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与间接犯罪的差异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26 18:50:13 192 人看过

本文介绍了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之间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明知,但也不希望、不积极;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应当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并且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在量刑上,过失犯罪比间接故意要轻一些。

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意识因素方面。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明知,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应当预见。两者意识因素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意志因素上的区别,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志表现为放任,但也不希望、不积极。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意志上表现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这种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具体表现为笨拙失误、轻率不慎、缺乏注意,或者未履行法律条例强制性规定的安全和审慎义务。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这就是间接的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的结果的发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对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结果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要轻一些。

间接犯罪与过失犯罪:主观意识上的区别

间接犯罪与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式,在主观意识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间接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从而构成的犯罪。在间接犯罪中,行为人具有预见性,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但是没有预见性预见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构成间接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的犯罪。在过失犯罪中,行为人没有预见性,即行为人没有应当预见到的可能性。

因此,间接犯罪与过失犯罪在主观意识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行为人是否预见到了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是区分间接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之间的主要区别,即在意识因素方面。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识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表现为明知,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意识上表现为应当预见。两者意识因素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在意志因素上的区别是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意志表现为放任,但也不希望、不积极,而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意志上表现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因此,在量刑上,过失犯罪比间接故意要轻一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8日 13: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差异大体为何
    一、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差异大体为何1.产生犯意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单位犯罪中,犯意只能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以前。这是因为,单位犯罪总是在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单位负责人决定之后才去实施,因而必然是在犯意产生之后才去实施。共同犯罪中,犯意产生的时间是较为随意的,既可以是在实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实施犯罪过程中。2.犯罪的种类不同。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既可以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有的表现为直接故意,有的表现为间接故意,还可以都表现为间接故意。3.承载犯意的最终主体不同。单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意外,还存在一个单位犯意,并且最终是以单位整体犯意来追究的,即在单位犯罪中,犯罪活动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个人意志要通过单位的意志表现出来。共同犯罪中,除了各个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其他犯意,犯罪活动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义实
    2023-10-14
    206人看过
  •  单位犯罪与集团犯罪的法律责任差异
    该段内容讲述了集团犯罪和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其区别。集团犯罪由多人共同实施,犯罪主体为自然人;而单位犯罪由公司、企业等组织实施,犯罪主体为合法组织。在集团犯罪中,所有参与者都应承担刑事责任;而在单位犯罪中,仅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此外,集团犯罪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和明确的组织结构,而单位犯罪则是为了合法经营而犯罪。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集团犯罪和单位犯罪的概念。集团犯罪指的是由多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而单位犯罪则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组织实施的犯罪行为。在这两种犯罪行为中,犯罪主体的区别在于,集团犯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而单位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必须依法组建成立,并且是法律许可的合法组织。只有在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时,这些单位才会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在集团犯罪中,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而在单位犯罪
    2023-08-20
    467人看过
  • 间接故意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吗?
    间接故意过失犯罪并不一定都是结果犯,也可以是行为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轻一些。一、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1、定义不同间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而过失犯罪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发生的情况不同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
    2023-03-25
    200人看过
  • 过失犯罪是不是不存在间接正犯?
    过失犯罪中存在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里有没有间接正犯过失犯罪里是没有间接正犯的。间接正犯在主观上存在着犯罪的目的,而根据《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因此不存在主观上希望犯罪事实实现的目的。所以过失犯罪里没有间接正犯。《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
    2023-07-28
    215人看过
  • 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目的与犯罪未遂问题
    犯罪目的就是犯罪动机,就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或追求。一般,公安机关调查犯罪行为的时候,都会分析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犯罪过程等。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目的与犯罪未遂问题。间接故意的罪过形态属故意犯罪的范畴,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犯罪目的,以及犯罪未遂问题。对此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论点:其一,间接故意有犯罪目的,也有犯罪未遂。其二,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但有犯罪未遂。其三,间接故意无犯罪目的和犯罪未遂;但是在间接故意犯罪无未遂问题上,提出用犯罪目的来论证是不妥的,应当贯彻犯罪构成要件说,用间接故意犯罪构成主客观要件的特点以及犯罪未遂的主客观特征来论证。犯罪未遂的主客观特征,就是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后未能齐备犯罪既遂特定的客观要件,主观上特定的犯罪意图未能实现。间接故意犯罪从客观上看,并无特定的既遂要件,而是多样性和不固定性的结局;从主观上看,无特定的犯罪意图,而是包含有多样性和
    2023-06-11
    203人看过
  • 各类情形中过失犯罪能构成间接犯罪吗
    过失犯罪中是有间接正犯的情形的。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构成过失犯罪,对于法律有规定的罪名,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一、过失犯罪是酒驾吗?过失犯罪不包括酒驾。酒驾属于危险驾驶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酒驾是明令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酒驾不属于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二、过失致人重伤罪既遂刑事责任如何追究?过失致人重伤罪既遂刑事责任的追究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态。三、怎样才算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023-06-20
    279人看过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动机吗
    犯罪目来的和犯罪动机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因为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危害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具有明确的指向即确定的目标,必然要有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的积极追求行为,而无论是间接故意的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的心理态度,还是过失的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持疏忽源大意或过于自信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都不具备犯罪目的所需求的行为的鲜明的目标性。另外,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密切联系而存在的,行为人因为某种需要而形成犯罪动机,并在犯罪动机的指引和推动下确定犯罪目的,如果说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具有动机却不存在犯罪目的,就违背了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辩证关系。一、间接故意犯罪的量刑处罚是怎么样的?1、一般初犯根据犯罪嫌疑人所触犯具体的刑法等法规,来确定其所受到的处罚。也就是说先看行为人所犯下的是什么罪,再根据这个罪名的量刑来定刑。2、
    2023-06-26
    337人看过
  • 探讨斡旋犯罪与利用影响力犯罪的差异
    1、条件不同:斡旋受贿罪是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利用自身的职权影响力。利用影响力受贿要求的是利用与犯罪嫌疑人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而不是犯罪嫌疑人自身。2、主体方面: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而斡旋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本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斡旋受贿罪是受贿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斡旋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罪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利
    2023-07-17
    103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主犯与从犯的量刑差异探讨
    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3、从参加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加共同犯罪者或者参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4、从参加共同犯罪的强度来看,主犯的实行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而从犯的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5、从对犯罪结果的作用来看,主犯由于行为强度大或者技巧热练,通常对犯罪结果的作用较大,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
    2023-07-04
    128人看过
  • 刑法中过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不是存在
    一、刑法中过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否存在?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存在的,对于过失犯罪是属于间接正犯,而且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间接正犯的种类包括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须的特别责任要件而利用;4)利用合法行为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违法或有阻却违法性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5)利用欠缺行为责任的工具。即对于他人欠缺规范要素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6)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利用他人无意识的举动的情形;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对于他人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8)利用无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
    2024-02-03
    333人看过
  • 过失犯罪里有直接正犯吗
    没有,这两种情形不会同时存在。我国法律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而间接正犯是“直接正犯”的对称,又称“间接实行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单位犯罪有过失犯罪吗单位犯罪存在过失犯罪。相关条文中有13个具体罪名涉及到了单位过失犯罪,如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等。单位犯罪过失是单位具有的一种独立于单位内部人员的整体性罪过形式,具体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成单位犯罪的情形有:1、如果单位进行了集体的研究或者是由于负责人决定实施某项行为时,明知道是违反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虽然是不希望这种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但是应该已
    2023-08-02
    348人看过
  •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判刑是否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的量刑肯定要比个人犯罪要低一些,因为单位犯罪的责任不能由直接责任人全部一个人承担,而个人犯罪是由个人完全承担。当然这个不是完全绝对,因为除了数额外,还有犯罪情节轻重的问题要考虑。合同诈骗单位犯罪量刑有标准吗?根据刑法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如何确定单位合同诈骗罪的主体范围,以及怎样区分个人实施和单位实施的合同诈骗罪,值得研究。司法实践中,处理单位犯罪往往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层面对具体案件中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个人还是单位进行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第三百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
    2023-07-04
    237人看过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
    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从罪过内容上看,犯罪过失具有两方面特征:(1)在意识因素上,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2)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根本否定态度的。根据罪过内容方面的特点,刑法理论将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两个特点:(1)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2)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根本反对的。其中第一个特点没有预见是划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
    2023-02-27
    219人看过
  • 故意与过失的差异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在于:1、二者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过失的主观恶意很明显的小于故意导致主观恶意;2、二者的结果在定罪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样;3、从处罚的角度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很明显的低于故意犯罪。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故意是一种与过失相对应的罪过形式。过失犯罪只承担刑事责任。处罚过失仍被视为处罚故意行为的例外和补充。故意犯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允许这种结果发生。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因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导致过失犯罪。故意和过失的单位犯罪(一)故意的单位犯罪故意的单位犯罪是指主观罪过由故意构成的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故意具有不同于个人犯罪故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单位犯罪中,这种犯罪意志是单位的整体意志。正是这种单位的犯罪意志,为故意的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提供了主观根据。故意的单位犯罪大多数是
    2023-07-01
    47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间接犯罪和过失犯罪不具备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9
      间接犯罪有目的,只是目的和结果可能不太相同。犯罪分子对结果的发生是放任的态度,如我想烧你家房子,我也知道你可能在家,我点着房子就走,至于是否烧死你我不管,如你不幸,我这就是间接故意。我本来目的烧房子,结果烧人了。 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有危害性因疏忽大意结果发生了,或是预见自己的行为有危害性,但感觉自己能的不行,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结果事情发生了。这两种情况就是过失犯罪,过失没什么目的。
    • 间接正犯过失犯罪是怎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30
      犯罪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分成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自己过失的行为导致可能导致了犯罪的结果。间接正犯是不亲自实行危害而利用他人之手达成犯罪目的。间接正犯的意思就是相当于他自己去实施了犯罪。直接行使了间接正犯过失犯罪。
    • 准备犯罪与实际犯罪行为的差异
      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0
      犯罪预备与着手实施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着手实施犯罪则是为了犯罪着手实行不法行为。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而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另外,《刑法》第二十三条也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 一般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的差异
      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12
      犯罪集团是指由3人或者3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这种组织通常由固定的成员组成,目的是为了共同实施犯罪。与犯罪团伙相比,犯罪集团具有更为固定的组织特征,即成员之间较为固定,而犯罪团伙的组织成员则经常迅速地发生变化。 犯罪集团在实施犯罪活动时通常会有预谋和计划,无论是团伙犯罪、集团犯罪还是黑社会组织犯罪,均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于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 过失犯罪犯罪的非间接正犯还在生效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9
      过失犯罪是存在相关的间接正犯,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我国刑法理论,过失犯罪表明主观上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