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行政诉讼无调解制度的现状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据此,从实定法上看,我国没有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但审判实践中,不少案件是原、被告在法院默许乃至动员后通过案外和解解决的,而原告在诉讼中撤回诉讼请求,实际上就是和解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与其让案外和解这种变相的调解成为规避法律的工具,不如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由于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人民法院在一些案件中只能进行变通,对人民法院普遍采用、社会广泛接受的协调,应当正视,将其予以规范,建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
二、设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
(一)调解是行政诉讼立法目的的需要
从《行政诉讼法》第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享有东方经验之称的调解对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筑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相对于判决来说,通过调解,当事人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第二,调解可以节约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调解能够很好地做到化解矛盾的目的,又能降低诉讼成本。
(二)调解是行政诉讼审判实践的需要
《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多年来,在行政审判中适用调解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法官经过反复调解,动员可能败诉的行政机关对原告给予一定的赔偿或承诺,于是原告自愿撤诉。为解释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有人把法院在审查某些行政案件时,在依据现行法律难以作出公正判决的情况下,建议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动员原告撤诉,从而终结诉讼所进行的一系列沟通活动称作为行政审判协调,同时还强调了其与调解的区别。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建构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原则
1、自愿、合法原则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应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说服当事人互谅互让,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让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争端,进行调解。
2、调解不能超越被告法定职权原则
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是国家赋予它的以实现管理国家为目的权力,是公权,不允许任意处分,被告处分或放弃的权利限定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政机关只有在不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才可适用调解解决纠纷。
(二)行政诉讼调解的程序要求
1.调解的提出。行政诉讼起诉的主体只能是行政相对人一方,相对应,行政诉讼中调解的申请也应限于行政相对人。如果允许行政机关申请调解,则可能出现采取非法手段强迫行政相对人接受调解的情况。此外,人民法院根据所受理案件的实际情况,也可依职权提出调解,但须征得双方同意。
2.调解的时间。行政诉讼的调解只能在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作出明确判断的庭审中或庭审后判决前的阶段中进行,而不能适用于判决前的各个阶段,这点应与民事诉讼相区别。
3、调解的效力。有学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由于双方当事人地位的不对等性,不能排除相对人一方受胁迫同意调解的可能,所以应赋予行政相对人对生效调解协议上诉的权利,但是其必须说明理由,并有切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其理由的真实性。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
根据《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具体来说,一个案件是否适用行政条件,应具备以下这几个基本要件:
1.该行政案件属于自由裁量的案件,允许法院在行政机关拥有自由裁量的范围内进行调解。因此,下列行政案件应严格排除在调解原则的适用范围之外:一是行政机关没有管辖权的案件;二是行政行为重大违法的案件;三是涉及公民身份关系的行政案件;四是执行程序不适用调解。
2.被诉行政行为一般是稍微有瑕疵但不严重违法的行政行为。如果法官对涉及无效行政行为的案件进行调解,并不能使行政行为效力得到恢复,而且很有可能构成对公益的损害。
因此,在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以下几类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调解:1.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案件;2.裁决民事纠纷引发的行政案件;3.合意的行政行为案件;
4、滥用职权的案件;
5、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案件;
6、不履行法定职责,且仍有履行必要的案件。
四、结语
-
调解制度引入行政诉讼的探讨
333人看过
-
关于构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172人看过
-
仲裁调解制度探析--兼论调解制度的构建
194人看过
-
诉讼保险制度初探
241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目的要求建立调解制度是怎样的
368人看过
-
构建撤回和驳回强制执行申请制度初探
259人看过
行政诉讼调解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依法由行政机关调解的民事纠纷。... 更多>
-
建立行政诉讼成本追偿制度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11行政诉讼成本追偿是指在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或非诉行政案件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诉讼成本损失,国家有权向有关责任人员要求予以赔偿。它包括国家对原告、被告、第三人的行政诉讼成本的追偿。从当事人是否为行政主体为标准。行政诉讼成本追偿可分为对非行政主体的诉讼成本追偿,和对行政主体诉讼成本的追偿。在对非行政主体行政诉讼成本追偿中,诉讼成本由非行政主体承担,在对行政主体的诉讼成本追偿中,则将责任落实到有关直接责任
-
如何建立宪法行政诉讼制度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9行政诉讼是指国家通过法定诉讼机关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公民之间的纠纷,解决国家机关权责纠纷,处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违法侵权行为的司法活动。目前,我国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由法院审理,但没有相应的诉讼机关和程序来解决行政纠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诉讼制度。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诉讼制度,解决改革中的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
-
什么是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如何进行调解程序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0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2018最新行政诉讼制度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4关于2018最新的行政诉讼制度是这样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说人民法院应当将公民提起的所有行政案件的起诉书都应当接收,如果当场能够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即予以立案,如果不能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接收公民的起诉状,并给公民出具注明日期的起诉状接收函。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如果在七日内还是不能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的,所以应当先予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