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签署后发现对方涉嫌欺诈应如何处理
1.签完合同发现对方涉嫌诈骗可以及时报警。
2.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的名称签订合同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需要承担民事违约赔偿责任,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涉嫌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常见合同诈骗手法有哪些
合同诈骗手段有:
1.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2.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3.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4.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三、合同诈骗案件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签合同后发现对方欺诈行为来看看该如何应对
393人看过
-
发现对方涉嫌诈骗,如何维权?
200人看过
-
签订合同后发现遭遇诈骗如何应对
435人看过
-
公司涉嫌欺诈签订合同
422人看过
-
签署合同后,对方表示反对,如何应对?
155人看过
-
房东涉嫌欺骗如何应对?
237人看过
-
对方以欺诈手段与我方签订合同,后经发现。但对方没承认。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如何应对xx涉嫌诈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9-01网络是虚拟空间,人员杂,影响广,传播速度之快都是无法估量的,所以“网虫”们应时刻提高警惕。你已经泄露了自己的有关信息,被诈骗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自己应留心身边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遇有什么异常,应及时报案。同时,根据《》的相关规定,你可以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排除妨害,消除危险,减少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安全隐患。
-
发现对方有欺诈行为合同有效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01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合同民事欺诈有四大特点 一、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
-
涉嫌诈骗签了合同但被发现了怎么办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01、签合同发现对方诈骗可以请求法院撤销该合同;同时,构成犯罪的向公安机关报案。法律规定,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第二款被害人
-
与中介签订合同后,发现中介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怎样处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3和中介签了合同,中介存在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