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利权滥用等行为加以规制,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如何有效规制,做法却不尽相同。本文对TRIPS协议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即美国和欧美相关作法加以考察,以期对我国相关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
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为各成员方通过反垄断法规范专利权滥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TRIPS协议第8条和40条规定,只要符合本协定的规定,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权利持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采取不正当的限制贸易或严重影响国际技术转让的做法。某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限制竞争的许可行为或许可条件可能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并完全可能妨碍技术的转让和传播,亦有必要进行控制。另外,各成员可以在与本协议的其他规定相一致的前提条件下,根据该成员的有关法律和规则,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或控制此类行为。
(二)美国
专利权滥用首先在美国得到关注。1995年4月6日,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知识产权许可反托拉斯指南》,就知识产权许可行为可能引起的反托拉斯问题,系统地说明了其在执法中将采取的一般态度、分析方法和法律适用原则。《指南》就知识产权许可行为可能引起的反托拉斯法问题,阐释了三个一般原则:(l)在确认是否触犯反托拉斯法时,将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同样对待;(2)反托拉斯部门并不假定知识产权产生反托拉斯意义上的市场支配力,即知识产权作为垄断权本身并不能直接得出其权利人具有市场支配力的结论;(3)反托拉斯部门承认知识产权许可行为让企业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因而一般是有利于竞争的[1].《指南》成为判断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重要依据。此外,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法院的判例构成了反托拉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专利权滥用行为如何判断,美国采用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予以考量。在1994年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起草的知识产权特许垄断准则中,为了防止权利人滥用法律权力,美国司法部列举了九项专利许可限制的情况,认为它们属于本身违法[2],即该种协议或行为一经指控即可判定为非法。然而,近年来,美国司法部对限制竞争的知识产权协议不再动辄适用本身违法的原则,而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合理原则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合理原则是在认定限制性许可条款存在的基础上,首先查明其有无反竞争效果,然后查明该条款是否为获取某种正当利益所合理需要,最后还要比较该条款所促成的利益是否大于其所造成的竞争损失,在对诸多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后,来确定该行为是否违法[3].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的结合适用,增加了立法的灵活性。
(三)欧盟
欧盟竞争法在处理和协调知识产权滥用而影响自由竞争的问题时,形成了两条基本原则,即:权利存在、权利行使区别原则。《欧共体条约》第36条所保护的只是知识产权的存在,而对权利的使用则应受到条约有关禁止性规范的约束[4].此外,为规制知识产权许可协议条款,欧盟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条例规章,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欧盟委员会于1996年1月发布的《技术转让协议集体适用欧共体条约第81条第3款的第240/96号条例》。由于根据《欧共体条约》第81条第3款申报的限制竞争协议很多,为了减轻欧共体委员会的工作负担,欧共体理事会1965年通过第19号条例,授权欧共体委员会对某些普遍能够满足《欧共体条约》第81条第3款规定的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给予集体豁免,即宣布它们不适用条约第81条第1款的禁止性规定。委员会制定的集体豁免条例必须明确被豁免协议的类型和前提条件,还要明确规定可以得到豁免的限制竞争条款(白色条款)、不能得到豁免的限制竞争条款(按本身违法的原则,直接判定违反反垄断法,因此被称为黑色条款)以及可能得到豁免的限制竞争条款(要根据具体情况依合理原则进行判断,故称为灰色条款)。[5]这些规定都比较详细,具有可操作性,更能给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提供可预见性。例如,黑色条款就明确了价格约束;禁止竞争;禁止出口;限制用户;数量限制;被许可人有义务将其改进或者应用被转让技术而取得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许可人;过度的地域限制等7种限制竞争的行为。
-
反垄断法的国际背景
444人看过
-
国际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
111人看过
-
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143人看过
-
反垄断执法权力配置与行政垄断规制困境——泰国两则反垄断案例的
69人看过
-
国际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
303人看过
-
国际反垄断立法内容速览
396人看过
专利权,是指国家根据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申请,以向社会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以及发明创造对社会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益为前提,根据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一种排他性权利。... 更多>
-
有专利开始加大生产想垄断的,专利权反垄断是怎么规定呢?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5专利法所设定的专利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垄断性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专利法与反垄断法似乎是冲突的。但是,专利法的价值目标:鼓励创新、增加社会利益、造福消费者,与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维护自由竞争、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专利法与反垄断法具有一致性。我国应进行专利权的反垄断规制立法,具体包括:制定反垄断法,完善专利法、禁止专利权滥用,制定专利许可反垄断法规及相关指南。专利权保护的技术发明人
-
反垄断行为中的垄断法规制有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15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有4种: 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4.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
中国反垄断法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垄断与专利的区别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7核心的区别就是专利权的作用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用,垄断则是利用优势市场地位对他人经营行为的排斥和限制。 《专利法》第一条,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
反垄断是反一切垄断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25反垄断并不是反一切垄断,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是当一个公司的营销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时候,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所采取的一种干预手段。 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国内市场的垄断和竞争,准确把握国内的市场结构,更要把握国际市场结构。在国内特定市场准入开放的前提下,即便国内市场上存在高度集中(甚至是绝对支配)也不应当视为垄断。在不存在 进入障碍的情况下,绝对的支配地位只能是一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