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比在试用期遭到淘汰更叫人难过的呢?失去的不仅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可能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和再次寻找工作的勇气。现在许多单位规定的试用期一般为三个月,为企业和个人双方提供了解与磨合的机会,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在这段时间里,给上司和同事一个良好的印象。
尽快了解企业文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人入职时已不仅仅只做简单的引见,而是往往安排了好几轮的培训等待这批新人。这些培训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行为规范、福利待遇、可用资源等等,更重要的是将企业文化灌输到员工的大脑。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特氛围,要熟悉规则,而不要凭以前的经验办事。比如,接到找人电话,你会询问来电话者是什么人,以向被找者传送电话的基本信息,也许你在以前的单位都是这样做的,但可能新单位的同事们却不喜欢这种做法,认为应保留个人隐私等等。
踏实做好眼前事
新员工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希望得到一份富有挑战性的、激动人心的工作,并希望这份工作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证明自己的能力并获得提升的机会。一些管理专家也认为,企业此时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争取为新员工提供的第一份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但是,眼下大多数公司往往不敢赋予新员工更多的责任、更大的权力,而只是提供相对比较简单、并无多大挑战性的工作。现实总是与理想存在着差距,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问题时,新员工,尤其是刚毕业的新人会轻易产生跳槽的想法。而事实上,蜻蜓点水似的换过几次工作之后才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几乎到哪里都存在。因此,克服浮躁心态,别看轻眼前的工作对于新人来说至关重要。
注重小节为自己加分
复印机没有纸了,悄悄地给加上;饮水机没水了,主动给送水公司打个电话;准备一块抹布,不指望卫生都由清洁工来搞;早来几分钟、晚走几分钟,最后一个上班车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要学会当听众,每个单位都免不了有说长道短的人。初入新环境,多了解状况,多听听当然无妨,但切不可自己妄加评论,以免言多语失。
-
湖南平稳度过春运客流高峰实名制试点暂时结束
420人看过
-
策略:如何闯过试用期
122人看过
-
有了孩子,如何平稳离婚
417人看过
-
试用期的长度与合同期的时间如何区分?
496人看过
-
试用期过长该怎么办,试用期法律如何规定
470人看过
-
试用期的长度如何规定:对3年劳动合同的试用期进行探讨
152人看过
-
如果试用期过长,如果试用期过长该怎么办?试用期过长的情况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5劳动者初次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一般都有试用期。那么试用期时间是多久,如果试用期过长该怎么办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据此可以看出,试用期时间没有最短的规定,只有最长的规定,试用期时间最长是六个月,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
-
超过法定期限的试用期如何办理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6试用期是一个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的最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在这段期间内,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劳动者也考察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经过相互的考察,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相关内容做了更加严格细致的规定,对于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行为,也规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 1.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本规定针对的是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尚未履行的情况。虽然试用期尚未履行,但
-
试用期过长该怎么办,试用期法律如何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26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
-
试用期过长该如何应对试用期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20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
-
试用期已过员工如何劝退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03单位不能直接劝退试用期已过员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