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不管数额多少都能立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成立的四个基本要素:
1、一方获利;
2、一方受损;
3、利润没有法律原因;
4、利润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别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什么是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形。
1、给付型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而产生的不当得利。构成给付型不当得利,有以下四个要件:
一是基于给付而取得利益。
二是他方当事人受有损失。
三是具有因果关系。
四是没有法律依据。
2、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是因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类型。
一是基于受益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有以下三个要件:
(1)因侵害他人的权益而取得利益。(2)使他人受损失。(3)没有法律根据。
二是基于受害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三是基于第三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四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一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
法律视角下的不当得利问题
215人看过
-
有关不当得利返还范围的问题
291人看过
-
诉讼中的不当得利问题
177人看过
-
关于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374人看过
-
不当得利诉讼:法律适用与管辖问题
58人看过
-
不当得利与相关的制度关系
379人看过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
有关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的相关问题!!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了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对于给付型不当得利的认定应当遵循上述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由请求人对受益人的得利无法律上原因承担举证责任,理由如下: 1.请求人的损失是
-
关于200元立案起诉的相关法律问题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11在不同情况下,各种犯罪行为的立案金额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立案的条件。但是,立案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犯罪行为存在,即确实犯了罪。这是立案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其次,必须有证据证明犯罪行为的发生。只有证明犯罪行为确实发生,才能立案处理。最后,必须有犯罪分子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有犯罪行为,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才能进行报案并立案处理。
-
民法上关于赔偿不当得利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8对于不当得利导致权利人利益受损的,权利人可以要求对方归还利益。 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
民事案件中不当得利问题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02(1)取得财产权或其他财产利益,例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债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等。占有在我国虽非一种权利,但通说认为占有是一种具有财产利益性质的法律上的地位,通过占有亦可获得财产上的利益,故可因占有而成立不当得利。 (2)财产权的扩张或效力的加强,受益人在原有权利的基础上扩张了行使权利标的范围或效力范围,也属受有利益。如因第一次序抵押权消失而使后次序抵押权依次上升。 (3)权利或利益上的限制或负担
-
不当得利非法占有的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30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因此,数额较大,不当得利者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