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房交易的环节之下,卖方往往基于多样的考虑因素,会决定同时将同一处房产转手卖给多个买家,这些情况便可被称为一房二卖或一房多卖现象。
对于这样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呢?接下来,我将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
1.在一房二卖的案件之中,若卖方先行与两位不同的买家按照契约精神签订了买卖合同,并且已经向后续买家履行了合同规定的相关义务,包括房地产产权的转移登记事宜。
在此种情况之下,前述的两份房屋买卖合同均可视为合法有效的。
但是,由于后期缔结的买卖合同已经正式生效并进而履行完毕,因此该合同中的买方已经逐步取得了该房产的所有权。
在此基础上,后继购买者已经通过其债权实现了获得房屋的目的,成为了适格的房屋所有者;
而先前的购屋者则仅能主张开发商退还购房款项,并给予适当的财务补偿,他们无权要求买卖合同继续履行下去。
2.同样的,在一房二卖的情境之下,如果卖方在将房屋出售给首位买家且顺利完成了产权过户登记之后,又与另一位购买者达成了关于同一处物业的类似买卖协议。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原始的房屋产权已过户至首位购买者名下,卖方已经失去了对房屋的所有权,因此其后创立的这份买卖合同应当被判定为失效。
3.一房二卖的情况下,两次交易均未能完成过户登记手续的处置方法。
在一房二卖的案件中,假设存在两种交易都没有完成过户登记的情况,那么房屋的所有权仍然归属于原卖方所有,而两位买家均尚未获得房屋的所有权。
鉴于这种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前后两份买卖合同的有效性会因为时间顺序而有所区分。
相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仔细甄别,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
巴南一房两卖购房者该如何应对
102人看过
-
买房陷阱中的一房两卖一房二租如何应对
411人看过
-
一房两卖怎么应对风险
444人看过
-
二手房“一房两卖”应该如何避免
283人看过
-
如何应对一房多卖购房者
333人看过
-
应对安置房一房多卖的挑战
155人看过
-
如何巧妙应对“一房两卖”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7遇到“一房两卖”怎么办?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遇到“一房两卖”怎么办? 首先,同一套房屋存在数份购房合同时,只能确认履行其中一份合同。确认的原则是:一般情况下,以时间先后为序,认定履行最先签订的一份购房合同。但是,如果先签订的合同没有经过房地产交易市场登记备案,而后签订的合同却作了登记备案,则应当
-
遇到一房两卖时应如何有效应对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1遇到“一房两卖”怎么办?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遇到“一房两卖”怎么办? 首先,同一套房屋存在数份购房合同时,只能确认履行其中一份合同。确认的原则是:一般情况下,以时间先后为序,认定履行最先签订的一份购房合同。但是,如果先签订的合同没有经过房地产交易市场登记备案,而后签订的合同却作了登记备案,则应当
-
房屋买卖如何应对面积误差?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6在二手房买卖中,除非双方在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该房屋按照具体面积计价,出现面积误差参照新商品房买卖面积误差解决方式解决。”否则购房人不能要求退还面积差价款。根据目前的二手房交易习惯,二手房买卖双方一般都会亲自到实地看房。买卖双方对房屋的实际情况包括面积情况都非常清楚。所以一般情况下,二手房都是按套计价,并非按每平米单价出售,因此不存在补交面积差价款的问题。在购买二手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如何处理一房二卖纠纷,对一房二卖纠纷应该怎么处理?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6一、如何处理一房二卖纠纷在一房二卖中,出卖人先后与两个不同的买受人订立合同后,对后买受人履行了合同义务,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的情形。这种情形最为普遍。在该情形下,两个房屋买卖合同均属有效。但因成立在后的合同已经履行完毕,该合同中的买受人已实际取得房屋所有权。此时,前后两个买受人享有的请求权性质是不同的:后买受人因其债权已得到满足,已经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故其享有的是基于对该房屋所有权上产生的物权
-
针对安置房买卖纠纷,应该如何解决?江西在线咨询 2024-12-06在处理安置房买卖纠纷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凭借自身的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以达成和解。这种方法虽然快捷简便,但应以书面方式记录协商内容,以免日后发生争执。 其次,可以寻求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以化解矛盾。当各方失去对话基础时,寻求调解实为明智之举。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机构采用一裁终局制,裁决纠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