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是著作权原始主体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7 17:35:32 232 人看过

一、法人是著作权原始主体吗?

1、法人不一定是著作权原始主体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

2、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为作者,且该作品上存在相应权利,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

作者等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家著作权主管部门认定的登记机构办理作品登记。自然人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著作权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二、对著作权权利的限制方式有哪些?

1、对著作权权利的限制方式包括时间限、地域限制、行使方式的限制。

从广义上讲,对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的限制也包括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但是人们常讲的著作权的限制是指著作权在行使上的一些限制,也就是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可以不遵守《著作权法》的某些规定。由此可见,对著作权的限制,实际上是一些例外规定。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权利的限制’一节也是就此而规定的。著作权在行使上的限制主要分为:合理使用;强制许-可;法定许可三种方式。

2、著作的法定许可使用

法定许可使用,是依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者在利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其支付报酬,并尊重著作权人其他权利的制度。

法定许可有下列4种情形:

(1)作品在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2)表演者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营业性演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3)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著作权人声明不得使用的不许使用。除著作权法规定可以不支付报酬的以外,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4)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3、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情形

(1)个人使用。

(2)引用。

(3)新闻报道使用。

(4)对政论性文章的转载转播。

(5)对公共场所开演讲的转载、转播。

(6)教学使用。

(7)公务使用

(8)图书馆陈列或保存版本。

(9)免费表演。

(10)室外陈列作品的使用。

(11)对汉-文作品的翻译。

(12)盲文出版。

三、著作财产权包括哪些权利?

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等。

1、复制权

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多份的权利。它是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权能。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往往与发行或广播权连在一起使用。非经著作权人许可或法律允许,他人不得擅自复制作品。

复制方式:一为手工复制;二为机械复制。

2、发行权

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或其复制品的权利。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不能被发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权利。

3、出租权

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4、展览权

是将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公开陈列的权利。著作权人有权将作品自行展览,也可授权他人展览并获取报酬。目的是让不特定的公众观赏。

5、表演权

亦公演权、上演权。指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权利。特点在于必须以公开的方式进行,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演他人作品应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免费表演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出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

6、放映权

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公开再现”是其本质特征。电影的放映权由制片人行使,要放映电影只需征求制片人同意即可,无须再征得各有关部分作者的许可。

7、广播权

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著作权人有权禁止或许可创优将其作品通过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

8、信息网络传播权

即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属公有领域的信息,不受著法保护,公众可自由使用,有些则须经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一定的报酬才能使用。

9、摄制权

亦称影视片摄制权,指著作权人享有的将其作品摄制成电影、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制作作品的权利。可是原作,也可是原作的演绎作品。

10、演绎权

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享有的以其作品为蓝本进行再创作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20修正):第二章 著作权 第二节 著作权归属  第十一条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n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n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01: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法人作为著作权原始性利益人的理论思考
    在著作权体系中,人是著作权体系的要素之一。在著作权的权利体系中,人又是判断该权利体系架构之正当性的基础。由于受到罗马法将人(拉丁文为personae)划分为自然人和团体的理论与制度规范的影响,近现代国家民法关于人的基础理论和制度规范中包涉及自然人与法人等团体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但是,这种民法上的人的理论是否能够适用于著作权主体,则颇有争议。在著作权理论中,如果作者是自然人,则确定其是受法律保护者将没有人提出异议,也不会遭受任何来自理论上的困扰。因为,如果我们按照作者仅为自然人且作者资格因创作作品的事实行为而生的认识,在确认作者时应当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无任何异议的问题,但是,笔者注意到,在不少国家的立法中却规定了对作者身份加以确认的内容。仔细分析其缘由,就在于:在作者身份的推定上不仅涉及自然人,而且还涉及法人。[1]这恰恰应证了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的基本规则。因此,我们应当从
    2023-06-08
    351人看过
  • 著作权原始取得的法律依据
    我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规定,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但是,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和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可见,国家作为全社会的总管,可以通过强制方法取得所有权,取得所有权的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质,得按法律的规定用于特定的场合,但其共同特征是:都具有不顾所有权人意志的强制性,都不是按照平等、自愿之民事流转方法取得所有权,因而都属于所有权之原始取得方法。原始取得作为著作权取得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当按照上述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当事人或者单位是否可以获得著
    2023-03-26
    447人看过
  • 著作权原始取得会附带权利吗?
    一、著作权原始取得会附带权利吗?会附带一定的权利,著作权取得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确认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发生。著作权的取得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1)原始取得;原始取得,即因一定法律事实,确认著作权法律关系的最初发生。它不是著作权主体的变更或取代,不须以他人的权利为前提或依据,关于著作权的原始取得,各国立法不尽一致。大陆法系国家实行著作权自动保护制度,著作权自作品创作活动而产生,一旦作品产生便发生著作权而无须履行一定手续。中国著作权取得,采用自动保护制度。(2)继受取得。继受取得,即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新所有人继原所有人而取得著作权。继受取得必须以原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为前提和依据。其取得方法有:转让、继承。继受取得著作权的仅为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二、著作权可以继承吗?可以继承。遗产包括“公民的著作权(版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一般而言,继承人对著作权的继承,主要是继承
    2023-04-18
    194人看过
  • 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原告主体资格
    一、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原告主体资格包括哪些?著作权主体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国家也可以成为著作权主体。著作权人即著作权主体,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在我国,著作权即指版权。二、我国著作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是什么?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1、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要将损害后果归咎于行为人负责的,必须满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2、无过错责任原则将损害后果归咎于行为人负责不问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不以过错为责任成立要件。3、过错推定责任本质上仍属于过错责任原则范畴,仍需要满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只是对过错的证明责任进行了技术处理,在过错证明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由法律事先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行为人要免责必须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三、作
    2024-01-29
    75人看过
  • 著作权原始取得如何判断作者
    一、著作权原始取得如何判断作者在权衡创作者身份的问题时,常见的立场包括两方面考虑因素:首先是正式署名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作品上明确签署姓名以确立其作者身份的个体、公司或其他法律实体,被默认为拥有该作品的知识产权和所有权。署名人的具体形式可以依法通过个人之间或者与相关出版商签订合约的方式确定;也可依据行业惯性在书籍的版权页、封面位置标注作者姓名;或是在出版说明、后记部分或者在其他适当的位置注明“作者”、“撰稿人”等字眼来表明原创者身份。其次,实际创作原则也是一个重要参考依据,这意味着,真正创造出作品的智力劳动应当得到应有的在一般情况下,作家通常都是自然人,由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决定,才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然而,根据现代法律的相关规定,法人或其他法律实体也可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作者。假设一部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由法人或其他机构为主导,且表现出了这类组织的主观意愿并且由它们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这类法人
    2024-04-01
    360人看过
  • 废除著作权原始归属模式
    经过两次修订的著作权法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完善,而关于著作权归属模式没有作任何修改。但现有著作权归属模式是否存在缺陷?如何完善呢?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曹新明在《法学》上发表文章《我国著作权归属模式的立法完善》中指出:我国著作权法确立的著作权原始归属模式是以著作权属于作者为原则,以特殊规定为补充,以合同约定为例外。该种模式中作为原始归属原则补充的特殊规定包括有关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和委托作品的规定,涉及范围宽广、条件模糊,而且没有充分考虑私权自治理念,导致现实中时常发生作品著作权归属纠纷,并且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的随意性比较大。为了解决这种由法律规定的模糊性而导致的纠纷,建议废除我国著作权法关于委托作品、法人作品以及职务作品的规定,采取以著作权归属于作者为原则,以合同约定为补充,以名义创作并发表为例外的著作权归属模式。规定创作作品的自然人为作者,享有完整的著作权。但创作者与他人签订创作合同或者服
    2023-06-08
    101人看过
  • 著作权的独家使用人能作为侵权主体吗
    一、著作权的独家使用人能作为侵权主体吗著作权的独家使用人,一般是可以作为侵权主体的。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等。《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视听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合作作者能独自行使著作权吗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因作品的不可分割性,合作作者无
    2023-08-15
    353人看过
  • 完整的著作权主体
    1、简述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者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之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为作者。由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者可以分为两类,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组织。首先,自然人是原始作者。一般而言,创作是指作品从构思到表达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具有思维的自然人才能完成,因此只有自然人才能够直接创作作品。自然人作为作者在创作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因而其作为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著作权主体,应当享有原始和完整的著作权。其次,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法律拟制的作者。自然人以外的社会组织事实上不可能成为作品的创作者。但是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明确规定法人甚至非法人的其他组织均可以被视为作者,而获得相当于自然人作者的原始著作权主体地位。一方面,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被视为作者,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者,作者只能是自然人这一原则并没有被改变;另一方面,法人和其他组织被
    2023-03-28
    408人看过
  • 继受主体取得著作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因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而取得著作权。只能取得著作财产权。2、因合同而取得著作权。(1)依委托合同取得著作权。“受委托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如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委托人享有,委托人即成为作者之外的“其他著作权人”。(2)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可将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他人,著作财产权的受让人也是著作权的主体。3、著作权的特殊主体即国家。国家因以下原因而成为特殊权利主体:(1)购买著作权。即国家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从著作权人那里购买著作权,从而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2)接受赠送。即作者将其受保护的作品赠送给国家,国家接受其赠送而成为。(3)依法律规定。即法律规定某一作品在受保护有效期限内,著作权由国家行使。
    2023-06-13
    418人看过
  •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法律综合知识
    一般职务作品,是单位职工完成单位工作任务创作的文学、艺术类作品。工作任务,是指单位职工在单位中应当履行的职责。这类作品,著作权由作者(单位职工)享有。但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但如果在作品完成2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的,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由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其作品,单位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在作品完成2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的2年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著作权法》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
    2024-04-19
    395人看过
  • 著作权的原始取得是指作者因什么取得
    因创作取得。(1)、自然人因创作行为取得著作权。(2)、法人等组织因法律规定取得著作权。就法人等组织而言,它们在主持体现其意志的创作活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原始性获得著作权。(3)、自然人或法人等组织因法律推定取得著作权。当自然人是否实施了创作行为有争议时,或者法人等组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被视为作者条件有争纷时,在没有充分证据否定于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或者法人等组织是作者的情况下,法律直接推定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或法人等组织是作者。原始取得根据法律的规定,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财产所有权第一次产生或者不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为根据,而直接取得所有权。物权的原始取得又称物权的固有取得,是指民事主体非依据他人的权利及意思表示而直接依据法律规定取得物权。物权的继受取得又称为物权的传来取得,是指基于一定法律事实,依赖于他人意思表示而取得物权。原始所得主要形式劳动生产: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
    2023-06-17
    270人看过
  • 继受主体的著作权取得有哪些原因
    1、因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而取得著作权。只能取得著作财产权。2、因合同而取得著作权。(1)依委托合同取得著作权。“受委托创作的作品,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如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委托人享有,委托人即成为作者之外的“其他著作权人”。(2)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可将其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他人,著作财产权的受让人也是著作权的主体。3、著作权的特殊主体即国家。国家因以下原因而成为特殊权利主体:(1)购买著作权。即国家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从著作权人那里购买著作权,从而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2)接受赠送。即作者将其受保护的作品赠送给国家,国家接受其赠送而成为。(3)依法律规定。即法律规定某一作品在受保护有效期限内,著作权由国家行使。
    2023-06-13
    226人看过
  • 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客体与主体
    我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颁布并于次年6月1日生效,但因当时互联网络在我国尚未兴起,因而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空白。面对新传播技术下著作权保护的新环境,《著作权法》已日渐显示出其不完善性。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年会上正式将这种新兴媒体称为“第四媒体”,即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的概念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而不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因特网具有的其他功能。本文是基于狭义意义上的“第四媒体”讨论网络作品著作权问题的。它与传统媒体(主要包括以报刊、书籍为代表的纸质媒体和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等)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具体分析上述三件案例之前,有必要
    2023-06-08
    469人看过
  • 原始取得著作权有怎样的方式
    所谓“原始取得”系指权利的取得不是以他人已存权利为取得基础,而是初始性地取得权利的情形。通过原始取得所获得的著作权是完整的著作权,包括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全部著作权的权能。著作权的原始取得主要包括如下具体情形:(1)、自然人因创作行为取得著作权。(2)、法人等组织因法律规定取得著作权。就法人等组织而言,它们在主持体现其意志的创作活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原始性获得著作权。(3)、自然人或法人等组织因法律推定取得著作权。当自然人是否实施了创作行为有争议时,或者法人等组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被视为作者条件有争纷时,在没有充分证据否定于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或者法人等组织是作者的情况下,法律直接推定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或法人等组织是作者。一、著作权继受取得的方式有几种情形所谓“继受取得”系指权利的取得是以他人既存权利为基础的派生性取得权利的情形。通过继受取得的著作权是部分的著作权,即仅涉及著作权
    2023-04-02
    28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和被保护主体的关系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2-21
      保护期限如下: 一、作者为公民的,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二、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
    • 著作权的保护期从原始主体上算起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7
      保护期限如下: 一、作者为公民的,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二、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
    • 什么是原始著作权人?什么是继受著作权人?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01
      著作权人可分为原始著作权人和继受著作权人。原始著作权人指创作作品的公民和依照法律规定视为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继受著作权指通过继承、受让、受赠等法律许可的形式取得著作权财产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原始著作权人享有的是完整的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继受著作权人享有的只是著作权的财产权,而对著作权的人身权则只有保护的义务。
    •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范围和保护期限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22
      保护期限如下: 一、作者为公民的,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二、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 (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
    •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在法律中的保护期限是多久?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2-19
      保护期限如下: 一、作者为公民的,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二、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