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规定被害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17 09:21:04
194 人看过
被害人对行政处罚不满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依据法律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对行政处罚不服应该怎么处理?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罚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受害人对行政处罚不服怎么办
受害人对行政处罚不服有两种救济途径:
一、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对被处罚人的处罚,若不公正,将侵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二、行政诉讼,受害人是案件的受害者,行政机关对被处罚人的行政处罚,公正与否,与被害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不服的可以去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三、行政处罚程序是怎样的
程序包括:(1)立案。(2)调查取证。(3)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4)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执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可以停止执行处罚决定吗
377人看过
-
被害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决定如何做出
85人看过
-
被处罚人与被侵害人均申请行政复议是否可以
261人看过
-
被害人申请行政复议范文
446人看过
-
被申请人可以对行政复议决定进行申诉吗
405人看过
-
不服治安行政处罚申请行政复议,可以申请暂缓执行吗?
242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行政处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处罚程序
词条
#行政处罚程序
最新文章
#行政处罚程序
相关咨询
-
行政处罚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吗,法律有哪些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04行政处罚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
-
被害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吗,怎样规定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7根据法律规定,被害人对治安处罚决定不服的,有两种救济途径: 1、行政复议。公安机关对被处罚人的处罚,若不公正,将侵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被害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规定,“关于被侵害人是否有权申请行政复议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条的规定,治安案件的被侵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
-
法律规定" 不服行政处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20如果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如果申请人对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共同制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可以向其中一个国务院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共同制定行政复议决定。申请程序:1、确认执法机关对你有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来说,执法机关已经向你发送了决定性的法律文件。例如处罚决定书、强制措施通知书等
-
行政复议书被申请人可以决定行政复议书送去哪儿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8行政复议应当载明哪些内容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根据行政复议工作实践,复议申请书大致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 (三)申请复议的要求和理由; (四)提出复议申请的日期。 虽然说以上这四项都是复议申请书的必备内容,但最核心的还是第三项内容,因为它是复议申请的关键。关于申请复议的要求,必
-
想申请行政复议可以加重处罚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09不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51条确立了行政复议禁止不利变更的原则,该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在审查合法性与合理性时,禁止自己作出或要其他机关作出对申请人较原行为更为不利的决定,既不能加重处罚、苛以更多义务,也不能减损既得利益或权利。这样的规定,有利于消除申请人的顾虑,鼓励其通过行政复议渠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因此不用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