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取抚养权举证规定是什么?
为了得到孩子抚养权,男方可以寻找以下证据:
1、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处理原则,是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但有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当然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这方面的取证工作也是必须的。
2、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别。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
3、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4、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一般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一方抚养,算是对其的补救吧。
二、离婚后男方如何争取抚养权
离婚后,男方争取抚养权的有利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虽然在两周岁以下,但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子女虽然在两周岁以下,但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的。
3、子女虽然在两周岁以下,因其他原因,子女确实无法随母亲生活的。
4、已作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5、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6、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7、双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生活多年,且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
8、十周岁以上的子女主动要求与父亲生活的。
在我们国家,父母离婚的状况之下,是可以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的,当然对孩子抚养权进行争夺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孩子的一些基本的状况,总之一切的出发点都必须是基于孩子的利益。
-
离婚争取孩子抚养权的举证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497人看过
-
女方争取抚养权怎样作出举证
256人看过
-
民法里争取抚养权怎么规定
232人看过
-
如何争取抚养权,争取抚养权时如何收集证据
483人看过
-
公诉庭争取女方抚养权如何作出举证
149人看过
-
诉讼离婚争取抚养权要哪些证据,有什么法律规定
90人看过
-
争取孩子抚养权举证途径有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7争取子女抚养权尽量证明以下内容; 1、证明自己更适合抚养子女 (1)自己工资收入、教育程度优于对方的,可收集工资表、纳税证明、学位证书等证据; (2)子女随自己生活时间较长,或者由自己的父母照顾更多的,可以由居委会开具证明、邻居提供证人证言等予以证明; (3)自己居住环境优良、就学条件便利的,可提供相关证明; (4)自己的父母愿意帮助带孩子的,可收集父母的身体情况、自愿带孩子的意愿等相关证据; (
-
民法典争夺抚养权如何举证,怎么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12-15民法典争夺抚养权的举证方式为:应当向法院提供的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如身份证件、户口簿;双方具体情况、子女年龄、双方与子女关系等方面的证据。
-
抚养权争取是什么条件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191、女方争取抚养权的有利条件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2)已作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3)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4)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5)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6)双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
-
什么证据有利于争取抚养权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4女方是否有不良嗜好或其他品质问题。 女方是否有固定收入。 其它子女随父对其成长有利的因素。 男方是否已做绝育手术,或丧失、影响生育能力。 男方是否年纪偏大,再次生育的机率较小。 可以根据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向当事人的父母调查取证,以证明当事人父母对于当事人子女抚养权归属的态度以及可以为子女提供的帮助。
-
涉外离婚争取抚养权有什么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06根据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 具体地说,根据中国法律,关于涉外离婚的抚养权问题,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扶养,应当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