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的期限的起算时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开始计算,如果超过可撤销合同的期限,当事人不可以再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但是当事人可以与对方当事人变更合同。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怎么办
1、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本规定针对的是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尚未履行的情况。虽然试用期尚未履行,但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改正;
2、支付赔偿金
本规定主要针对的是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超过法定上限或违法延长试用期的情况。如果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实际履行的,则用人单位应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补足差额,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剥夺和克扣劳动者全部或部分权益,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和补足,同时,还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
试用期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合同的应对策略
59人看过
-
合同可撤销期限超过怎么补救
492人看过
-
货车超限问题的应对策略
323人看过
-
追诉期过后的合同诈骗应对策略
314人看过
-
债权人申报期限错过应对策略
192人看过
-
孕期合同终止:应对策略
456人看过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有以下情况而订立的合同: 1、重大误解; 2、显失公平; 3、欺诈; 4、胁迫。... 更多>
-
超过诉讼时效的欠款起诉应对策略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07若债权人欠款起诉超过法定时效期,仍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并无义务自行启动或使用诉讼时效。 当债权的诉讼时效已过,债权人不能直接行使其合法权益,但仍有必要通过与债务人共同商讨达成新的欠款协议。针对这笔新产生的协议,双方能够重新议定还款期限。根据法律关系定义,此项新的协议应被视为一份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
青海:关于撤销权纠纷的诉讼应对策略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29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必须属
-
借款逾期应对策略湖北在线咨询 2024-12-02贷款机构在收到到期贷款后,将依据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或质押合同)的约定,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后,可能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如冻结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账户上的存款,查封已抵质押的财产等。一旦判决生效,贷款机构将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扣划存款、拍卖抵质押物等)以清偿银行的贷款损失。 根据《个人贷款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贷款人
-
撤销期限与合同可撤销性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06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撤销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但具体期限有所不同。在可撤销合同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在合同保全中,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但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
主动撤销合同合同期限超过一年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1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情形存在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归于消灭。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