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初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50:15 237 人看过

一、我国行政诉讼无调解制度的现状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据此,从实定法上看,我国没有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但审判实践中,不少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默许乃至动员后通过案外和解解决的,而原告在诉讼中撤回诉讼请求,实际上就是和解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与其让案外和解这种变相的调解成为规避法律的工具,不如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由于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人民法院在一些案件中只能进行变通,对人民法院普遍采用、社会广泛接受的协调,应当正视,将其予以规范,建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

二、设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

(一)调解是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需要

从《行政诉讼法》第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享有东方经验之称的调解对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筑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相对于判决来说,通过调解,当事人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第二,调解可以节约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调解能够很好地做到化解矛盾的目的,又能降低诉讼成本。

(二)调解是行政诉讼审判实践的需要

《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多年来,在行政审判中适用调解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法官经过反复调解,动员可能败诉的行政机关对原告给予一定的赔偿或承诺,于是原告自愿撤诉。为解释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有人把法院在审查某些行政案件时,在依据现行法律难以作出公正判决的情况下,建议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动员原告撤诉,从而终结诉讼所进行的一系列沟通活动称作为行政审判协调,同时还强调了其与调解的区别。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建构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原则

1、自愿、合法原则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应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说服当事人互谅互让,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让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争端,进行调解。

2、调解不能超越被告法定职权原则

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是国家赋予它的以实现管理国家为目的权力,是公权,不允许任意处分,被告处分或放弃的权利限定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政机关只有在不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才可适用调解解决纠纷。

(二)行政诉讼调解的程序要求

1.调解的提出。行政诉讼起诉的主体只能是行政相对人一方,相对应,行政诉讼中调解的申请也应限于行政相对人。如果允许行政机关申请调解,则可能出现采取非法手段强迫行政相对人接受调解的情况。此外,人民法院根据所受理案件的实际情况,也可依职权提出调解,但须征得双方同意。

2.调解的时间。行政诉讼的调解只能在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作出明确判断的庭审中或庭审后判决前的阶段中进行,而不能适用于判决前的各个阶段,这点应与民事诉讼相区别。

3、调解的效力。有学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由于双方当事人地位的不对等性,不能排除相对人一方受胁迫同意调解的可能,所以应赋予行政相对人对生效调解协议上诉的权利,但是其必须说明理由,并有切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其理由的真实性。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

根据《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具体来说,一个案件是否适用行政条件,应具备以下这几个基本要件:

1.该行政案件属于自由裁量的案件,允许法院在行政机关拥有自由裁量的范围内进行调解。因此,下列行政案件应严格排除在调解原则的适用范围之外:一是行政机关没有管辖权的案件;二是行政行为重大违法的案件;三是涉及公民身份关系的行政案件;四是执行程序不适用调解。

2.被诉行政行为一般是稍微有瑕疵但不严重违法的行政行为。如果法官对涉及无效行政行为的案件进行调解,并不能使行政行为效力得到恢复,而且很有可能构成对公益的损害。

因此,在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以下几类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调解:1.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案件;2.裁决民事纠纷引发的行政案件;3.合意的行政行为案件;

4、滥用职权的案件;

5、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案件;

6、不履行法定职责,且仍有履行必要的案件。

四、结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2日 15: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诉讼调解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构建随想
    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脱胎于民事诉讼,但却没有完全采用民事诉讼的有关制度,在现行《行政诉讼法》第50条及第67条明确规定了行政案件除了行政赔偿案件之外不适用调解,即我国行政诉讼中基本否定了调解制度。与此类似地,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制度虽然没有被立法上所明确禁止,但事实上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然而,在行政诉讼司法实践当中却存在大量的和解,例如以当事人双方在法院默许甚至协调下达成合意并通过原告撤诉的方式终结诉讼。本文在对和解制度现状进行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上的可行性问题。一、行政诉讼和解概念明晰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区别于诉讼外的和解,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为实现行政目的、终结诉讼程序,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律程序,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协商达成合意的双方法律行为。在相关概念上,行政诉讼和解与行政诉讼调解都是当事人合意解决行政纠纷的两种机制,但二者具有明
    2023-06-06
    329人看过
  •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给付行政主导下的参与型行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要改变行政法实施现状并非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在这艰难的转型期,在行政诉讼中确立调解制度,将是中国行政法学迈向服务行政的坚实一步。合作行政的理念将逐步完成从理论到制度的过渡。总之,一方面合作的行政为行政诉讼中调解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行政诉讼中确立和适用调解制度,又是对合作行政理念的深化和推广。(一)现有理论基础的解构我国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理论基础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据依法行政的理念,公权不得自由处分。行政机关不得处分其法定职权,这是依法行政原则对行政主体在行政诉讼中的要求,指禁止行政被告出于诉讼胜负和其他动机,放弃、交换法律赋予的管理职权和诉讼权利的基本规则。行政行为未遵循法定权限,法定实体规则和法定程序的要求,均构成对依法行政原则的违反,从而构成对法治原则的违反因此传统理论认为调解制度的确立,即意味着行政机关拿行政
    2023-06-06
    463人看过
  • 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探析
    摘要:对传统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进行理念性更新和突破,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现实需要。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的界定入手,论证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现实依据,并对如何构建该制度作了粗略的设想,以期有益于我国行政诉讼立法的优化。?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公共利益;现实根据?根据传统的行政“诉讼利益”理论,原告起诉只能就与自己权利或法律上利益有直接利害关系为限。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必须是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就是说,非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无权提起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强了对相对人诉权的保护,将“相对人原告资格论”修改为“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论”,纠正了实践中被狭义地理解为只有行政行为的直接相对人才是适合原告的做法,进一步扩大了原告的诉权范围。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仍过于狭窄,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遭受侵害时,
    2023-05-22
    53人看过
  •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应该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该项规定明确,除了行政赔偿案件,法院不得用调解的方式审结行政案件。对此不进行调解原则,其已不再适应现代行政诉讼之需,行政诉讼应当确立调解原则。行政诉讼立法之初规定在行政诉讼中排除调解,但在审判实践中,大量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的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协调解决的。被告改变、撤销被诉的行政行为,或者作出原告要求的行政行为,或者在诉讼外给予原告某些好处,原告认为达到目的,申请撤诉,法院准许撤诉,诉讼就此了结。这分明是没有调解书的调解。据相关资料反映,行政诉讼法施行14年,原告撤诉始终占全部案件的三分之一以上,最高达60%。面对几十万起撤诉申请,极少有不准许的。调解结案的现实需求,不是一个法条所能够禁得住的。对此,对行政案件大量非正常撤诉(即案外和解),法律不能再置若罔闻,而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其纳入司法监控的范畴,那就是在我国行
    2023-06-06
    187人看过
  • 浅论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的适用
    一、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调解制度的现状(一)立法现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表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不能为了解决行政纠纷而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促成双方互相谅解;不能把调解活动作为行政诉讼的一个环节;不能以调解的方式终结行政诉讼程序。(二)实践中行政诉讼的调解现状现行《行政诉讼法》施行十余年来,尽管明确规定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大量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协调解决的。如有人指出:审查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并不能排除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一些说服教育工作。也有人说,法院不能调解,但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而这种所谓的协调机制实质就是一种变相调解,实践中很多人都为此提出它的好处,诸如法院少了讼累,当事人之间少了对抗,多了和谐等等,认为这系现代社会所极力倡导的一种司法理念。而实际上
    2023-06-06
    146人看过
  • 构建撤回和驳回强制执行申请制度初探
    一、问题提出在法院民事强制执行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发现强制执行申请内容与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内容不符或不符合案件受理条件,当事人理应撤回申请或法院依职权驳回该申请,但法官遇到此类问题却颇感棘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并未就执行案件立案瑕疵问题作出相应规定。当前,司法实践中日益突出的执行案件立案瑕疵问题影响了法院执行工作:一方面法院已经受理执行案件;另一方面因强制执行申请存在瑕疵,法院继续执行因缺乏依据势必损害被执行人利益。在此,笔者举两个案例加以说明。案例一是某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申请执行乙公司借款纠纷一案,立案后执行员经审查发现,该案立案时已超过6个月的申请执行期限,此时继续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显属不当,但因无法律规定救济措施,最后只能按内部退案方法处理。案例二是某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执行某废旧物资收购站借款纠纷一案,立案后执行员经审查,发
    2023-06-06
    259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调解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依法由行政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 更多>

    #行政诉讼调解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29
      虽然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以调解解决官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司法实践相脱节。
    •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弊端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6
      虽然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以调解解决官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司法实践相脱节。
    • 如何建立宪法行政诉讼制度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9
      行政诉讼是指国家通过法定诉讼机关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公民之间的纠纷,解决国家机关权责纠纷,处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违法侵权行为的司法活动。目前,我国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由法院审理,但没有相应的诉讼机关和程序来解决行政纠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诉讼制度。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诉讼制度,解决改革中的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
    • 行政调解和行政诉讼调解的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4-12
      一、行政调解和行政诉讼调解的区别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赔偿部分可以调解。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调解,作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是指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包括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具有意思自治性、非严格
    • 什么是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如何进行调解程序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0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