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是什么不良债权是指一个公司的资金、商品、技术被借用或者出租给其他公司,但无法收回或者能够收回的数额很小的现象。不良债权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我国的法治程度不够。客观地说,我国在法律的制定、法律的实施以及配套制度(如金融监管和信用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企业自身内部来看,不良债权是由于企业监管不力造成的
国有企业不良债务的成因是什么p>1。政府直接核销国有企业债务,一次性解决。先核销企业债务,从银行资产中核销部分贷款,从银行负债中核销相应的坏账准备或资本金。这一措施的支持者认为,坏账本身就是一种遗产,是政府改革的成本。政府应履行最终债务人的义务。因此,政府应一次性核销国有企业的坏账,使企业摆脱沉重的负担,提高管理水平。它能使国有企业在短时间内解决债务问题,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首先,国有企业的坏账不仅是体制改革造成的,也是企业自身管理造成的。因此,如果不良债务成本由政府承担,将增强国有企业利用各种权利获取银行资金的积极性,难以形成硬约束。另外,在核销坏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寻租行为和道德风险,导致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此外,冲销的方法将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债务和股权转换。方法是将商业银行分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发行债券募集资金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股权。如果把企业的债务转化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的还款压力就会消除,这对国有企业肯定是有利的。但要严格区分银行债转股和银行投资业务。在外资银行的资产业务中,约有20%~30%的投资业务,但投资品种主要局限于国债,股权投资很少,目的是管理流动性和获取收益。实际上,我国银行债转股形成了对企业的控制,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经营。此外,为了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这对银行是一个拖累。因此,单纯的债权转股权,对银行的利益是有害的,必然难以实施
企业融资核销不良债务的方式是通过注资向银行偿还,企业向银行偿还,而银行在不增加社会信用总量的基础上,向央行还贷,解决不良债务问题。这种方法实质上与直接核销企业债务和银行坏账的方法相同。最后,由财务来支付坏账,所以这是不可行的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您不妨咨询我们的律师
-
企业的预付账款要有坏账准备
88人看过
-
企业处理坏账的方法有哪些
248人看过
-
破产企业坏账怎么办?
237人看过
-
什么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的法律保护是什么
237人看过
-
企业如何处理坏账
190人看过
-
什么是坏账损失?坏账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98人看过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发生坏账时,财务要及时把该笔账务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以往交易记录绘制成相应的表格,并且通过分析,明确产生原因。... 更多>
-
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标准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3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是遵循谨慎性的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即: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
企业怎么计提坏账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13企业计提坏账可以按余额百分比法来操作 这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坏账百分比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在余额百分比法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本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相应的坏账率估计出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有的余额,它与调整前坏账准备账户已有的余额的差额,就是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2 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
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过高坏账应该怎样处理?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9请参考以下解决方案: 应收帐款收不会来严重影响公司现金回收导致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采取其他高成本融资手段获得营运资金影响严重。
-
企业不计提坏账账务处理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02对于你所问的企业不计提坏账,应如何做会计分录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实际发生坏账时,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应收账款 收回已冲销的坏账时, 借:应收账款 贷:管理费用
-
中小企业坏账怎么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17第一种方法:即一般的纳税调整方法,首先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确定当年计提或转回坏账准备从利润总额中扣除或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然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年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含坏账准备,下同)金额,两者的差额即应调增或调减应纳税所得的金额。第二种方法: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虽然企业核销或收回的坏账都是通过“坏账准备”科目核算的,但它们可以通过影响坏账准备的具体应提取金额,而最终得以从利润总额中扣除或计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