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造谣资助30万会怎么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2 15:33:24 418 人看过

男子造谣资助30万以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疫情时期造谣怎么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谎报火警是违法行为对吗

谎报火警是违法行为。编造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警情,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是一种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谎报火警者将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将会负刑事责任,并赔偿所造成的国家损失费。

三、涉黄拘留一定有罚款吗

可选择性的。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的罚款都是拘留和罚款可以选择其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05: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淮安一男子拍视频造谣3人确诊被刑拘,造谣疫情怎么处罚
    一、淮安一男子拍视频造谣3人确诊被刑拘8月2日,一条内容为涟水县人民医院有三人被查出患有新冠肺炎被带走隔离,涟水县已经有新冠肺炎患者的短视频在微信群传播,被网友广泛转发。经警方调查,该信息为虚假信息。目前,犯罪嫌疑人贾某荣因涉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刑事拘留。警方提醒: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请广大群众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好疫情防控秩序。二、造谣疫情怎么处罚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2020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其中第二条第(六)款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造谣传谣的行为做了专门的规定,依法严惩造谣传谣犯罪。现根据该《意见》的规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列出相关犯罪情况如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
    2023-06-06
    87人看过
  • 男子伪造巨额票据行骗30万
    警方处理一起普通的失物招领,不料发现包中两张假巨额承兑汇票,带破一起面值近亿元的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案。近日,前来寻回失物的失主被江岸警方当场抓获。黑色皮包内有巨额票据7月7日上午11时许,后湖大道加气站的员工在站内捡到一个黑色皮包,站长立即送至江岸分局石桥派出所。值班民警余力检查发现,包内无任何身份信息,只有一份合同和两张商业承兑汇票,每张票面金额高达4980万元。然而值班副所长陈X仔细查看合同和票据,却对存在的多处疑点感觉不对劲。合同为一份商业承兑汇票企业合作协议,甲方为天津市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乙方为陕西省白水县某煤业有限公司。协议约定,由甲方向乙方提供两张票面金额为4980万的商业承兑汇票,乙向甲支付18%的开票资金作为中介费。可如此重大的协议内容却很简单,仅4张纸,且双方均未留任何联系方式。此外,两张总额近亿元的汇票被直接放在包内,没有任何包装保护。浅绿色的票面上,打印的
    2023-06-06
    99人看过
  • 2024造谣传谣判刑标准
    法律综合知识
    造谣传谣判刑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对网络谣言有相关规定,条文如下: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在实践中,散布谣言,包括网络谣言。2、传播网络谣言被纳入刑法:四种情形最高判七年;从2015年11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
    2024-04-18
    440人看过
  • 我国数据造假造谣会判刑吗
    一、我国数据造假造谣会判刑吗?1、造谣者不一定会判刑,若是被判处以下的处罚,有需要坐牢的可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诽谤行为人若是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有被判处缓刑的可能: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为同时满足了诽谤罪的主观、主体、客观、客体要件
    2024-01-21
    121人看过
  • 造谣被判刑的人怎么办?
    一、造谣被判刑的人怎么办?1、网上造谣的处理如下:(1)网络造谣犯法,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二、犯罪分子在网上造谣如何处理?犯罪分子在网上造谣的处理是根据涉案事实严重程度而定的,一般是可以认定为诽谤罪
    2024-01-13
    258人看过
  • 造谣会刑拘吗
    行政拘留
    大多是行政拘留。法律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2023-06-03
    219人看过
  • 关于贴吧造谣到底会被怎么判刑
    行为人在贴吧造谣,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述罪行是告诉的才处理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一、恶意辱骂诋毁别人构成什么罪恶意辱骂诋毁别人构成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咬人小三扒衣服怎么处理殴打小三扒衣服一般是涉嫌侮辱罪。那么打人者的行为要以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三、网上辱骂是犯罪吗网上辱骂是犯罪,情节严重会
    2023-06-27
    303人看过
  • 造谣民事诉讼会判刑吗?
    一、造谣民事诉讼会判刑吗?1、造谣民事诉讼有可能会判刑,造谣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二、诽谤案件的被告
    2024-01-29
    134人看过
  • 造谣虚张声势怎么判刑?
    一、造谣虚张声势怎么判刑?1、造谣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二、诽谤案件的被告可以反诉吗?被告诽谤能否反
    2024-01-16
    380人看过
  • 造谣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判刑?
    一、造谣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判刑?造谣是通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会判刑,造谣者的判刑标准是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进行一定的处罚。1、造谣诽谤他人可能会被判刑造谣诽谤可能涉嫌犯诽谤罪,具体来说,若是诽谤行为造成了以下严重的后果,诽谤罪的罪名就成立了:(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2、不能构成诽谤罪的行为:(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3)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二、收集证明他人犯了侮辱罪、诽谤罪的证据有困难怎么办?1、侮辱诽谤罪收集证据有困难
    2024-02-08
    410人看过
  • 造谣被拘留怎么判刑的?
    一、造谣被拘留怎么判刑的?1、被拘留的造谣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不能构成诽谤罪的行为:(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3)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二、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有哪些?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包括客观方面不同、侵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方式不同等。1、客观方面的区别侮辱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
    2024-01-29
    280人看过
  • 故意造谣罪怎么判缓刑
    法律综合知识
    一、故意造谣罪怎么判缓刑所谓的“故意造谣”就是制作和散布假的消息来糟蹋社会秩序。按照中国的法律来看,对这种行为的惩罚是要考虑犯罪的程度、带来的后果、罪犯认错的诚意等等。如果犯的事儿不算大,而且罪犯又真心知错,那法院可能就会判他缓刑。缓刑就是说罪犯在一段时间里好好做人,不再犯事,之前的处罚就不用再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但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除外:(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
    2024-07-08
    292人看过
  • 女子出轨造谣者能判刑吗?
    一、女子出轨造谣者能判刑吗?1、女子出轨造谣者能判刑,造谣他人出轨构成犯罪的,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二、怀疑他人犯了诽
    2024-01-29
    129人看过
  • 拖欠工资员工造谣判刑吗
    一、拖欠工资员工造谣判刑吗一般情况下拖欠工资的是不会被判刑的。这属于劳动纠纷,最多也就是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赔偿责任。但要是有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那么就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就需要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定罪量刑。二、拖欠工资怎么办1、劳动者因被拖欠工资发生争议时,应先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的要求,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一般来说,多数用人单位会考虑到诉讼成本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同意支付合理工资的要求。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但要注意该协议并无强制执行力。2、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要求其主持调解。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可相对中立的协助双方化解矛盾,也有利于减少双方诉累。因此,当
    2024-01-23
    29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怎么会造谣罪判刑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7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造谣传谣的该怎么判刑?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6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影响刑事量刑的因素较多,如所涉金额、犯罪后果、社会影响、自首、立功、坦白、累犯、主从犯等,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卷宗和证据分析的,建议委托律师介入,进行会见并向公检法提出相关量刑意见,争取减刑或免于处罚处理,以维护你方合法权益。
    • 男子私自资助30万该如何处罚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17
      2018年9月2日15时许,有一名恩平网民通过微博发布虚假消息称为“昆山砍人”事件伤者家属捐款30万元。公安局知道情况后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工作。经初步调查,新浪微博用户“李嘉臣”真实姓名叫李某涛。9月2日21时40分,迫于公安机关压力,到恩平市公安局投案,如实交代自己为达到“网红”目的,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虚假捐款信息。目前,其微博因网友举报被永久禁言,本人也因发布虚假信息被恩平警方依法
    • 亲戚的儿子造谣怎么判刑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4
      这要看情况而定,网络侵权分几种,有侵犯人格权,比如诽谤;侵犯财产权;侵犯知识产权。具体需要看你亲戚的儿子犯的是哪一种才可以定罪量刑。比较多的判刑是进行民事赔偿。也有判处有期徒刑的,比如诽谤罪。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怎样判刑造谣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15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