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写多次借款的借条是否可以?
借款在法律上是一种合同行为,为借款合同,是一种向他人借款,到了还款日期就要返回本金和利息的合同。借条则是借款合同的一个简约的形式,在多次借款之后当然是可以累计补写借条的,多次借款之后把所有的借款金额累计在一起补写欠条,然后将作废的借条撕毁就可以了,这也是经过当事人商议的结果。
《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借款人应当提供真实情况义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二、完整的借条是怎样的
一个完整的借条应当包括四个要件:
1、借债主体;
2、被借主体;
3、所借内容;
4、归还时间。
当然也要包括签名及时间等内容。借款时借条宜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全名,借款时借条应表述清楚明确,没有歧义,借款时借条宜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全名,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借款时双方约定的利率宜写入借条中,借款时宜写“借条”,不宜写“欠条”。从债权安全回收的角度考虑,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如借款人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到期后2年内向其主张权利(包括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由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确认)。
借条是确定借款关系的重要凭证,需要保管好借条,如果多次借款想要进行补写借条,在双方协商之后也是允许的,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完整的借条包括借债的主体,被借的主体,借的内容还有归还的时间,具备相应的要素之后具备法律效力。
-
多次借款可以写成一张借条吗
428人看过
-
多次借款后累计补写借条一张
317人看过
-
借条落款写小名是否可以
304人看过
-
是否可以手写这种借款条?
111人看过
-
债务人多次借钱如何补写借条
397人看过
-
用喊名写借条那么借款是否可以不还
107人看过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借条应写明借款人和出借人的法定全名,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更多>
-
借条中的借款日期是否只能写一次或多次?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5-13可以。但每次写的时候要注明是什么原因重新写借款日期,重新写了借款日期后,借款金额是否有变化。有效的借条应当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具体应当写明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
有借款条??写的不是借条??写的是借款??借款条的日期也不是借款日的日期是否可以起诉?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05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即从对方应当还钱之日开始计算。若已过诉讼时效,则不受法律保护。另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但在诉讼过程中需提供确切、充分的证据。
-
补写的借条有效吗,补写的借条是否有效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5补写的借条有效吗为避免补写的借条无效。二,丧失胜诉权,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到期后2年内向其主张权利(包括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由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确认);但是从出具欠条之日起,诉讼时效均从其注明的还款期限之日起两年。事后补写的借条是否有效,如果没有借条。3。没有注明还款期限时:1,此类借条应当写清何人何时借款多少数额等内容。而欠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否则容易成为债务人赖账的可趁之机,钱物归还后打条
-
私人借钱是否可以写借条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24私人借钱写借条,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收是双方基于以前的经济往来而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它实际上是双方对过往经济往来的结算,仅是代表一种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代表借款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668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
借条不能写欠条,借条是否可以写欠条西藏在线咨询 2021-09-29借条和欠条均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收是双方基于以前的经济往来而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它实际上是双方对过往经济往来的结算,仅是代表一种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代表借款合同关系。因此借款时宜写“借条”,而不宜写“欠条”,借以省去诉讼中解释“欠”款原因、用途的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