个法律规范所组成,而是由一系列的法律规范所组成。这些规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如果把整个环境法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的话,那么每一个环境法律制度都可以构成一个小的子系统。这一点是区别环境法律制度与环境法律原则和措施的主要标志。正因为环境法律制度有系统性的特征,所以环境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2023-04-21
    296人看过
  • 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具体建设项目大体上包括:一切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或排放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一切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的大中型水利枢纽、矿山、港口、铁路、公路建设项目;大面积开垦荒地和采伐森林的基本建设项目;对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灭绝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对各种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特殊地质、地貌地区产生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的,也需要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二是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2023-06-13
    153人看过
  • 什么是环境监测制度
    环境监测制度
    环境监测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间断或不间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过程的工作。环境监测的对象,大体上可以分为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状况两个方面:污染源方面主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污染源和城市废弃物;环境质量状况方面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状况。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作以下分类:(1)监视性监测。也称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主要是对不同功能区内的水、气等环境要素所进行的长期的定点、定期监测。其目的在于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评价污染治理的效果,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2)研究性监测。也称专题监测。主要是指为确定、研究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趋势、发展规律,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范围,污染强度,对人体、生物体的影响和危害程度等所进行的监测。(3)特定目的监测。主要指为了确定污染事故的影响和提供解决纠纷的技术仲裁结论所作的
    2023-06-06
    195人看过
  • 如何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
    1、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1)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优惠规定。(2)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兔的规定。(3)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2、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做如下改进:(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2)在继续实行对
    2023-05-05
    398人看过
  • 司法鉴定制度运行环境研究
    以其科学性和法律性的和谐统一,成为科学理性司法证明方法的代表。司法鉴定本身的科学性,一方面有赖于科学的鉴定方法,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的司法鉴定制度。一、两大法系司法鉴定模式简介司法鉴定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关于司法鉴定的规则、规章和体制的总称,它由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实施制度、质证制度、认证制度以及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标准制度等构成制度体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两种司法鉴定制度模式。(一)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根据管理主体的权力类型和管理主体的集散程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典型的体制,即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权力集中型管理体制、英美法系国家的社会权力分散型管理体制。(二)司法鉴定人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实行鉴定权主义,鉴定人法律地位定位于法官的科技辅助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采用鉴定人主义,鉴定人的法律地位定位于专家
    2023-06-06
    404人看过
  • 环境保护验收报告如何写
    一、环境保护的方式有哪些1、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2、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增加废物利用率,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尽量使用布袋、竹篮子。3、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4、绿色食品与一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环保、安全、营养为首要概念。首先,产品或产品的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三是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5、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家中的普通灯泡换为节能灯泡,并且要购买经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的产品,您可以通过是否印有节字标志来判断。在相同光通量条件下,节能灯比白炽灯可节约电能80%,用于购买节能灯的费用,在(8~10)个月的电费节余中就可以收回。二、环境保护法处罚标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发现不爱护环境的人可以进
    2023-06-06
    265人看过
  • 化验室环境安全制度
    化验人员除了需要了解、掌握有关用电、化学危险品以及气瓶使用的安全知识外,在日常工作中还要遵守一些常规的、涉及安全问题的规则。(1)、分析室要经常保持整齐、清洁。仪器、试剂、工具存放有序,实验台面干净、使用的仪器摆放合理。混乱、无序往往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2)、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有关分析程序进行工作。对每天的工作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合理,使工作能紧张有序地进行。(3)、进行有潜在危险的工作时,如危险物料的现场取样、易燃、易爆物品的处理、焚烧废料等,必须有第二者陪伴。陪伴者应位于能看清操作者工作情况的地方,并注意观察操作的全过程。(4)、打开久置未用的浓硝酸、浓盐酸、浓氨水的瓶塞时,应着防护用品,瓶口不要对着人,宜在通风柜中进行。热天打开易挥发溶剂瓶塞前,应先用冷水冷却。瓶塞如因久置难以打开,尤其是磨口塞,不可猛力敲击。(5)、稀释浓硫酸时,稀释用容器(如烧杯、锥形瓶等,绝不可直接
    2023-04-24
    136人看过
  •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
    第一条各施工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重要设备损害及急性中毒事故,在施工中活动中发生的和人身伤害事故,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和上报。各施工单位必须遵照执行。为此,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事故调查分析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反对草率从事,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禁隐瞒事故。第三条事故分为:记录事故、轻伤及轻伤事故、重伤及重伤事故、伤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第四条记录事故(不含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主持调查、处理并登记后向工地主任或工地专职安全员报告。第五条轻伤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报告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工地现场负责人或工地专职安全员应在当日分别报告单位安监部门。轻伤事故由工地现场负责人主持
    2023-04-24
    172人看过
  •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1987年9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第一条为建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事故情况,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权范围,有责任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准确地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工作。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第四条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第五条环境污染
    2023-04-24
    259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的组织。... 更多>

    #行政主体
    相关咨询
    • 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治理制度有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9
      7、“三同时”制度;3; 10、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重要环境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限期治理制度;5;6; 4、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制度; 8、排污收费制度、环境规划制度;9;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环境污染事故管理规定有哪些环境污染事故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8
      环境污染事故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管理,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规范突发环境事故的信息报告程序,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以及意外因素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环境事故。 第三条环境污染事故包括: (一)水
    •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03
      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范文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特制定《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一、遵循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和“三同时”规定,做到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 医疗事故警告制度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里面没有规定,一般都是医院内部制定一些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
    •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应该如何实施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07
      要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与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及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