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贷还贷的原因如下:因为以贷还贷只会利滚利,更加的还不起。另外,若是贷款经办银行发现,很可能会立即终止借贷关系,并要求一次性还清欠款。以贷还贷”,是指借一笔新的贷款来偿还在自己名下未还清的贷款,而这种贷款不能用客户自己的钱来偿还,况且贷款本身也被禁止用于信贷还款。因此一旦贷款经办银行发现,很可能会立即终止借贷关系,要求客户提前一次性清偿还欠款。另外,以贷还贷只会利滚利,更加的还不起。高利贷一般都是民间借贷为主,借贷的利率一般都是由借贷双方协商所决定的,自从2015年9月1日起,高利贷的标准不同于往年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标准,而是以是否超过36%为标准,简而言之就是年利率不超过36%的都不属于高利贷了,如果借贷高利贷利率超过了36%,那么超过36%的部分是不用偿还的。
以贷还贷的认定及保证人的责任
1、所谓“以贷还贷”,一般认为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在旧的贷款尚未清偿的情况下,再次签订新的借款合同,以新贷出的款项清偿部分或全部旧的贷款。
2、“以贷还贷”保证合同的保证人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新贷旧贷是同一保证人;第二种是旧贷为甲保证人,新贷为乙保证人;第三种是旧贷无保证人,新贷有保证人。
二、“以贷还贷”的定义及合同的效力
“以贷还贷”的做法在银行贷款业务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债权人请求旧贷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债权人请求新贷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按照下列情形处理:(一)新贷与旧贷的担保人相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新贷与旧贷的担保人不同,或者旧贷无担保新贷有担保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债权人有证据证明新贷的担保人提供担保时对以新贷偿还旧贷的事实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除外。主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旧贷的物的担保人在登记尚未注销的情形下同意继续为新贷提供担保,在订立新的贷款合同前又以该担保财产为其他债权人设立担保物权,其他债权人主张其担保物权顺位优先于新贷债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这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以贷还贷”唯一仅有的规定。所谓“以贷还贷”,一般认为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在旧的贷款尚未清偿的情况下,再次签订新的借款合同,以新贷出的款项清偿部分或全部旧的贷款。最高人民法院原经济庭庭务会议“关于以贷还贷”的《庭推精要》认为:“以贷还贷”是指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约定以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的行为,在性质上,“以贷还贷”属于民事行为。
对于“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的效力,存在着否定说和肯定说。持否定说观点的人认为“以贷还贷”借款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理由是:首先,借贷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银行与借款人都明知贷款用途是用新贷款偿还前笔到期贷款,但在借款合同中却虚构另一借款用途,并无实际履行行为,属“意-思表示明显不真实”的虚假合同;其次,“以贷还贷”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中有关贷款发放的规定,规避了国家关于贷款规模限制的规定。持肯定说观点的人则认为“以贷还贷”借款合同是有效合同,理由是: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对“以贷还贷”行为没有限制,目前也没有事实证明“以贷还贷”行为有社会危害性,如果“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确属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话应当认定为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原经济庭庭务会议“关于以贷还贷”的《庭推精要》也倾向于多数人意见认定“以贷还贷”的行为有效。
笔者认为,对“以贷还贷”行为,现行法律、法规并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也没有明文禁止。按照合同理论,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视同合同行为,这种行为只要是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应当确认其效力。因为“以贷还贷”现象非常普遍,各个专业银行都或明或暗地在搞“以贷还贷”,如果认定无效,打击面太大,社会效果不好。作为金融主管机关的中国人民银行曾有意见认为,“以贷还贷”是流动资金使用方式之一,但对金融界广泛存在的“以贷还贷”现象并没有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名义正式发文加以肯定,只是人民银行下面的部门有书面意见肯定“以贷还贷”,不能代表人民银行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
诉讼不应成为解决物业纠纷的唯一途径
278人看过
-
自首能否成为免除羁押的唯一途径?
204人看过
-
偿还借款是否是诉讼后的唯一途径?
218人看过
-
身份证号是否为起诉的唯一途径?
454人看过
-
当地车管所是否为消分唯一途径?
344人看过
-
判刑是否为解决洗钱犯罪的唯一途径?
213人看过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
被告人户籍地是否为唯一起诉途径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05在提起诉讼被告人时,并不一定非得前往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法院。针对侵权纠纷,可以向侵权事件发生地点的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而对于合同争议问题,则应向合约履行地点所在法院提出诉讼。如果涉及其他类型的案件,可以在被告人的常驻居所地的法院提出诉讼申请。 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仍然会选择在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法院进行起诉。
-
离婚是否是解决征信不良的唯一途径?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23在处理夫妻关系中的一方征信不良问题时,并不局限于选择离婚这一途径。就这个话题而言,“征信不良”是指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并维护的个人征信体系内,存在历史不良信用记录的情况。这种不良信用记录主要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类情况:违约行为导致的记录(例如逾期未还的欠款等);拖欠税务债务的记录;以及涉及司法诉讼及行政处罚的相关记录。为了准确了解自己的个人征信状况,消费者可以直接前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或其分支机构进行
-
解决网贷逾期不能还款的途径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041、可以尝试到网贷平台,进行协商,申请延期还款。 2、寻求亲友帮助,在网贷平台的借款逾期之后有较高的逾期费用,所以可以先找亲友借款,防止产生太多的逾期费用,然后慢慢向亲友还款。 3、可以用其他财产作为抵押,来完成还款。
-
债权让与的途径与效力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27债权让与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才能有效: 第一,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且债权让与不改变债权的内容。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让与的基本前提。 第二,债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必须就债权让与达成合意。债权让与是让与人与受让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因而必须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第三,让与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让与性。债权让与的法律效果主要是让与人应将让与的债权移转于受让人,因此,让与的债
-
欠下的债务可否以财产为还债途径偿还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4有以下三个条件可以以没收财产偿还债务: 1、必须是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欠债务; 2、必须是合法的债务; 3、必须经债权人提出请求。根据《刑法》第五十九条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第六十条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