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女方可能就是因为男方经常的对自己家暴、赌博的这些恶习才要离婚的,所以,把孩子留在男方身边肯定也非常不放心,但是女方在通过律师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时候,律师提交的代理意见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有些当事人所关心的离婚抚养权女方代理意见应该怎么写的这个问题,这种民事代理词的开头和结尾都很简单,中间的内容可以结合着一些有利于女方争取抚养权的因素来写。
离婚抚养权女方代理意见应该怎么写?
尊敬的法官:
xx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的委托,特指派xx代理本案,经过开庭后,代理人结合事实和法律,特发表如下意见:
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应本着有利于孩子今后成长及教育的原则出发考虑,我方认为孩子归女方抚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及教育:
1、原告有合法稳定的经济来源。从原告提供的相关证据来看,原告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良好,居住条件较好,且原告没有任何不良习惯,适合承担直接抚养孩子的义务。并且原告父母已退休领取退休金,身体健康,有足够的精力可以帮助原告一起照顾小孩,故孩子随原告一起生活,无论在生活上、感情上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2、原告虽已再婚,但无其他子女,且原告与其现任老公也无再生育其他小孩的打算,孩子就是原告生命的全部,对于孩子而言,母亲的照顾才是最为周到无私的,如果孩子判给原告抚养,无论是对于孩子的生活还是对于其心理健康都将是最为有利的;
3、被告无固定住所,现在与其母亲、孩子三个人居住在一个使用面积仅16.4平方米的房屋内,孩子现在已经步入青春期,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而现在被告的经济状况及居住环境显然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条件;
4、被告经常在外应酬喝酒,有时甚至彻夜不归,而孩子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均需要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从前面提交的相关证据也可以证明,孩子的学习及课外辅导均是原告再照顾,被告根本未尽到抚养义务,也不适合照顾孩子;
5、被告父亲已去世,被告母亲年事已高,其身体状况已无力让其继续帮助被告继续照顾孩子;且隔代教育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综上所述,将孩子判给女方抚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故请法院再考虑孩子意愿的前提下,也能本着更有利于孩子今后成长及教育的原则,综合考量。
代理人:XXX
女方自己要知道的一点,离婚抚养权女方代理意见这可以说是您聘请的代理人,体现他们代理水平高低的一方面了,一般帮助女方争取抚养权的话,在代理意见当中也就是要证明女方各方面的条件确实比男方更适合抚养孩子,这种代理词的意见没有什么参考性,全部都是因离婚官司而异的,没有职业的律师不会写代理意见的。
-
女方出轨女方起诉离婚孩子抚养权应该怎样处理
66人看过
-
协议离婚抚养权归男方,女方抚养怎么写,怎么争取抚养权
353人看过
-
离婚纠纷中女方争取抚养权应该怎样办理
312人看过
-
起诉抚养费代理词应该怎么写?
157人看过
-
女方离婚争取抚养权的代理词要写明什么内容
136人看过
-
为子女抚养权复婚又离抚养权应该怎么样判
435人看过
代理是法律术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 更多>
-
子女抚养意见到底该怎么写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04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权的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
对子女的抚养意见该怎么写才合理呢?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4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婴儿哺乳期因人而异,由于《最新子女抚养意见》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司法实践中通常将“哺乳期内的子女”理解为两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父母离婚时,哺乳期内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是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随父方生活: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
-
子女抚养权意见怎样写有效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0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六条第3款规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再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权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条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