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辩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16:45:56 266 人看过

医疗事故鉴定书范本

申请人张,女,1977年12月29日出生,汉族,汉台区镇村村民,住该组,身份证号码:

612301197712,系死者陈之妻。

申请人陈,男,2003年12月29日出生,汉族,系死者陈之子。

法定代理人张,系陈之母亲。

被申请人:市人民医院

法定代表人

事实与理由陈述如下:

一、被申请人对申请人采取的是放任,不予救助的态度。二00四年八月十六日,死者陈在牛家桥被他人用刀致伤三处,陈被他人致伤后,当即乘出租车赶往市人民医院,但被申请人对陈伤情误诊为破口伤,对陈的伤口仅仅只是做了简单的创面处理,没有对陈采取止血、输血,缝合血管等正确的治疗措施,致陈失血性休克,在陈休克后,被申请人仅仅采取的是做人工呼吸的救治措施,直接导致了陈死亡。申请人认为是被申请人诊疗护理规范、误诊误治的行为而导致了陈的死亡结果的发生,属于医疗事故。

依照黄外科学记载像陈的病情属于急性出血,在这种情况紧急状态下,不需要进行配血,直接用型血输入患者体内,然后再行血管缝合手术。但被申请人只是采取了包扎止血的措施,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应当是一方面补血,一方面进行手术止血(切开组织用止血钳止血并缝合血管),综上所述,被申请人未对陈采取正确的诊疗手段,致使陈死亡。由于被申请人的放任和疏忽大意造成了陈死亡,给申请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为此申请人恳望医疗事故鉴定部门对该起医疗事故作出技术鉴定,并对被申请人的行为作出处理。

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

二五年三月七日

有哪些未成年人可以社区矫正的

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未成年人可以适用社区矫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方式,罪犯需要居住在自己的住所中,通过定期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按时报告矫正情况的方式服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00: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社区矫正对犯罪预防和减少的影响
    社区矫正通过以下方式预防和减少犯罪:1、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宏观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等社会化机构的微观环境,抵制和消除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2、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通力协作,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措施,消除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的产生;3、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普及法律知识,增加国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主力军等。社区矫正缓刑减刑减少多久犯罪分子在社区矫正期间减刑的,具体减少的刑期根据其服刑期间的表现决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原刑期的一半。《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
    2023-07-03
    353人看过
  • 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特别规定的意义
    为了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权益保障,结合未成年人特点,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法律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做了专章规定。一、管制的执行机关是哪个根据法律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综上,管制的执行机关为社区矫正机构,即司法局或者司法所,不是社区监狱,更不是公安机关。在接受管制期间需要参加劳动和教育改造。二、离婚案件中法律对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规定1.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保障。凡是未成年人因各种原因取得的财产都应归其所有,父母非为子女利益不得处分其财产。2.在司法程序方面,专设未成年人审判组织和审判程序;加强对抚育费案件的诉讼调解;建立子女抚养费裁决统一登记、统一缴扣和统一支付制度。三、矫正人越界检讨书写检讨书步骤:1、在文章头一行用加粗的3号字体书写“检讨书”三个字,也可以在标题
    2023-03-05
    304人看过
  • 论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科学性
    作为社区矫正重点对象的未成年犯罪人,具有反抗性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判断能力较弱、社会交往需要更强以及社会约束更少五大特点。如果条件具备,就应当对未成年被告人采取社区矫正,以避免监禁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在审判中要重视审前调查,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别需要了解自身约束因素和社会约束因素。未成年犯罪人应当是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这是因为,无论是对未成年刑事被告人适用管制、缓刑等非监禁刑罚措施,还是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假释等社区矫正措施,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避免监禁刑的烙印效果,更有利于他们回归社会,从而也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对社会做出更大的建设性的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未成年犯罪人实行社区矫正,更要讲科学性:更要持科学的态度,更要有合理的措施。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更要讲科学性的原因把未成年犯罪人作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是有充分理由的,这些理由就是对未成年犯
    2023-04-22
    360人看过
  • 社区矫正期间社区矫正对象的义务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包含哪些又包括哪些工作内容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五种罪犯。工作内容: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四条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
    2023-07-06
    238人看过
  •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奖惩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奖惩规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第二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
    2023-08-12
    140人看过
  • 哪些未成年人可以适用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发育需要、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社区矫正机构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确定矫正小组,应当吸收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人员参加。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别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2024-05-11
    76人看过
  • 未成年人应该怎样进行社区矫正
    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未成年罪犯,能适用社区矫正,并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放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诱拐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惩罚1、诱拐未成年人的判刑标准是:一般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法定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拐骗儿童罪指以欺骗,引诱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满14周岁的男,女儿童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儿童脱离自己的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所谓拐骗,可能是直接对儿童实行,也可能是对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对被判处
    2023-08-02
    313人看过
  • 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条件
    王某于1996年6月出生,2013年7月因寻衅滋事被公诉。法院拟对王某适用缓刑,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出具意见认为,王某属于单亲家庭,不具备帮教条件。对王某可否适用缓刑?未成年犯受法律特别保护,王某符合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即使司法局出具不具备帮教条件的意见,法院也可依法宣告缓刑。1、王某符合宣告缓刑条件。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该条规定将宣告缓刑分为两种情形:对符合宣告缓刑条件的一般被告人,是否宣告缓刑由法院裁量。如判前调查持否定意见,此种情形之下犯罪预防优先,司法局的意见应予尊重;对符合宣告缓刑条件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
    2023-04-24
    245人看过
  • 监护人需要社区矫正对象的协助
    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应当协助社区矫正机构正常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局及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或考验活动。监护人的职责《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
    2023-07-06
    242人看过
  • 2021年社区矫正办法:社区矫正概述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8小时。社区矫正范围有哪些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非监禁刑和行刑制度的有关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一)被判处管制的罪犯;(二)被宣告缓刑的罪犯;(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四)被裁定假释的罪犯;(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
    2023-07-07
    205人看过
  • 社区矫正与管制的异同对比
    管制和社区矫正最大的区别在于适用的范围是不一样的。管制是属于刑事处罚,适用于法律规定的犯罪分子,虽然社区矫正也适用于犯罪分子,但是适用的范围比管制要广,法律明确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因此,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的,应当适用社区矫正,但是,适用社区矫正的犯罪分子,不一定被判处管制,也可能判处其他的刑罚。拘役和管制的区别有哪些1、含义与性质不同: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实行的是社区矫正。2、期限不同: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3、对象不同:拘役一般只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而管制适用于罪行性质轻、危害小、行为人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4、执行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而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2023-07-03
    375人看过
  •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身份信息需要保密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对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八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年满十八周岁的,继续按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执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清除不良影响,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家长要首先守法。(2)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宣传教育,使青少年遵纪守法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可利用各种传媒的方式,使宣传教育不再枯燥,更符合青少年的接受方式,包括使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3)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首先树立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
    2023-06-11
    127人看过
  • 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是在犯罪时确定的吗
    社区矫正对象未成年是在犯罪时确定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年满十八周岁的,继续按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八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年满十八周岁的,继续按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执行。审理未成年犯罪的原则一、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段内
    2023-06-02
    212人看过
  • 社区矫正如何影响缓刑、减刑、减少?
    犯罪分子在社区矫正期间减刑的,具体减少的刑期根据其服刑期间的表现决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原刑期的一半。《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缓刑人员社区矫正都干什么主要是定时报到,做些义工类工作,如扫扫地、除除草等。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
    2023-07-06
    38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关于未成年的社区矫正的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16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发育需要、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社区矫正机构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确定矫正小组,应当吸收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人员参加。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别进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责任,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监护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督促、教育其履行监护责任。监护
    • 对于什么未成年人能适用社区矫正,怎么规定
      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10
      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未成年罪犯,能适用社区矫正,并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放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遵循什么规则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3
      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当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除司法所工作人员、抽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社区民警、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和其监护人以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在场,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三)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四)针对未成年
    • 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判处的社区矫正对象能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
    • 社区矫正对象的什么为社区矫正执行地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9
      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根据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