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处罚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17:55:38 175 人看过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具体处罚如下:

1、犯罪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9日 10: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犯罪所得掩饰罪既遂的处罚原则
    该段内容讲述了关于一般掩饰犯罪所得罪既遂的认定需要考虑情节的严重程度。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其罪行的认定需要考虑情节的严重程度。具体而言,对于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实施买卖、介绍买卖、典当、拍卖、抵押或者用其抵债等行为之一的,依照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关于一般掩饰犯罪所得罪既遂,其罪行的认定需考虑情节的严重程度。分别是: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情形如下: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
    2023-09-10
    374人看过
  •  犯罪所得收益的掩饰、隐瞒应如何处理?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 据 素 材 , 掩 饰 隐 瞒 犯 罪 所 得 收 益 罪 的 处 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
    2023-09-06
    316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的推定“明知”-法律论文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修订了《刑法》关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而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中将该罪名修订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取消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罪名。按照该条文的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行为人对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明知。也就是说,不明知即不构成本罪。但是,关于该罪明知的标准尚存争议:第一种观点是客观说,认为要在行为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来看,只要在具体的环境下,根据一般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常识就能够认识到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就应当认为行为人的明知。第二种观点是主观说,认为要根据行为人自身的特点,如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社会经验
    2023-06-11
    77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所得范围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认定: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为一般情形,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一、不知情销赃是什么罪不知情销赃不构成犯罪,过失不会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二、掩饰隐瞒犯罪判刑多久掩饰隐瞒犯罪判刑多久视情况而定,法律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价值的,一般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且处于罚金;对于情节严重的,则处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且处于罚金。对于隐瞒掩饰总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次数在十次以上、或三次以上并且总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023-04-12
    431人看过
  • 隐瞒掩饰犯罪所得跟犯罪所得收益是一个罪名还是两个?
    隐瞒掩饰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是一个罪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单一式选择性罪名,行为方式不存在选择性,犯罪对象存在选择性,只存在犯罪对象之间的选择,掩饰与隐瞒之间不存在选择关系。犯罪所得收益应当理解为对犯罪所得进行处理后产生的超过犯罪所得的利润。一、销赃罪多少金额要立案?“销赃罪”已经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或者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刑事立案,量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二、购买被盗电瓶车构成盗窃罪吗购买被盗的电瓶车是否构成犯罪要看购买人是否明知电瓶车是犯罪所得。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2023-03-21
    346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是谁的判刑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饰犯罪所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一、销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根据法律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或在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量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诈骗罪多少钱会立案销赃三千元以上会立案。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来进行定罪处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4-11
    119人看过
  • 非法掩饰犯罪所得是什么意思,掩饰犯罪所得判几年
    非法隐瞒犯罪所得的立案标准如下:一、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隐瞒、隐瞒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隐瞒、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一)隐瞒、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二)一年内因隐瞒、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实施隐瞒、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为的;(三)隐瞒和隐瞒的犯罪所得是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共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应急救援、防汛、特殊照顾、扶贫、移民和救济资金;(四)隐瞒、隐瞒行为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造成公私财产损失无法挽回的;(五)实施其他隐瞒、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为,妨碍司法机关追究上游犯罪。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隐瞒、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所产生的元以
    2023-08-07
    446人看过
  • 掩饰犯罪所得罪咋样判
    法律综合知识
    对于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既遂所作出的处罚规定如下:1、构成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既遂的,一般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2、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应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如果单位犯本罪的,则对单位处以相应罚金,对其相关责任人员处以本罪个人犯相应的处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05
    361人看过
  •  什么是掩饰犯罪所得罪?
    掩饰犯罪所得罪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刑罚取决于情节的严重程度。如果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有该罪的情况,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犯有掩饰犯罪所得罪的人可能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如下: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如果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如果单位犯有该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 位 犯 有 掩 饰 犯 罪 所 得 罪 会 受 到 哪 些 处 罚 ?掩饰犯罪所得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犯罪的行为,对于单位犯有掩饰犯罪所得罪会受到哪些处罚的问题,我
    2023-09-01
    351人看过
  • 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判刑标准多少年
    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判刑标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立案标准?行为人构成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对其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2023-08-06
    252人看过
  • 如何对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进行量刑?
    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量刑如下:1、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是窝藏、转移、收购、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掩盖、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定罪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是司法机关应依法追缴的范围,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在客观上给司法机关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造成了妨害,本罪的客体应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量刑原则有哪些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2023-07-02
    52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是选择性罪名吗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单一式选择性罪名,行为方式不存在选择性,犯罪对象存在选择性,只存在犯罪对象之间的选择,掩饰与隐瞒之间不存在选择关系。。犯罪所得收益应当理解为对犯罪所得进行处理后产生的超过犯罪所得的利润。在《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取消了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罪名,确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新罪名。
    2023-06-14
    82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什么性质犯罪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什么性质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属于财产型犯罪。原来叫销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比销赃罪的范围广。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情节严重的情形是如何界定的根据1997年刑法,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修正案(六)对本罪增加了一个法定刑幅度,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旨在严厉打击此类犯罪。但由于司法实践中对何谓情节严重没有明确的标准可循,一方面使得法院轻易不敢认定情节严重,不利于打击严重犯罪,另一方面也造成量刑标准不统一,同样数额、情节的案件在不同地区判决结果差异很大。最高人民法院日前最新公布的《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主要从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种类、次数、上游犯罪的性质及对司法机关追查上游犯罪的妨
    2023-06-11
    165人看过
  • 中国刑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既遂怎么量刑?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一、刑法312条把是什么罪《刑法》第312条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构成隐瞒犯罪所得罪怎么处罚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
    2023-03-11
    40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得判多久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03
      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4
      根据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
    • 掩饰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所得的定罪量刑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10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确所得: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掩饰犯罪所得所得与收益既遂的区别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3-12
      1、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如何处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的犯罪分子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7-07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