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偿还银行贷款贷款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实行到期本息一次性清偿的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双方一般约定按等额本息还款法归还贷款,即借款人在借款期内每月以相等的月均还款额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
一、住房公积金提前结清是什么意思
公积金贷款还款一年以上(有的地方规定6个月)后,可以申请提前还款。另外贷款合同中也有约定。提前还款可以部分提前、也可以是全部提前。办理的话,携带:贷款合同、最后一期的银行还款回单、本人身份证,贷款申请就行。提前部分还款后,本金余额减少,银行要重新计算月还款额或还款期限,如果还款期限不变,重新计算后,月还款额减少。提前还款时,银行要收取一定的补偿金(违约金),一般是提前还款金额一个月的利息。但是目前很多银行是不需要收纳违约金的。对于采用等额月均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且放款银行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借款人,申请提前还款时,应避开还款日及前后各三个工作日,借款人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和
二、等额本息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是指一种贷款的还款方式,和定期付息是相同概念的不同说法,所以等额本息就是要求借款人按相等的金额偿还每月贷款本息。所以它的计算公式和定期付息一样,都是: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金额 =〔月利率*贷款本金*(月利率+1)^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三、无利息的借条应该包括什么
无利息的借条应该包括除利息以外借条的所有内容。借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贷款金额要写清楚,包括大写和小写;
3、明确贷款期限,包括贷款的起止日期和明确的贷款期限;
4、还款的具体年月日应写清楚;
5、明确贷款利息,明确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贷款利息总额;
6、借款本息偿还的日期和付款方式;
7、借款人应亲自签字、手印或书写。
-
借款人拒绝偿还借款,如何解决?
426人看过
-
借款未偿还,如何证实借款真实
178人看过
-
借款条丢失借款人还款如何打条
109人看过
-
借款不归还,个人借款人如何解决?
499人看过
-
借款人失踪借款不偿如何应对
59人看过
-
借款人不归还贷款借款人应如何维权
349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借款人已偿还借款且借条未收回,如何处理?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3钱还了,那么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就已经结束了。即使借条丢了,也不会影响到借贷关系的结束。然而,如果丢掉的借条被债权人或其他第三人拿走并起诉,债务人可以抗辩已经偿还借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
-
借款人面临多笔借款需要偿还,前笔借款已经偿还如何处理?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05在借款人向同一贷款方提出多笔借款的情况下,具体的还款金额应当根据借款人与贷款方事先协商的协议来确定。如果双方并未就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则应按照每笔贷款的到期时间顺序进行推断。 如果存在多笔债务且均已达到清偿期限或未达到清偿期限,且各笔债务的担保条件相同,那么应优先以债务人因清偿行为而获得最大利益的债务进行抵充。如果各笔债务的担保条件不同,则应优先以无担保债务或担保条件较少的债务进行抵充。 根据
-
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的借据代其借款,该如何偿还借款?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2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的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如借款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
名义借款人出借人和实际借款人如何清偿?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30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终应由谁偿还银行贷款。1、银行贷款给名义借款人时,不知道实际借款人存在的,应该有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名义借款人是银行贷款合同的相对人,应当承担偿还贷款的责任。因此,只要贷款的实际用途不影响贷款合同主体的确定,名义借款人就应该偿还贷款。当然,名义借款人偿还贷款后,可以向实际借款人追偿,要求偿还相关款项。协商不成的,名义借款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追偿。2、银行贷
-
借款未偿还,如何正确书写借款条?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291. 借款欠条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借款各当事人的姓名、住所等身份信息;(2)借款种类;(3)借款币种;(4)借款用途;(5)借款数额、利率、期限以及还款方式、时间、地点等内容。同时,应明确约定。 2. 证明人可以提供证据,也可以不提供。但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