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成立条件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8 19:40:52 365 人看过

一、非法集资特征

①未经相关部门依法批准,这其中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以及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的,这就直接意味着集资行为不具备集资的合法主体资格。这里“批准程序”比如依据《公司法》第135条规定的,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必须经国务院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方能公开发行;《公司法》第155条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债券的申请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证监部门的核准。所以未经法定部门审批,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旨在从不特定公众对象筹集资金,必须找到法律明确规定的审批手续,否则集资行为则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

②承诺在定期内向投资者归还本金及回报利率。偿还本息的形式主要有货币形式,也有实物形式等其他形式。非法集资的行为人一般都会承诺给投资者一定比例的回报,我们通常称其为“保底条款”,即无论集资行为人的投资失败与否,投资者均无需承担任何风险,仍然能收回本金及回报,在当今各行业投资均有风险的市场,这对投资者无疑是种极大的诱惑。但发行债券、存单和类似募集活动,从某种性质是允许约定一定比例的投资回报或签订此类投资协议,而发行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其类似募集活动,从基本性质上来说,是完全不允许约定一定比例的投资回报。比如对于一些投资公司的投资理财活动,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法院一般会认定保底条款无效,以借款行为认定。假如从许诺回报角度甄别非法集资行为,假设集资行为人对外宣称将需要一大笔资金于投资于一项重大集资项目,在投资合同中约定了保底条款,该项集资项目行为就符合了非法集资的上述该项特征。

③向社会上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所谓“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的少数几个人。《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中规定了关于“向社会公开宣传”的认定问题,包括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而非法集资的定性与界定往往针对的是向社会不特定的公众对象募集资金的行为,这是因为社会不特定对象欠缺投资风险意识,不了解投资市场的规律,不能甄别集资活动的合法性,当他们面对高额回报利润的假象,往往经不起诱惑,这样牵涉人数范围就非常广泛,而人们对于无法收回资金的损失风险是非常难以承受的,针对特定对象的集资,涉及人数较少,金额较小,且在集资前会提供较为完善的投资理性和投资知识,同时较能抵御和承受投资风险的投资人。因此对于向特定对象的募集自己通常不视为非法集资,只是作为一般民事纠纷处理。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针对特定对象和不特定对象的区分标准并非特别明显,《意见》指出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比如单位向员工举债,尽管从一般意义上说,单位员工属于特定对象,但是如果单位员工又利用单位的高额回报率对外不特定的公众集资,将集资款交予公司,公司对此行为知晓且放任的,该行为仍属于非法集资。一般来说,如果集资者通过报纸、网络、电台、横幅、传单等形式对集资产品进行广泛宣传,则应认定为其属于对社会不特定的公众对象集资。

④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目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是与投资人(受害人)签订某种形式的合同,如投资理财、订购商品房、在建工程合同等,这些都是为了掩盖其非法目的,这样就可以伪装成合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投资者的资金骗取到手,这些该在表面上看视乎属于民事经济纠纷或合同纠纷,但是从集资的根本目的上来,不管集资者利用何种合同形式来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都不影响非法集资的实质性认定,由此可见法律对非法集资定罪的严厉程度。

二、非法集资成立条件

2010年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规定,“非法集资”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集资诈骗”。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构成非法集资的四个特征要件,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所属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明确构成非法集资需同时具备四个特征要件: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7日 07: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借款相关文章
  •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本形式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而生产者、形式经营者自有资金极为有限,因此间社会筹集资金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金融活动。与此同时,一些名为集资、实为诈骗的犯罪行为也开始滋生、蔓延。这种集资诈骗形式行为采取欺骗手段蒙骗社会公众,不仅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同时更干扰了金融机构储蓄、贷款等业务的正常进行,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罪的构成条件使广大投资者对集资形式活动的过分谨慎,甚至对金融机构进行集资也可能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本罪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必须有非法集资的行为。(1)集资的主体应当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公司或者其他依法设
    2023-04-28
    387人看过
  •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本形式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而生产者、形式经营者自有资金极为有限,因此间社会筹集资金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金融活动。与此同时,一些名为集资、实为诈骗的犯罪行为也开始滋生、蔓延。这种集资诈骗形式行为采取欺骗手段蒙骗社会公众,不仅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同时更干扰了金融机构储蓄、贷款等业务的正常进行,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罪的构成条件使广大投资者对集资形式活动的过分谨慎,甚至对金融机构进行集资也可能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本罪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必须有非法集资的行为。(1)集资的主体应当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公司或者其他依法设
    2023-03-03
    162人看过
  • 非法集资的条件是什么
    一般认定非法集资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2、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3、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需要注意的是,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属于非法集资行为。4、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投资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一、非法集资立案后多久可以退款非法集资法院结案后,一般3-6个月内可以返款。分析如下:1、对于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2、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一、非法集资一般有以下常见形式:1
    2023-03-03
    345人看过
  • 非法集资罪立案条件
    一、非法集资罪立案条件非法集资罪立案条件如下: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二、非法集资罪判刑后可以减判刑吗非法集资罪判刑后可以减刑。非法集资罪属于经济类犯罪,可以适用减刑。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
    2023-04-21
    438人看过
  • 非法集资罪立案条件
    非法集资罪立案条件如下: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一、非法集资判刑后还要还钱吗非法集资判刑后还要还钱。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2023-04-01
    438人看过
  • 非法集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形式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本罪行为人在客观方面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必须有非法集资的行为。(1)集资的主体应当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公司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2)公司、企业聚集资金的目的。(3)公司、企业募集资金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融资租赁、联营、合资等方式进行,其中发行股票和债券是一种主要的集资方式。(4)公司、企业在资金市场上募集资金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4、主观要件本形式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聚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
    2023-04-04
    354人看过
换一批
#民间借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借款
    词条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借款
    相关咨询
    • 非法集资的成立条件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7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50万元以上的。
    • 非法集资成立的条件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23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 一是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规向社会(尤其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如未经批准吸收社会资金;未经批准公开、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二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
    • 非法集资诈骗罪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6
      非法集资诈骗罪成立的条件有: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 非法集资诈骗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3
      非法集资诈骗罪成立的条件有: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 非法集资立案条件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4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