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缓刑期间每个人的手机都会定位。没有强制规定要求出门必须携带手机。
一、骂人有录音是否可以拘留
骂人有录音一般情节轻微的不可以拘留。如果情节较重的,应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公然侮辱他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来处罚。
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对方因为被侮辱自残、自杀等,则触犯侮辱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至于民事赔偿,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
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当事人被刑事拘留的时候,身上的钱财、手机等等都会被相关单位给扣押了,并不是你能够带着手机进拘留所。在拘留所手机必须上交,除了生活必需品,打电话需要申请。
二、定位对方手机位置违法吗
私自对他人手机进行卫星定位跟踪是违法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除非是依照法定的需要进行调取,或者说经过本人的同意,可以获取相关信息;除此以外,任何人、组织获取公民的这样的一种定位的信息,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之后,就可能涉嫌构成违法犯罪。
三、最新监外执行需要注意什么
最新监外执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监控定位手机的管理、保外就医人员管理、进行请假制度。
在无正当理由社区矫正人员一律不得离开所在辖区,如遇特殊原因,矫正人员须亲自到所辖司法所请假,填写请假条。
实施监外执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1、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2、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3、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4、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
判缓刑司法局一定要家访吗
309人看过
-
缓刑司法局要交钱吗
456人看过
-
司法局怎么查缓刑人员
225人看过
-
司法局缓刑担保人责任
76人看过
-
缓刑是到司法局还是社区
230人看过
-
司法局有权撤销缓刑吗?
434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缓刑期间司法局定位,不回复短信,是对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08缓刑期间,司法局定位,不回复短信,是不对的。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撤销缓刑。《刑法》第七十五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
-
如何判缓刑司法局通知单位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3会通知单位的,这是法律规定。具体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条司法所应当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
判缓刑还要申请司法局批准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11、判处缓刑不需要司法局同意,但是判处缓刑之后需要司法局接收并且进行监管。 2、判处缓刑的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间要进行社区矫正,法院在对被告人判处缓刑前,要向社区矫正机构发函,征询其是否同意接受该人社区矫正,如果被拒绝,法院一般就不会判处缓刑了。
-
判缓刑司法局一定要家访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4-05-16判缓刑司法局家访要视情况而定:1、缓刑的判决要看具体情况,“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2、对犯罪分子宣告缓刑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首先犯罪分子被判处的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法院判缓刑前会给司法局出具证明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27没有具体规定,有的法院在开庭后邮寄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委托材料。 见:《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