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川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视听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所谓视听作品的制片者,是指为制作该作品而首先采取行动并承担财务责任的人[1];是采取主动行动和负责完成作品的自然人和法人[2]。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据此,在视听作品上署名表明其为“制片者”的,如无相反证明,其即为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人。
因此,制片者的认定对于确定视听作品著作权的归属非常重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设有八一、北京、长春、珠江、峨嵋、西安、广西等电影制片厂专事拍摄电影工作,电视剧也主要由中央电视台、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电视台制作,因此当时的“制片者”即各电影制片厂、电视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简单、清晰的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了上述制片厂、电视台外,各种市场主体也参与到电影、电视的拍摄和制作中,从而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影视业作为一种高投资、高风险、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有其自身的制作、运作规律;我国对视听作品的制作、放映的管理体制也有其特殊性,导致在实践中“制片者”的署名非常混乱,“制片者”难以准确认定。结合影视产业的运作实际、我国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在以署名确定视听作品的“制片者”时,应当注意到以下情况[3]:
1、关于制片者如何称谓、如何署名没有规范性要求,也没有形成为业界所公认并执行的统一的习惯和做法;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署名方式还会发生变化。
2、通常情况下,“出品单位(或者出品方)”为“制片者”,是著作权人。“出品单位”即呈现作品的单位。原来我国的影视行业并没有“出品”的概念,而是使用“摄制”这个词。因为当时拍摄电影、电视剧不是为了通过影视的著作权来挣钱,而完全是为了给电影院、电视台提供放映的内容和播出的节目,完成宣传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没有著作权的观念。但是随着影视行业的市场化和市场的发展,影视的著作权与商品、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再简单的用“制片”或者“拍摄”就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行业使用了“出品单位”来表明其作为投资人和著作权人的身份。所以,行业内通常认可“出品单位”即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享有著作权的“制片者”。但是即使如此,实际也有不同的做法,如有的既有“联合出品方”,又有“出品方”,而且两者不完全一致。与此相联系的“出品人”实际上是“出品单位”的代表,主要是指其法定代表人。由于我国影视制作实行许可证制度,影视制作又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会出现两家以上单位共同投资的情况,此时“出品单位”为多家,就通称为“联合出品单位”。
2、通常而言,摄制单位是受出品方委派拍摄、制作影视的人,因此如果说出品方是出资方的话,摄制则是出品方的“工程队”,负责影视产品的“具体施工”;因与影视制作、运作有一定关系,或者为了发行的需要,某些视听作品会把相关单位、电视台等署名为联合摄制单位,从而出现几家、十几家“联合摄制单位”的情况,实际上跟著作权没有任何关系,故“摄制单位”并非“制片者”,并非著作权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行业还没有足够规范化,也存在“摄制单位”为著作权人的情况。制片人,也称制片主任,是影视拍摄期间的管理者,并非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制片者”。
3、根据我国相关电影、电视法律法规的规定,影视的制作、播放实行许可证制度,即持有许可证才能摄制、放映影视。国有的电影制片单位等可以获得许可证,法律法规也允许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向有关部门领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个人或者企业可以通过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从而获得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因此,有的电影、电视剧可能由持有许可证的单位摄制,有的可能由持有许可证的单位和出资的单位合作摄制。在后者的情况下,既可能是由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与合作单位共同出资,也可能是持有许可证的单位只是挂名,投资方则是其他合作方,持证单位仅署名,其他著作权完全归投资方。
4、著作权法并不禁止通过合同约定著作权的享有和分配,因此,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合同约定视听作品著作权的归属。这样就可能出现视听作品上署名的“制片者”、许可证上的制作方与实际著作权人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此时应以当事人就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和分配的约定为优先,而不以“署名”确定权利人。
由此,在确定视听作品的“制片者”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
1、如无相反证明,在视听作品上署名为“出品单位”、“联合出品单位”的单位为制片者,享有视听作品的著作权;
2、在有证据证明其为出资方或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摄制单位”、“联合摄制单位”为制片者,享有著作权;
3、影视许可证可以作为确定制片者的参考;
4、当事人就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和分配有合同约定的,依合同确定制片者及其著作权。
[1]刘波林译,《著作权与邻接权法律术语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第149页
[2]德利娅·利普希克,《著作权与邻接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7月第1版第63页
[3]2008年7月17日,中国文联、中国电影界协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共同组织了“影视作品版权座谈会”,就当前影视作品署名情况及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了研讨
-
保护视频作品知识产权的方法
430人看过
-
论文是否属于知识产权
129人看过
-
论驰名商品认定的法律知识
403人看过
-
录像制品和视听作品的区别
222人看过
-
知识产权作品的要件
151人看过
-
视听作品如何认定?如何保护?
177人看过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公司的董事长、企业的厂长、经理等)。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是由法律赋予的,其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更多>
-
视频作品的知识产权怎样保护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13视频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1)对于侵犯视频作品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权利人可进行著作权登记,经登记的著作权发给登记证明,可在纠纷中作为证据使用。 根据《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有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为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
-
毕业论文属于知识产权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4根据《著作权》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
-
论知识产权的范围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6知识产权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著作权和邻接权。 2、专利权,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3、商标权,即商标注册人或权利继受人在法定期限内对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4、商业秘密权,即民事主体对属于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5、植物新品种权,即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的品种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权。 6、集
-
知识产权中作品的构成要件怎么认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14知识产权中作品的构成要件怎么认定? 根据该条规定,作品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构成要件: 1、限定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 2、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 3、应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作品,各方对所属领域并无太大争议,多集中在作品的独创性和能否以有形形式复制的认定上。如最高法认为:“只有具备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才是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作品。”
-
再现型摄影作品之著作权认定算知识产权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11-18拍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或过程不是知识产权的对象。“创造活动”或“创造行为”对知识产权法律而言,属事实行为,不具有法律意义,不产生知识产权。此外,若以拍摄过程为摄影作品独创性的认定对象,亦会导致所有的再现型照片均可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