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书范本
申请人张,女,1977年12月29日出生,汉族,汉台区镇村村民,住该组,身份证号码:
612301197712,系死者陈之妻。
申请人陈,男,2003年12月29日出生,汉族,系死者陈之子。
法定代理人张,系陈之母亲。
被申请人:市人民医院
事实与理由陈述如下:
一、被申请人对申请人采取的是放任,不予救助的态度。二00四年八月十六日,死者陈在牛家桥被他人用刀致伤三处,陈被他人致伤后,当即乘出租车赶往市人民医院,但被申请人对陈伤情误诊为破口伤,对陈的伤口仅仅只是做了简单的创面处理,没有对陈采取止血、输血,缝合血管等正确的治疗措施,致陈失血性休克,在陈休克后,被申请人仅仅采取的是做人工呼吸的救治措施,直接导致了陈死亡。申请人认为是被申请人诊疗护理规范、误诊误治的行为而导致了陈的死亡结果的发生,属于医疗事故。
依照黄外科学记载像陈的病情属于急性出血,在这种情况紧急状态下,不需要进行配血,直接用型血输入患者体内,然后再行血管缝合手术。但被申请人只是采取了包扎止血的措施,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正确措施应当是一方面补血,一方面进行手术止血(切开组织用止血钳止血并缝合血管),综上所述,被申请人未对陈采取正确的诊疗手段,致使陈死亡。由于被申请人的放任和疏忽大意造成了陈死亡,给申请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为此申请人恳望医疗事故鉴定部门对该起医疗事故作出技术鉴定,并对被申请人的行为作出处理。
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
二五年三月七日
有哪些未成年人可以社区矫正的
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未成年人可以适用社区矫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方式,罪犯需要居住在自己的住所中,通过定期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按时报告矫正情况的方式服刑。
-
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要与成年人分开进行吗
136人看过
-
社区矫正对子女的影响评估
374人看过
-
未成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成年怎么办
92人看过
-
认罪悔罪书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影响
162人看过
-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
377人看过
-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责任怎么办
190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关于未成年的社区矫正的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16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发育需要、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社区矫正机构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确定矫正小组,应当吸收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人员参加。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别进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责任,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监护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督促、教育其履行监护责任。监护
-
对于什么未成年人能适用社区矫正,怎么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10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未成年罪犯,能适用社区矫正,并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放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遵循什么规则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3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当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除司法所工作人员、抽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社区民警、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和其监护人以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在场,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三)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四)针对未成年
-
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判处的社区矫正对象能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一、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
-
社区矫正对象的什么为社区矫正执行地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9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社区矫正对象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根据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