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基本原则在宪法中的地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20:12:53 104 人看过

我国宪法学界公认的宪法基本原则有四个: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它们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因为作为宪法制定的依据它们是宪法其它原则和各种宪法规则产生的基础,是整部宪法的主心骨。世界各国宪法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对这些基本原则都是予以确认的,一部宪法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基本原则都将是不完整的。周叶中教授认为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彻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莫纪宏教授认为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基本原则贯穿于宪法始终,对整部宪法及宪政都有一种宏观指导的作用。例如人权原则并不只适用于公民权利一章,它对总纲、国家机构各章都有指导作用,它要求国家的一切政策、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都要保障人权,与其说个人自由权是一个法律救济办法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政府权力的问题。分权原则也不仅仅适用于国家机构一章,分权本身就是保障人权的产物,保障人权手段的多样性与分权体制直接相关,人权既需要立法机关通过立法予以确认,也需要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救济的手段予以保障。法治原则更是至始至终体现在整部宪法中,不论是公民权利、还是国家权力,或者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都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如果说人民主权原则、分权原则、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因为贯穿宪法始终而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那么法理学上的公平、正义等为何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自己不能当自己的法官为何不能成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它们中有的不也是贯穿于宪法始终吗?不也是在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宪法及宪政都有一种宏观的指导作用吗?笔者认为,法理学上的公平、正义、秩序、平等、自由等是一种法的价值理念,是指导所有法律(包括宪法)的基本精神,它们在不同的部门法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无罪推定、法不溯及既往是公平正义在刑法上的体现,民法中的契约自由、诚实信用、等价交换体现了民事领域中的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在宪法中则集中表现为人民主权、分权、人权、法治原则,它们是法律价值在宪法中的反映,其中人权、平等的法律价值直接成为宪法中的基本原则,公平、正义则通过人民主权、分权、法治原则在宪法中的确立而体现出来。宪法如果不确立人民主权、分权、法治,不保障人权,就是一部非正义的、不公平的宪法。法理学上的普遍原理与各部门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产生了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有宪法的特点,如果直接将公平正义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没有很好地突出宪法自身的特征,因为公平正义不仅可以指导宪法,也可以指导任何一部法律。宪法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概括性、抽象性,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根本规定,因此法的普遍价值与宪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产生了人民主权、人权、分权、法治这样高度概括的宪法基本原则。由于宪法是母法,是法律的法律,所以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宪法基本原则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自己不能当自己的法官不能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因为它已经被分权原则所概括,是分权的含义之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最具包容性的原则,它应该包含其它的具体原则,而不是被这些原则所包括,这才符合基本原则的特征。只有更抽象的法理原则才能覆盖宪法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些法理原则来自自然法,具有超越一切实在法的力量。德沃金认为法律原则具有的道德情感使法律具有了道德特征,正是法律的这种由法律原则所给予的道德特征,给予了法律特别的权威,也给予了我们对法律的特别的尊敬。夏勇教授认为蕴涵基本价值的根本法则,才是宪法所由产生的根据,并决定宪法和宪政的真正本质和道德基础。只有这样的法则,才能高于宪法,并因此真正赋予宪法以根本法特征,使宪法享有最高的法律权威。这样的法则叫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修辞策略问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法、自然法、最高法、天法,也可以称之为共识、基本原则、宪政观念、道统、天道等,这种宪法之上的法,要求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制度和法律都具有终极意义上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宪法的基本原则使自然法与人定法之间建立了联系,它们作为人定法的道义基础奠定了宪法乃至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合理性与正义性。

基本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形式,各国不完全相同。有的国家明确地将这些原则写在宪法中,一般是写在总纲或总则中,也有写在序言中的(如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凡人权无保障、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还有一些国家并没有在宪法中明确列出这些基本原则,但字里行间渗透出这些原则的思想,如美国宪法第一、二、三条分别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作出了规定,呈现出三权分立的格局,美国宪法并没有明确提出三权分立,但它却是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后的人权法案也没有明文规定保障人权的总原则,但十条权利法案的内容明确地体现了保障人权的指导思想。宪法的完善与否主要应当看其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至于宪法基本原则是以隐性的还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不是不重要的。从宪法形式的角度来看,集中、明确地在宪法总纲(或总则)中规定宪法的基本原则比在宪法中分散地、模糊地表现这些原则更符合立宪技术的逻辑性、完整性、清晰性的要求。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13: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罪刑法定相关文章
  • 法律规定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农村征地补偿的分配基本原则是什么农村征地补偿的分配基本原则是:民主议定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村民自治必须是大多数村民的真正集体意志,而不是某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二、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什么原则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
    2023-04-06
    317人看过
  • 什么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一、什么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宪法的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历史角度看,宪法是确认权利和自由的成果;2.宪法的基本内容看,宪法的基本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根据《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下几点: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就是指国家主权这一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同时永远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权原则。所谓人权就是作为一个自然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条文中没有直接使用人权一词,而是使用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表述。我国宪法第二章具体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不仅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
    2023-06-06
    475人看过
  • 可持续发展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吗
    可持续发展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物业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地球绕着太阳,画着永恒的椭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然而北半球农业社会却在农闲时节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辞旧迎新的狂欢。属于现代社会代表产业——第三产业的物业管理,其实同农业的距离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遥远。当面对旧日历留下的不多几页时,历史基因便驱使我们不由自主地眺望时间飞梭送来的新日历,和新日历上启示的物业管理企业新希望。一、改制确保持续发展希望是生命的扩张。物业管理企业并非个个都有健全的生命,事实上绝大部分都处于亚健康态:没有追求发展与效益的原动力,没有稳定持续的经营发展战略。战略调整时有发生,企业的竞争优势
    2023-08-09
    330人看过
  • 宪法基本原则4个具体是什么?
    一、宪法基本原则4个具体是什么?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2023-06-03
    216人看过
  • 不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的选项是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在民。(2)基本人权原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保护人权,侧重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3)法治原则。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它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4)权力制约原则。制约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宪法的作用:1、巩固国家政权;2、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3、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4、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5、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6、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7、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关于我国宪法修改
    2023-08-02
    198人看过
  • 简述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一、简述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表现在对其他法律的地位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怎么规定的?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有:1.社会主义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体);4.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组参政);5.民族区城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基础地位,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格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三、宪法监督权包括有哪些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
    2023-06-19
    260人看过
  • 宪法的基本概念
    行政处罚程序
    一、宪法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二、宪法的地位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三、宪法的作用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
    2023-07-15
    180人看过
  • 国家经济在宪法中的法定地位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支持鼓励、支持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说法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说法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2023-07-07
    409人看过
  • 宪法的精神和原则
    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宪法精神,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3、改革开放的精神;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法制原则,依法治国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3、基本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4、权力制约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宪法效力:宪法在内容上所具有的国家根本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
    2023-08-11
    145人看过
  • 宪法的合议制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合议制原则是关于立法机关工作的一项原则,是指在立法机关内部通过开会,以协商、辩论的方式讨论问题,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形成决定。合议制原则与宪法的各项基本原则都有联系:人民主权原则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在现代社会人民多是通过其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因此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人民的各种意见都应当通过其代表得到充分的展现,最后以人民中的多数意见为准,这是人民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人民代表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权,以多数人的意志形成的决定一般能够保障多数人的权利,而少数人的利益通过协商和辩论,其意见通常也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尽量被多数人所照顾。人民代表的决定一旦形成,对政府和法院就产生法律上的执行力,对政府依法行政和法院依法审判都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这种议会立法、政府执法、法院司法的分权制约格局确定了议会的首要地位,而议会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议会的成员来自人
    2023-04-24
    239人看过
  • 宪法基本架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1、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4、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宪法关于公民知情权和国家秘密的宪法条款宪法没有对公民知情权做出规定,只对公民以下权利做了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人格权;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保护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
    2023-07-05
    146人看过
  • 宪法基本知识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而一般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具体问题。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的基本特征: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而一般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具体问题。第二,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组织、个人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不同于普通法律。一般国家对宪法的制定都设立专门机构,如宪法委员会、制宪会议等,同时各国对宪法的通过与修改也规定了比较严格的程序。我国的政治制度1.我国的人民民主转正制度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023-04-24
    274人看过
  • 宪法原则有几个
    宪法原则
    《宪法》有下列四个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2.基本人权原则。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本次刑诉法修改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刑事诉讼法总则,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刑事诉讼活动是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其诉讼过程与诉讼结果均与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息息相关。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
    2023-07-24
    332人看过
  • 基本权利的保障:从宪法到宪政
    宪法作为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分工与监督制约机制的根本法,在公民基本权利遭受其他任何个人、组织不法侵害之时,法院应以不违宪的具体法律进行裁判;当无此具体法律时,法院以宪法作为直接依据进行裁判,这是理之自然。基本权利的保障:从宪法到宪政姜明安什么是宪政?是不是有了宪法,有了一部全面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限制政府权力的宪法就有了宪政?恐怕并非如此。宪政自然是和宪法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宪法,没有确立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和国家权力分工与监督制约机制的宪法,自然谈不上宪政。但是有了宪法不一定就有了宪政。宪法只有得到有效实施,宪法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只有得到有效实现,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分工与监督制约机制只有真正有效运作,才能算真正有了宪政。那么,宪法怎么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宪法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怎么才能得到有效实现,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分工与监督制约机制怎么才能真正有效运作呢?这自然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
    2023-04-24
    166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罪刑法定
    相关咨询
    • 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来源于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08
      来源于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是社会、哲学、政治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法理学(J 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的制约原则;法治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
    • 关于三大原则是不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05
      三大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所确认和包含的根本方针和准则。
    • 法律对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意思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23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 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都有哪些的呢?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1
      宪法的基本特征与一般法的相同特征:他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都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都是事先阶级统治的工具,他们的内容主要的取决于社会物质条件。宪法所特有的: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指导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则: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 确立我国基本原则的依据是宪法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3
      是的。宪法是母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一切法律的制定依据,劳动法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