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作品侵犯的是姓名权还是署名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16:33:59 98 人看过

一、假冒作品侵犯的是姓名权还是署名权

如果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他人的姓名,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如果是在原作者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名,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

对于在自己作品上假冒他人姓名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权利人有权制止假冒其姓名的行为,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有权制止他人擅用自己的姓名。

对他人作品上去掉作者署名或者表演者署名,而改为自己署名,冒用者的目的在于利用作品的影响推销自己时,其损害的是作者与作品的联系以及由此联系所产生的财产权益,因此,通过著作权法来进行保护。

二、侵犯姓名权的构成要件

1、侵害行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一般由作为的方式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

未经权利主体的同意或授权,擅自以权利主体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或从事不利于权利主体、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即是盗用他人姓名的行为。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

2、行为人的过错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以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为要件。行为人故意的情况下,其行为构成侵害他人姓名权,如果行为人因过失而将他人的名字弄错,不应认定为侵害姓名权。在实践中,我们一概以故意实施的行为即构成侵犯姓名权,过失则不构成侵害姓名权,在侵害姓名权的诉讼中,原告只要证明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过错,而被告是否存在过错,则要由被告自己举证加以证明。

3、损害后果

侵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就可以认定已经造成了损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别的损害事实,即可主张权利。

4、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侵犯署名权与姓名权区别

署名权主体是作者,但作者不等同于创作作者的自然人。作者有三种情形:

第一,创作作品的自然人;

第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第三,由委托合同明确约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作者这一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作者不仅包括一切文学、艺术、音乐、戏剧或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而且也包括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或广播组织;狭义的作者仅包括进行文学艺术、音乐或戏剧作品的创作人。因此,哪些人可以成为作者要由各国法律甚至国际公约来规定。另外,署名权与著作权主体也是两上不同的概念,这是因为作者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著作权包含有多种权利,其主体情况复杂,作者仅是著作权基本主体之一。除了作者之外,著作权主体还包括继承人、国际组织等。

署名权可以独立于著作权其他权利而成为作者单独享有,故署名权主体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

主要有"作品说"与"人格利益说"两种。同意"人格利益说"。因为按照通说,人格权所要维护的是某种人格利益,署名权虽然属于民法上的人格权而不属于身份权,其理所当然应以某种利益为客体。这种客体是什么呢?应是"作者与作品的联系",具体地讲就是作者对自我身份的公开进行控制。这体现了作者对其身份是隐瞒还是公开以及隐瞒或公开方式程度的意志自由隐私利益。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

姓名权的主要法律特征为:

第一,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权。法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是名称,享有的是名称权。

第二,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姓名权的核心问题就是专有权,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权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专有的客体,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标识,不仅包括正式的登记姓名,而且也包括笔名、艺名、别号等。

第三,姓名权的基本义务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权是绝对权、对世权,除了姓名权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义务主体,都负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权的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9日 14: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姓名权相关文章
  • 冒名顶替上大学是否侵犯姓名权
    是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可见侵犯姓名权主要表现形式有:干涉公民行使姓名权。盗用他人姓名的行为和假冒他人姓名。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行为就属于假冒他人姓名权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这是从表现形式上来分析。从侵权的责任构成要件上分析,也能得出该行为的侵权性质。第一,从过错方面来看,行为人实施的冒用他人姓名上学的行为,目的在于利用他人的考试成绩为自己升学及今后的就业创造条件,可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第二,从违法行为方面来看,行为人实施了假冒他人姓名的违法行为;第三,从后果方面来看,受害人因姓名权被侵害而遭受了较大的精神损害;第四,从因果联系方面,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是与行为人侵害其姓名权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综上,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属于侵权行为,应承担侵权责任。
    2023-06-13
    377人看过
  •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侵权吗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侵权。一、行为人侵犯的是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二、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把自己制作的作品署他人的姓名,假冒他人的作品出售;第二种是将第三人的作品署他人的姓名,假冒他人的作品出售。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属侵权行为。在实践中,被假冒署名的人一般是文学艺术水平较高,在社会上有一定声望和影响的作者,因此,这种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被署名人的声誉,构成了对被署名人权利的侵犯。另外,制作、出售这种假冒的作品,还扰乱了文化市场的秩序,欺骗了社会公众。侵权行为人不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还应当受到应有的行政处罚。应当说明的是,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与把他人的作品署自己的名字而标示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同,后者虽然也是假冒,但其行为的性质属于剽窃他人作品。三、人身权人身权是指与人身权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
    2023-06-13
    311人看过
  • 侵犯姓名权盗用与假冒的区别是什么
    一、侵犯姓名权盗用与假冒的区别是什么侵犯姓名权中的盗用与假冒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1.从概念上来看:(1)盗用姓名权是指在未经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他人的姓名来获取个人或商业利益。这种行为通常涉及对他人姓名的非法使用,以达成某种经济或社会目的。(2)假冒姓名权则是直接冒用他人的姓名进行活动,这通常涉及到以他人名义进行非法活动或误导他人。2.盗用与假冒在目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1)盗用姓名权的主要目的往往是获得商业利润,比如通过利用他人的名气和声誉来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或商业价值。(2)假冒姓名权的目的则可能更为复杂,除了可能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可能涉及达到某些非法目的,如逃避法律责任、实施诈骗等。3.两者在实施方式上也有所不同。(1)盗用姓名权往往只是简单地利用被盗用人的名气或声誉来提高自身身价或品牌知名度,而不涉及直接冒充他人身份。(2)假冒姓名权则涉及到直接将自己假扮成被冒用人,以被冒用
    2024-07-27
    451人看过
  • 侵犯姓名权盗用与假冒的区别以及侵犯姓名权诉讼时效有多久
    一、侵犯姓名权盗用与假冒的区别侵犯姓名权盗用与假冒的区别是:1.概念不同:姓名权盗用是在当事人不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他人的姓名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冒用是直接冒用他人的姓名做一些事情。2.目的不同:姓名权盗用一般情况的目的是获得自己的商业利润,而盗用的目的并不限于活动利润,可能达到自己的一些非法目的。3.实施的方式不同:假冒直接把自己假扮成被冒用人来获得不法的利益,而盗用仅仅利用被盗用人的名气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或者品牌名气。二、侵犯姓名权诉讼时效有多久侵犯姓名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
    2023-06-07
    137人看过
  • 侵犯姓名权的表现是什么,侵犯姓名权怎么赔偿
    一、侵犯姓名权的表现是什么侵犯他人姓名权的主要表现: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二、侵犯姓名权怎么赔偿侵犯姓名权的赔偿包括了间接导致的财产损害赔偿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姓名权的损害是一种非财产的损害,它以精神损害为内容而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因为它体现的是人格利益而不是财产利益。姓名权虽无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间接地导致姓名权主体的财产损害。根据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精神责任的司法解释,姓名权受到侵害的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
    2023-06-07
    144人看过
  • 制售他人署名作品是否侵权
    制作、销售他人署名作品的行为是否违法制作、销售他人署名作品的行为,一是侵犯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他人名义署名自己制作的作品,销售假冒他人的作品;第二种是用别人的名字签第三人的作品,然后卖掉。制作或者销售他人署名作品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在实践中,签名造假者一般是具有较高文学艺术水平、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作家。因此,这种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被签字人的名誉,构成了对被签字人权利的侵害。此外,此类假冒作品的生产和销售也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欺骗了公众。侵权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受到惩罚。需要指出的是,伪造他人署名作品的行为不同于将他人署名作品标注为自己作品的行为。后者虽然也是赝品,但其性质属于剽窃人身权是指与人身权相联系或不可分割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也称为人身非财产权第四,财产权与人类文明是互动的,即,产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毫无疑问,中
    2023-05-02
    295人看过
  • 侵犯著作权署名权影视作品的权利怎么办?
    一、侵犯著作权署名权影视作品的权利怎么办?1、自行调解署名权被侵犯,被侵权人可以自行调解,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导致被侵权人名誉受损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回复名誉。2、到法院起诉如果侵权人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功,被侵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适用法律上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影视作品是指利用摄录设备,将一系列的画面,摄制在一定的有形载体上,并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的确定方式:由制作者享有。但是署名权由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二、侵犯著作权、署名权的特点有什么?1、侵权对象的多重性著作权具有权利的多重性及可分性特点,包含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其中著作财产权又包含复制、表演等十多项权利。上述权利既可单独行使,也可结合行使。相应地,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也会表现出这些特点:一是财产权与人身权同时被侵害;二是多项
    2024-01-29
    477人看过
  • 改变署名顺序是否侵犯署名权
    一、改变署名顺序是否侵犯署名权不侵犯。侵犯署名权的行为:1、在作者已完成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作者决定不署名的作品,被他人擅自在作品上使用作者姓名,属于侵犯了作者的姓名权的表现;作者的作品被署上了他人的姓名,也是署名权被侵犯的表现,署名权包括了禁止未参与创作的人署名为作者的内容。2、在非作者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二、署名权包含的内容1、作者有权决定署名的方式,可以署真名、艺名、笔名或假名,也可以不署名。当作者选定署名方式后,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予以改变。对于合作作品,各个合作者都具有署名权,合作作品的署名方式及署名顺序应由合作作者共同商议决定。2、出版发行他人作品必须注明作者。无论伤口其他权利保护期是否届满,作者所享有的署名权在任何时候者是不可侵犯的。3、公众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或强制许可范围内使用作品时,虽依法可以不事先行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仍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在使用他人
    2023-06-08
    291人看过
  • 本案侵犯的是姓名权而非名誉权
    [案情]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杜-文,近期遇到了一件蹊跷的事:贷款买房前期手续都办好了,去银行贷款却被告之网上有不良信用记录,在7年内各商业银行汇票不得贷款。自己一向遵纪守法,究竟在什么时候上了不良信用黑名单?他郁闷极了。原来,2004年8月,**公司贾汪支公司与中-行联合举办“手机优惠大奉送”活动,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身份证和单位证明均可办理,费用委托中国银行徐州分行从长城卡账户上划缴。杜-文单位的同黄-斌得知该项活动后,觉得比较合适,想办理,但黄-斌身份证丢失了,就向杜-文借用身份证,并言明是买个手机卡用。杜-文觉得这是小事一桩,就将身份证爽快地借给了黄-斌。黄-斌拿着身份证到联通公司办理手机手续,填写了长城卡申请表,在持卡人亲笔命名栏上签上杜-文的名字,并将申请表拿到单位加盖单位的章,与联通公司签定了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办理人必须承诺二年时间从入网之日起每月最少消费66元,在两年内最
    2023-06-01
    170人看过
  • 姓名权与署名权的关系是怎样的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署名权又叫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民事权利,客观上已经成为最复杂、最深奥的法学分科之一。而署名权便是这种复杂民事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一、姓名权的主要法律特征1、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权。法人人格的文字标识是名称,享有的是名称权。2、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姓名权的核心问题就是专有权,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权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专有的客体,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标识,不仅包括正式的登记姓名,而且也包括笔名、艺名、别号等。3、姓名权的基本义务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权是绝对权、对世权,除了姓名权本人之
    2023-03-01
    152人看过
  • 著作权侵犯署名权的起诉状
    著作权纠纷起诉书原告:王某某男64岁单位:职务:住址:(略)邮编:(略)电话:(略)被告:xx公司法定代表人:宋某某住所:(略)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使用原告享有著作权的作品《xxx》;2、判令被告向原告公开赔礼致歉;3、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精神损失5000元;4、承担本案的诉讼费、调查取证费等合理费用。事实与理由原告系《xxx》的作者,对该作品享有完全的著作权。近期原告在互联网被告的网站(地址:)上发现其上述作品被登载。被告事先并未取得原告方的授权同意,并且冒名登载原告的作品,其行为已侵犯了原告对《xxx》享有的、署名权、使用权和获酬权。为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特诉至贵院。此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人:王某某诉讼代理人:杨某某汤某某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
    2023-06-14
    94人看过
  • 侵犯著作权署名权追溯期是多久?
    一、侵犯著作权署名权追溯期是多久?侵犯著作权追诉时效是十年,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名,最高法定刑期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综合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犯罪经过十年不再追诉的规定,即可确定。著作权侵权能追溯,且一般需要在诉讼时效内进行追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侵害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二、著作权侵权主张哪些赔偿?著作权侵权赔偿范围包括:1、直接损失(1)对侵权直接造成的著作权使用费等收益减少或丧失的损失;(2)因调查、制止和消除不法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3)因侵犯著作权人身精神权益而造成的财产损失。2、间接损失即指权利人受到侵害的著作权在一定范围内的未来财产利益的损失,它属于法律上规定的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中规定的“其他重大损失”的范围。著作权
    2024-01-16
    156人看过
  • 侵犯著作权一定会侵犯署名权吗
    一、侵犯著作权一定会侵犯署名权吗侵犯著作权并不是一定会侵犯署名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由17个权利组成。而侵犯以下17种中的任何一种权利都是侵犯著作权,不一定会侵犯到署名权。《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数字化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二、侵犯著作权罪量刑标准怎样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量刑标准是: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024-01-13
    110人看过
  • 作者的署名权是否仅限于署名权?
    作者的署名权仅供作者享有,不得转让。1、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规定的权利在规定的保护期内转让;2、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权利由承担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不承担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作者署名权的保护期限是多少年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对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作了明确的规定: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没有限制,即使作者死亡后,他人也不得侵犯。《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
    2023-07-11
    103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姓名权
    词条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 更多>

    #姓名权
    相关咨询
    • 作品一律用冒名称是否有所侵犯署名权?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2-01
      冒名作品侵犯署名权。 冒名,又称署名的冒用,即侵权人滥用姓名权或姓名变更权,通过变更姓名等方式规避法律的行为,将作品往往是伪劣作品,冒用知名作家或畅销书作者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以获得名誉、牟取不合法经济利益的侵权行为。 《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
    • 冒名作品构成侵犯署名权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18
      冒名作品是否侵犯署名权,要看具体情况: 首先,如果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他人的姓名,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如果是在原作者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名,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 其次,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侵犯署名权的行为主要有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 使用他人作品未署名是否属于侵犯署名权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5-10
      使用他人作品未署名侵犯署名权。署名权,也称作者身份权、艺术创作作者身份权、尊重作者权,根据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 作品构成侵犯署名权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12
      冒名作品是否侵犯署名权,要看具体情况: 首先,如果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他人的姓名,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如果是在原作者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名,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 其次,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侵犯署名权的行为主要有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 冒用姓名做善事侵犯姓名权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1
      这种情况,由于不具有损害他人利益的故意,所以不构成侵权。