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谣承担法律责任,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一、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是怎样的?
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
2、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其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如新加坡在电子交易法令中规定,网络服务商无须对第三方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因为网络服务商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在ICP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让其承担严格责任。此种观点认为,网络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的是一种内容本身的服务,其应具有对所提供的信息更大的审查义务,故应承担较为严格的责任。
-
制造传播谣言,造谣者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73人看过
-
网传苗*老师被离世,网络造谣传谣怎么担责
392人看过
-
网络造谣的应该由谁承担责任
402人看过
-
疫情期间在网络造谣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295人看过
-
明星再被传离婚,网络造谣法律责任有哪些
484人看过
-
网络造谣的法律责任有多重?
381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在网络造谣传播的疫情发生了,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23疫情期间在网络造谣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对植物疫病造谣传谣的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05疫情造谣者,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500元左右的罚款,但造谣者和传播者实际上很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被追究刑事责任,类似造谣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秩序,因此应当按照传播虚假信息罪判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造谣造谣的,按照情节承担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应当进行治疗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
-
网络谣言是不是应该承担什么刑事责任?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7刑事责任。利用网络直播从事煽动推翻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分裂国家,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等破坏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利用网络直播活动销售伪劣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传播色情、淫秽物品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利用网络直播活动侮辱他人、诽谤他人、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侵犯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
-
造谣网络案件有什么法律责任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3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
-
网络谣言多少次要负法律责任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